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开东都汇低价开盘,出现了楼市调控期中少见的热销场面。本报记者 张旭 摄
对于现在市场上出现的或明或暗、虚虚实实的降价现象,业内人士也有不同看法。而北京是否会迎来大规模降价潮,更是备受争议的焦点。本报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探讨。
1、真正带头降价“大哥”还未出现
新京报:品牌房企会不会领降?什么样的房企会率先启动降价?
陶红兵(北京思源经纪总经理):缺钱的房企会主动降价。但是到目前,并没感觉到楼市因资金压力需要大幅降价。至于品牌房企,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企业利益,执行相应的市场策略;即使降,也会找合适的时机,不会领降。5月成交量出现跌幅要和供应放在一起看,供应少了,销售量自然少了。只要销售率没有大的下滑,房企就还没有降价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现在土地价格并没有下降,开发商购地,重置成本并没有降低。
范小冲(阳光100置业集团副总裁):降不降取决于不同企业的战略。有的企业想扩大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影响力;有的企业因为前期拿地王较多,加上金融政策紧缩,遇到了现金流的压力;有的企业预计地价可能下调,回收现金购地;有的企业因为物业类型和城市布局,受到政策影响更大。现在看,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像恒大、万科、绿地还是有一些动作。负债率越高的房企、在泡沫中高价拿地的房企、主要布局在一线城市的房企受调控影响大,压力也会大一些。
李文杰(中原地产华北区域董事总经理):降价肯定从标杆房企带头开始。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有关指标显示出,处于第一梯队的多家龙头级企业未来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回笼压力。是否降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决定因素。部分在今年回款压力比较大、融资成本比较高的企业可能会带头降价。现在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降价,主要是还未到降价的时间节点上,另一方面是企业不愿意冒头。
陈顺(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每个市场都需要“带头大哥”。目前,真正带头降价的“大哥”还没有出现,包括开发商、消费者、政府三方面的市场主体在内,还都在观察、等待。如果企业对未来判断明确了,看法统一,加上希望快速回笼资金,就会带头降价。
2、担心引发“退房潮”伤及品牌
新京报:现在开发商降价的顾虑是什么?
陶红兵:开发商降价,最主要考虑的是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如果有顾虑,只会是估计老客户的感受,并不会顾虑是否因降价成为同行眼中的“出头鸟”。
李文杰:比较大的顾虑是带头降价对企业品牌的负面影响。
陈顺:比较大的担心是降价会不会引发退房潮。
范小冲:品牌是追求永久的,市场波动是暂时的。品牌企业考虑会多一些,有的降价就需要讲策略,不仅可以做减法,还可以做加法,如提高产品品质,精装升级;或者推出新的物业类型,定价就可以更灵活。但如果压力大到一定程度,也就考虑不了那么多了。
3、下半年供应量或增多
新京报:之前开发商多以推迟开盘来观望市场,6月份此僵局会不会打破?
李文杰:6月份仍将处于观望阶段,僵局不会被打破。主要原因是,5月、6月都还处于政策的消化期。开发商不会在这个阶段贸然调价。政策出台三个月之后才是一个时间节点。例如在上一轮调控期,2007年9月,“二套房贷”从政策出台到细则,到各个银行的执行,也经历了几个月的消化期。
范小冲:预计到下半年供应量会起来。2009年的小阳春之后,房企启动大量项目、加快进度、扩大生产,按照开发周期来看,到今年下半年会释放出来,同时由于现在的政策抑制需求,下半年市场会出现供过于求。
4、价格调整难以一步到位
新京报:北京市场真正的降价潮何时会到来?
陶红兵:首先,并不认为北京楼市会出现大范围的降价。局部区域在一定的时间段可能会有一些价格波动,例如前期涨价太快,短期内并没有实质性利好支撑,产品品质也并没有大的优化,完全是被“硬拉”上去的区域容易降价。
李文杰:预计调控会带来20%-30%的价格降幅。而真正降价潮的到来,也会在政策消化期过后,开发商确定整体应对策略之后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也很难是一步到位的,不同区域和项目会是陆陆续续、有多有少的。
陈顺:大规模的降价也不会到2008年的程度。目前降10%的话,社会认可度不够,市场还是期待再降一些。三季度以后,很多企业有年度结算的要求,资金压力会更明显。对于时间点的判断,还是要慎重。
范小冲:未来两三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策效应,原来资金宽裕的企业也可能遇到资金压力,一旦有人挑头降价,降价潮就会来了。特别是在泡沫比较大的区域。哪里涨得快,哪里降得快。特别是由于政策和投机因素,加上地王带动涨价,而并非是真实需求支撑起来的区域,降价更快,如北京近郊。市中心由于没有供应,重置成本高,即使有降价也会很有限。
B10-B11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旭 张晓蕊 张家齐 实习生 潘文君 李卓然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