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保障民生:执政理念的试金石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06月02日04:39
  编者按 和平区作为全市的中心城区,近年来,在继续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投入更多力量加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民生工程,实现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本报特此以《来自和平区的民生报告》上、下篇,来揭示和平区委、区政府执政理念的这种嬗变。

  当人们仍在赞叹这里繁盛的商贸物流时,和平区执政者的目光早已投向了宽广街衢背后的那些小街小巷。

  今天,在继续把大力推动经济发展作为城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时,和平区委、区政府已经更加自觉地把经济发展的落脚点放在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他们在民生保障方面创下了多个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最早或最优纪录,使全区百姓更多地分享着和平区经济发展的硕果。

  【理念】

  让全区百姓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平区委、区政府的执政理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他们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把民生工程作为和谐之本,作为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以此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了推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和平区执政者所憧憬的是这样的目标:要让全区百姓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能够拥有更多的自豪感、优越感和幸福感。

  【誓言】

  对完不成实事任务的要追究责任

  “民生工程是党和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民惠民的重要举措。各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责任落实到人,保质保量地完成2010年民生工程任务,对完不成实事任务的单位将追究责任。要将惠民工程制度化、经常化,切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果。” ——引自今年5月20日和平区政府召开的2010年民生工程实事进展情况推进会。

  【践行】

  2009年用于民生投入9.1亿元

  和平区没有把关注民生仅仅作为一句口号,而是扎扎实实地落实在全区的中心工作上,以政府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承诺。即使是在去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财政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和平区仍然坚持民生投入不减,压缩行政支出,将财力最大限度地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全年用于民生投入9.1亿元,如期完成了10件重点民生工程实事,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时,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成为和平区政府实施民生工程的路线图。近年来,循着这条路线的指引,和平区努力创造着让人民群众读得起书、看得起病、找得着工作、有人给养老的生活条件,以拳拳之心回应着“五有”的民生期待。

  【读得起书】

  率先实行全免费义务教育

  和平区的很多惠民工程,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深深契合,而且有的时候甚至是领先一步,想在了前头,做在了前头。

  2008年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会议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而此时,和平区的这项工作已经全面推开。2008年,全区投入近1500万元,在辽宁省率先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课本费和信息费,受益学生7.8万余人次。去年,和平区继续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且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在和平区去年为老百姓办的民生工程10件实事中,有一件就是,在继续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杂费、信息技术费及课本费基础上,免除全区中小学生体检费、“六病”防治费。

  【找得着工作】

  率先开展困难大学生签约

  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是就业工作中的特殊群体。如何帮扶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是关系到贫困家庭脱贫解困、大学生长远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平区从“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立场出发,将解决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就业纳入到政府援助困难群体就业的体系中,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给予重点安置、推荐、指导、培训和服务,确保困难家庭毕业生充分就业,努力实现“就业一人,帮扶一家,温暖一片”的工作目标。

  2008年,和平区为解决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建立了见习基地,并提高补贴标准。这项措施的出台深受欢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去年4月,和平区又举办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暨和平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专场招聘会,组织辽宁出版传媒集团、百胜餐饮集团、皇朝万鑫酒店等100家知名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500个。对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解决困难家庭“零就业”问题起到重要作用,将进一步改善困难家庭的生活状况。

  全区去年新增就业岗位1.65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200个,实名制就业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7%,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看得起病】

  率先建立惠民医疗体系

  去年,国家新医改方案公布,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而和平区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展了以“收支两条线”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已经使医疗卫生成为普通百姓消费得起的公共产品。和平区的医疗卫生工作也走在全国前列。

  和平区自1997年被确定为辽宁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以来,就不断加快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步伐,积极探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新途径。他们不断加大社区卫生经费投入,将全区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所有业务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同时人员工资支出、工作经费、房屋设备等费用全部实行统一核算,由财政拨款支持,从而率先斩断了药品与医疗服务收费的联系,恢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为有效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社区卫生机构全面实行了基础药品“零差价”销售,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集中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彻底切断了药品与医疗服务收入挂钩的链条。

  2008年,和平区减免医疗费和药品让利1216万元,52万群众从中受益。去年医疗费和药品让利达892万元。

  【有人养老】

  率先发明多种养老新模式

  和平区60岁以上人口11万人,占总人口15.9%,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市水平,这与和平区的老年人可以享受更多优惠有着密切的关联。

  和平区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方针,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积极推进老年事业发展。和平区在全省率先每年支出100多万元为全区9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费,并带头建成了区老年宫、养老院、老年康复中心以及社区日间照料站等养老基础设施。为完善养老体系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解决贫困家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和平区在完善社会福利机构集中养老的基础上,2005年开展居家养老工作,实行“一托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采取上门服务、建立托老所和社区日间照料站,为困难老人服务,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去年,他们在全区范围内推广这一做法,将三无对象、五保户、空巢低保老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所需费用全部由政府支付。他们还为全区4000名70岁以上空巢老人安装了“爱心呼叫器”,为这些空巢老人送上了一颗“定心丸”。

  如此关爱老年人,和平区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和省市老年工作示范区当之无愧。

  【皆有所养】

  率先启动低保边缘户救助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困难群体纳入了“保障网”,但是,和平区在用心编织这张“网”的同时,却发现了这样一部分人群:他们的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因而得不到相应的政策保障,以致于部分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比某些低保户还要低,规避生活风险的能力与低保户一样脆弱,“低保边缘户”这个概念,就这样,在和平区对这部分群众实施救助时被率先提出。

  在低保户普遍得到救助的基础上,和平区努力把社会保障的“伞”撑得大些、再大些。对于低保“保障网”漏下来的低保边缘户,区政府主动去管,把救助低保边缘户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环节,切实保障城市低保边缘户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2008年,和平区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多元化、层次化的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把低保边缘户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总计投入1000万元,用于低保边缘户的教育、供暖、医疗、应急和节日等方面救助,使他们同样享受到和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去年,为帮助困难群体,他们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使“保障网”更加密实。全年共发放各类临时救助款5719万元,比上年增加624万元。

  【关爱农民工】

  率先组织成立农民工工会

  2005年4月24日,是一个令沈城农民工难忘的日子——和平区鲁园农民工工会作为全国首家零工市场流动农民工工会成立了。和平区的这一创新之举,又一次走在了全国所有其他城市的前面。

  五年来,农民工工会的“家”越来越大,共有16650名农民工加入了这个大家庭。和平区工会对农民工会员进行分层次管理,设定紧密层、联系层和登记层,团结了近10万名农民工,影响了百万名农民工,为沈阳市的打工者筑起了自己的“农民工之家”。鲁园农民工工会采取阵地协调、电话追讨、法律援助、媒体协助和政府配合等五种形式,为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五年来,共为3000名农民工讨要工资619万元,维权效果十分突出。

  和平区从来没有忽视外来打工者,而是把他们视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切身体会到他们身在异乡的艰辛和不易,帮助农民工组建了农民工维权中心,出台了20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去年,在政府承诺为群众必办的10件实事中,就有这样一条:“围绕维护农民工利益,投入100万元设立农民工帮扶资金。”承诺当年兑现,去年区财政拨付100万元设立了和平区农民工帮扶资金,再一次加大了对农民工的帮扶力度。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检验政府是否真正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的试金石。和平区坚持用这块试金石砥砺自身的执政理念,正努力地以一颗精纯之心为全区人民群众创造着一份满意的品质生活。

  本报记者 刘妮 特约记者 丛邦林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