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5月25日清晨,富士康发生“十一跳”,老板郭台铭已于当晚亲赴深圳了解状况。据深圳市公安部门、劳动部门、工会及宝安区政府多渠道、多层次调查称,并未发现员工坠楼事件与企业管理、劳动权益等有直接关系。另悉,富士康职员称公司要求员工签“不自杀协议”,有员工称,对比过去公司冷漠、粗暴的管理模式,现在的关心简直令人受宠若惊。(详细报道见 富士康老板郭台铭致歉 称员工跳楼与工厂管理无关
郭先生在离台去深圳之前曾表示,希望媒体在了解之后再报道。他的言下之意是,不希望媒体在跳楼事件原因不明之前,以揣测方式扩大报道,避免加剧富士康员工的不满,甚至起到潜在的负面引导作用。
但是,假如媒体不报道富士康首跳,就一定不会出现十一连跳吗?显然不是。富士康即便不是常规意义上的 “血汗工厂”,但仅从最近媒体的相关报道中,便能嗅出些许“汗味”。在富士康的80万中国雇员中,有42万中国工人在深圳。庞大的工人群落集中居住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厂区,每天重复着简单而枯燥的机械劳动,一月顶多休息两天。
我们不应忘记,早在四年前,上海《第一财经日报》就曾报道了富士康普遍存在工人超时加班等员工权益受损的问题。当时惹恼了郭先生,于是立刻公开起诉该报两名记者“侵犯名誉权”,并索赔3000万元之巨。更让人震惊的是,该案居然被深圳中院受理,且冻结两记者财产的申请竟得到法院支持。
由于富士康当初动作太大,最终在各方压力下宣布撤拆。但却给了所有关心富士康职工生存状况的人一记闷棍,试想,如果四年前相关机构就能进驻富士康,了解和消除其中“汗味”,这11人能跳楼吗?当然,有“汗味”的企业并非富士康一家,其只是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一个剪影。资本在对待有丰富情感的年青一代工人的意识与态度上,几乎等同于机器,只要订单像雪片般飞来,他们就须一直同机器相伴。
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贫富落差不断加大,“贫二代”急于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但残酷的现实却让他们的希望一次次变成泡影,他们的心理焦虑愈发加剧,在某次挫折与精神煎熬的触发下,很容易选择放弃,乃至轻生。窃以为,解富士康连跳之困,单靠当地政府部门的调查与富士康的自救已作用有限,理当引起劳动保障意识的高度回归,以及国家权威机构的调查、研判与善后。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连跳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