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墨中法律对话:从一本书开始(图)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6月01日08:00
  位于拉丁美洲西北端的墨西哥,不仅是美洲大陆上印第安人的古老文明中心之一,而且还是连接南美洲与北美洲的“陆上桥梁”。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地缘上的独特背景,让墨西哥民族拥有着热情、奔放、善交朋友的天性。自1972年与中国建交以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在不断发展。近日,一部由双方法学领域权威机构联手出品的《墨西哥—中国:文化与比较法系》,在业内被看成是两国间第一次司法对话的实现。5月28日,本报记者受邀对该书的墨方代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司法调研学院院长埃克托·费利佩·费克斯·费耶罗先生(以下简称费耶罗)进行了独家专访

  本报记者 余瀛波

  记者:费耶罗先生,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费耶罗:简单来说,它是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司法研究学院和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共同编撰的一本致力于相互了解两国司法体系的书。作为双方共同的合作成果,这部作品的面世,代表了墨西哥和大部分拉美国家希望了解中国法律的历史和现状的第一次尝试。

  很显然,21世纪的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对于其新的司法体系的研究,也是墨西哥司法领域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议题。这不仅仅是出于文化和认识论上的需要,还有一种需要就是解释和推动两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日益增进的法律关系。

  《墨西哥—中国:文化与比较法系》这部作品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来自中国的法学家们的八项研究;后一部分是墨西哥专家的八项研究。本书的宗旨就是通过这两部分的介绍与研究,从而得出两国司法现状的比较法律视角。

  记者:能否谈谈这本书的合作背景,双方是从何时开始有了合作出版这本书的想法的?

  费耶罗:大概四五年前,我的一个同事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开始了一些关于中国法律项目的研究。当我在四年前成为这个项目负责人的时候,他建议我应该同中方建立合作关系,于是我们就和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取得联系。2008年9月,我们学院接待了一个来自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的代表团,其中李林教授就是该代表团的团长(即本书的中方合作单位、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的所长)。在这次访问之前,中方教授就把他们的一些关于中国法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分别用西班牙语和中文两种版本发给了我们,当时我们就将这些著述整理成书后出版。正是在双方的那次接触中,我们签署了一个协议,约定双方今后将合作出版更多的相关书册。

  记者:通过此次对墨中两国司法和法律体系的比较,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这本书对于指导今后两国法律及法学研究领域的合作,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费耶罗:我认为通过这些研究比较,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和墨西哥的法律在很多方面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从这些非常有趣的相似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最近30多年中,中国的法律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的法律的巨大进步。我认为,墨西哥应该更多地学习这些法律变革的细节,从而能够得出更多更大的收获。

  记者:本书所涉及的题目,都直接或以比较的方式阐述了墨中两国各自面对的一些司法挑战。那么,墨西哥目前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司法挑战是什么呢?

  费耶罗:我认为墨西哥目前在司法领域所面临的最大的一个挑战,是来自于审判系统中法律应用方面的挑战。历史上,墨西哥曾经历了许多次司法改革,并由此产生了很多的新的法律,而在适用的过程中,法庭在使用和阐述这些法律的过程中,以及它在针对每一个需要使用它的人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很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来应用这些法律,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记者:本书被认为是“墨中两国间第一次司法对话的实现”。对于两国法学研究领域的这次对话,您如何看待与评价?

  费耶罗:这只是我们双方对彼此法律的一个初步了解,并且这种了解才刚刚开始。两年前,中国的法学教授们通过对墨西哥的访问,已经对我们的法律有了一些了解,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访问———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来使我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现实和中国人的生活,这将有助于我对中国法律以及我们的这次对话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我认为,尽管我们彼此间的合作时间还很短,但是我们已经有了这样一本出版物作为我们的合作成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记者:您本人有着非常丰富的到世界各国研究当地法律体系的经历,同时在您的著作当中,还曾写过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请问您是从何时开始对中国法律感兴趣的?通过这些研究,您发现两国法律体系中最大的相似点是什么?

  费耶罗:首先,我所任职的这个学院,就叫做司法调研学院,它所研究的领域就是比较法系。所以我们学院的传统就是,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和比较各个国家的法律。我个人对外国法律感兴趣,是从20年前我给学生上课时开始的,当时那个课程的名称叫做外国法律研究。在我所研究的所有外国法律中,我认为中国法律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通过这次与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合作的机会,让我有机会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的法律,这也进一步激发了我研究中国法律的热情和兴趣。我认为,墨中法律的一个最大相似点,就是两国都认为法律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工具。
本报记者(右)与费耶罗先生合影。

  
()
 
  [Ctrl+Enter]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