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汽车圈地热兴起 城市等待救赎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2010年05月10日10:06

  信息时代的低碳思维

  上海世博会对工业文明的反思,昭示着这个裹挟了大量污染与浪费的时代,正在引起人类自身的关注。低碳文明与信息的极速通达将作为相伴而生的产物,造就城市的未来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刘琳

  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多多少少有过类似的经历——

  你急需一本新书来完成手头的工作,恰好你在购物网站上“淘”到了这个宝贝。但两个下午过去了,你仍然没有等到送货员的敲门声,于是你拨通了网站的服务电话,却被告知书已派送给快递商。

  书单丢了还是途中出了问题?你来不及细究,拿起手机打给一家大型书店,得知正好有你要买的书,便火速开车前往,可是到了书店却怎么也找不到。盘问了数个服务员后,才知道书库的信息出了问题,数据库没有及时更新。

  此时窗外下起了雷阵雨,你突然想起家中的窗户还开着,而下面正好铺着一条昂贵的羊绒毯。你离开书店,想踩足油门往家赶,却发现车龙已经从一个路口排到了另一个路口。等你终于跨进家门时,发现没有关上的不只是窗户,还有空调,此时它已经空转两个多小时了。

  折腾一个下午,你创造了什么?往返书店途中的汽车尾气,因为浪费电能而白交的电费,和一条可能需要化学试剂来挽救的羊绒毯,外加一个坏心情。

  显然,这样的生活不叫“低碳”。

  当世博会从工业文明的“炫耀”转向对宜居城市的追寻时,低碳思维模式渐渐植入了各种最新的科技探索之中。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吕本富说,当连接城市每一个神经末梢的互联网升级为“物联网”时,城市才可能更加低碳。

  比如未来的网上购物,点击鼠标后你获得的将不仅是购物单,还有所购物品中所含芯片的代码。物联网技术通过每一个物品中的小芯片,实现物物相连、人物相连。于是,你的联网手机便会及时收到所购物品芯片发来的信号,向主人汇报它正在哪里,何时能够到达。而书店,通过追踪书的芯片信号,也可以对它是否还“躺”在书架上一目了然。

  “这不仅仅是智能、方便,还减少了资源、能源的耗损。人不用没有目地到处跑,排着大量尾气在路上占地,出行都将有的放矢。”吕本富说,“物流也会更有秩序,物资不会运到过剩的地方,在耗损了很多能源后却堆在那里。”

  而除了需要操作实物和处于服务业终端的职业外,大量工作都将居家完成,这不再仅是少部分人SOHO的时尚,而是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城市规划者为了减少能源浪费而推进的主流工作方式。大部分公司的实体办公室可能只留一两个接待人员。其他大量工作,也许都将通过设备、产品中的芯片,实现自动运转和远程监控。如果说智能交通能够让你开车更快、用油更少,那么智能化的居家办公,无疑是解决高峰时段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的釜底抽薪之举。

  “如果人们更多地生活在建筑中,那么建筑和居家设施如何智能,从而更加宜居,就变得非常重要。”中国智能建筑协会副会长刘燕生表示。

  智能的要求将分布在整幢建筑每一个角落。一个智能窗会根据日光的强烈程度调节百叶窗的开合,还会在下雨的时候自动关闭。而冰箱中的芯片则通过与自家电脑的联网,实现自动购物。

  “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这种智能化实现低碳。”刘燕生说。一个智能的空调可以感知到房间内是否有人、有多少人,从而调节温度,或者在主人离开后自动关机。

  而对空调系统的一个更高标准,则要求达到低碳与舒适的双重目标。例如在炎炎夏日中,从早到晚开空调可能是很多人的选择。“保存清晨的空气”,便可将节能与高质生活完美结合。

  每天早上五六点钟的空气既新鲜,又凉爽。如果空调系统能够在清晨自动运行,就可以将屋内一夜的“旧气”腾挪出去,置换成室外的“新气”,然后保存在房间中。这样可以让人们开空调制冷的时间后调一两个小时,这可能将使当天的空调系统耗能节省10%到15%。

  同时,追求一个全周期的“低碳链”,也是业界开始愈发关注的重心。从政府部门的建筑产业政策到设计部门的图纸规划,再到开发商与物业公司的利益分配格局,整个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纳入到节能的考量中。

  例如,从初始环节来看,扭转对混凝土和粘土砖的依赖,选取再生和节能的建筑材料将成为一个趋势。事实上,这一理念已经在本届世博会的多个场馆中得以体现,规划师和建筑师们通过可回收的材料和节能的设计构造再生楼、呼吸楼,从而让场馆变成一个既舒适又低碳,还充满个性的建筑艺术。

  站在世博和谐塔下

  城市解决问题,也制造问题,城市必须在不断发展中完善,这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而美好城市的根本之处就在于,它更有能力给弱者以平等的机会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许晓青

  当烟花、喷泉、灯光在通向太平洋水系的上空绘制出一幅幅精美图景时,4月30日夜晚,以城市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徐徐拉开大幕。此刻,人们讴歌城市,追问城市,也畅想城市的未来。

  “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此时,人们再次听到联合国人居组1996年《伊斯坦布尔宣言》的呐喊。

  而城市面临的种种问题,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都根源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失谐。为此,上海2010年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

  “和谐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城市和自然的和谐,一个是城市中人和人之间的和谐。”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如是说。

  5月1日,世博会瑞士馆馆长曼努埃尔•萨尔赫利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将阿尔卑斯山的草场和山坡搬到中国的世博会上,是瑞士这些年的一个梦。瑞士希望告诉世界,在高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保持乡村与城市的密切连结,非常重要。

  漫步上海世博园,每每能感受到绿草葱翠、佳木繁荫的景致。在各国的城市案例展区,专门开辟了一方“乡村”小天地——来自中国浙江宁波的滕头村,以乡村案例的形式参展。

  “村庄”入选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本身就预示着人类对城市命题的一种反思。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城市向来被毁誉参半。从城市诞生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开始拷问,这到底是不是人类最适合生存的地方?“本届世博会就是关于这个命题的思想集会。每个国家都要用传统智慧和现代理性来解答,这个命题检验着每个国家的思想实力。”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

  这是一个巨大的星球,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曾经的一片蔚蓝,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被板结的黄土覆盖……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馆之一“城市•地球馆”,带领人们直面城市化的种种负面因素,反思人类生态足迹无限扩大的恶果。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地球默默承受着文明的扩张、城市的蔓延。在“城市•地球馆”,当参观者沿盘旋上升的通道一步步走上“巨型星球”的冠顶,一路上将见到“城市蔓延”对于水资源、土壤、大气、生物群的破坏以及生存空间的“挤压变形”。城市生活的废弃物成为一尊尊凝固的“后现代”艺术作品,刺激着参观者的视觉。

  2008年,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03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可能将突破60%。作为人类文明曾经的产物,今天的城市很难摆脱“城市病”的幽灵。

  “随着城市的‘生态足迹’不断蔓延,人类、城市与地球万物如何‘共生’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命题。”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说,随着全世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城市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大,一张城市网正在延伸。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4年的《生命行星报告》中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始,人类的全球生态足迹出现了“赤字”,这就意味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快于其再生速度,人类正在使用着“1.2个地球”。

  城市解决问题,也制造问题,城市必须在不断发展中完善,这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而美好城市的根本之处就在于,它更有能力给弱者以平等的机会。上海世博会的东道主与参展方正在凝聚这样的共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