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河南一村庄半夜地陷村民恐慌 附近煤矿日夜开采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5月27日14:25
  近日,一位热心读者向记者报料,称郏县黄道乡西黄道村内,房倒屋塌现象非常普遍,路面裂缝遍布,每逢雨天,全村男女老少无人敢在家中逗留,一律住进在屋外搭起的帐篷,“村民是怕地陷。村民的房子下方就有煤矿在开采,并且造成了多次不同程度的地陷”。

  记者随后调查发现,村庄附近一家煤矿无度开采,对当地居民建筑、地面、农田等破坏程度超乎想象,当地村庄恐慌情绪正在蔓延。 记者 王俊生/文图

  报料 村庄地面墙上遍布裂缝

  “郏县黄道乡一村庄很多民房、庄稼地、附近路面裂缝遍布,最窄的也有一两寸宽,最宽的有一尺左右,很是恐怖。这个村子里的百姓,一遇到雨天,全部住进在屋外搭建的临时帐篷里。”5月25日,记者接到了宝丰县一名热心读者的报料电话,称自己在路过郏县黄道乡西黄道村时发现了诸多异象。

  这位李姓读者称,5月初和5月中旬,他连续两次开车途经郏县黄道乡西黄道村。由于道路不熟,他误驶入一条狭窄的村道。下车问路期间,他无意中发现路面上以及路边的庄稼地里到处是裂缝,“裂缝有长有短,短的三五米,长的有一二十米;裂缝的宽度也很惊人,最宽的地方竟然比我脚上穿的43码皮鞋还宽,而且深不见底”。

  有了这个发现后,李先生就留了心,结果又遇到了更吃惊的场景——西黄道村一组、二组两个村民组,几乎家家户户的围墙、房屋外墙上都有裂缝,窄的能塞进两个指头,宽的可以轻松塞进拳头,还有不少房屋整体从中间裂成两半,像一个大大的“V”字;而另外一些房屋则向一边倾斜,倾斜近40度。“第二次我路过时,恰好赶上下雨,几乎每家每户都在院子外忙着搭建临时帐篷。”李先生说,他好奇地追问村民为何搭建帐篷,最终一位村民应了他一句:地下有人挖煤,隔三差五闹地陷,住家里不安全。

  目睹 家家户户备有帐篷

  5月26日一大早,记者驱车赶往郏县黄道乡西黄道村,看到了李先生描述的、为数众多的庄稼地、路面及村民房屋上的裂缝。而在该村第一村民组后面那条不足300米长的小路上,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各种长度、宽度的裂缝就有30处之多。其中最长的一条裂缝绵延近20米,最宽处有一尺左右。

  随后,在西黄道村村民一组、二组的十多位村民家中,记者发现,许多房屋同样遍布不同规模的裂缝,不少民房的墙壁错位达四五厘米,个别民房的墙壁甚至呈波浪状。“现在村里因此拆掉的房子就有14所,还有近20所没来得及拆,但人都搬出去了。家里不敢住人,大家只能盖些简易房凑合,下雨的时候就住到帐篷里。”采访中,一位姓黄的大妈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每家都备有帐篷。“为啥会地陷?还不都是附近的煤矿闹的!”说到这里,大妈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座高耸的煤井架,“我家的屋子离西黄道一矿东井井口不到50米。工人每天晚上在矿道进进出出,在下面放炮上面都听得清清楚楚。”黄大妈说。“煤矿每天都在生产,一般都是凌晨四五点往外出煤,然后就是拉煤车一辆接一辆地你来我往。不是说国家现在不允许小煤矿生产吗?他们为啥不怕?就算允许生产,也不能不顾老百姓安全啊!这样的房子,煤矿的负责人敢来住吗?”黄大妈一脸不解。

  讲述 半夜地陷 大坑深不见底

  说起地陷,村民邢军(化名)至今心有余悸,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半个月。“5月10日凌晨3点左右,我突然被院子里的狗叫声惊醒了。”想着是有人偷东西,邢军立即起身开门。然而,就在他开门的一瞬间,他发现院子中间似乎一直在晃动。邢军打开手电筒照了过去,他发现院子里的三轮车、自行车竟然朝晃动的地方滑,紧接着自院子中间至院门处竟然猛地塌了下去,一个直径三四米的地坑出现在眼前。

  吓出一身冷汗的邢军等了约一分钟,终于摸到了院子里的照明灯开关。打开电灯,邢军慢慢地往前挪,在靠近大坑2尺远的地方,打着手电筒探头往下看,坑里黑乎乎的,根本看不到底。而这时他才注意到,刚才地陷时,三轮车、自行车掉下去竟然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邢军说,自家的屋子后面不到200米的地方就是西黄道一矿东井的井口。多年来,因为房屋裂缝的问题,村民曾多次和矿方交涉过。没想到,这一次不再是裂缝,而是地陷。“好在是在院子里。要是地陷的位置在床的下方,那就不敢想象了。”说到这里,邢军连连摇头,“后怕啊!真的很后怕!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全家一夜间消失了也没人知道。”

  邢军告诉记者,事后,矿方也没有说地陷和他们有何关系,但几天前却支付了他2万元赔偿金。

  恐慌 房屋不敢住 耕地不能种

  “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搬走,谁都不愿意。”采访中,不少村民如是说。可实际情况是,不想搬走的他们,或许最终也要无可奈何地搬走。因为,太多的问题,让他们无法面对。比如,那些赖以生存的庄稼地。“以前的庄稼地一马平川。可如今,在西黄道一矿周围,那些庄稼地全都变了形。”一位姓黄的大爷叹息道。在几位村民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一片即将成熟的麦地。“这里原本是一块平地,但现在变成了左高右低,坡度至少30度。那棵槐树的位置,以前是最高的,现在,以那棵槐树为中心,方圆100米左右,成了最低的地方。这条路上,以前下雨时,水都是从东往西流,现在整个颠倒了,是从西往东流”。“以前种、收庄稼都是机械化,现在不行了。因为地里到处都是裂缝,就连普通的拖拉机都不敢下地了,保不准哪里朝下陷。去年一个村民用拖拉机耕地,就差点儿掉下去。”一位大爷苦笑着说,“今年的麦子我们只能自己下地割了,可明年呢?地不能耕了,吃什么?房子不安全,住在哪儿?因为这事,多年来我们没少和乡里领导反映,可至今情况也没有什么改变。咋办?我们真的很发愁!”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