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12345爱心工作法”如何创造奇迹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6月13日07:22
  本报记者 莫小松 常鑫

  “他服刑10年,前几天听说刑满释放。几次寻他不遇,再次踏进这个破旧不堪的家,终于见到他,试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他却紧闭心扉,闭口不语,最后冷漠地蹦出一句:"管饭吗?"我在想,他最需要的是工作。我二话不说,当日整好他的求职材料向周边工厂求助,我的执著感动了一家医院,最后接收他为门卫。”

  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望州社区党支部书记邓志凤的一篇帮教日记,针对每位帮教对象,邓志凤都要确定帮教措施,再用日记方式把每次帮教情况记录下来。在望州社区,不仅邓志凤是这么做的,其他8名社区工作人员也是这么做的。

  望州社区成立于2001年9月,位于南宁市老城区中心。从2005年以来,社区帮教安置小组共接收刑释解教通知书30份,其中见档见人18名,签订帮教协议书18份,帮教率为100%;安置18人,安置率100%,重新犯罪率为零。

  几年来没有出现一例再次作案,这不能不称为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诞生,得益于望州社区的“12345爱心工作法”。

  “"12345爱心工作法"由此及彼、由面到点、由表及里,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帮教方法。”南宁市兴宁区政法委领导这样评价。何为“12345爱心工作法”?“就是围绕一个思路,把好两道关口,强化 三项管理,落实四条措施,抓好 五个环节。”邓志凤解释说。

  一颗爱心

  “一个人到了无家可归的境地,推一推,他有可能又走上邪路,再次危害社会;拉一把,他感到社会温暖,往往会坚定重新做人的信心!”邓志凤一直这样认为。多年来,望州社区9名工作人员用 一颗爱心贯穿帮教主线。

  现在已是社会福利院木工的陈涉(化名)常开玩笑说:“我是邓书记从街上捡回来的。”2009年解教回来的他回家后才发现,家已被征收拆除了。他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了几天,病倒在路边。社区居民送他去医院救了他一命。邓志凤和社区工作人员知道后,主动给陈涉找到了住处。社区工作人员还定期回访,与他促膝谈心。为解决他的生活问题,社区给他办理了低保,并将他安排到社会福利院做木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涉不仅重拾生活的信心,还像变了个人似的:邻里有难,他主动帮忙;现身说法,给刑释解教人员上课;坚持参加社区义务劳动……

  两个关口

  “关心刑释解教人员,要把好 两个关口:衔接关和安置关。衔接关接应不好,帮教失控,他们就会重走老路;安置关没有把好,转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望州社区主任滕居岳深有体会。

  为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回来后的帮教衔接工作,望州社区做到“五个及时”:及时造册建档;及时家访;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及时进行法制教育;及时制定和落实帮教措施。在望州社区,记者看到了18名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档案,“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掌握第一手资料,落实帮教措施,避免脱管和失控。”邓志凤告诉记者。

  为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望州社区开辟渠道、广泛安置,形成了不同的安置形式:对一些自己有小商店或亲人有工厂等就业条件的安置对象,落实回家安置;根据刑释解教人员的专长,帮助推荐他们到厂矿就业;对部分刑期较短,罪行较轻,改造较好的释解人员,服刑前有单位的,释放后社区出面做工作由原单位接收安置;对一部分一时找不到工作的人员,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从事个体经营。

  三项管理

  “社区帮教工作是一门系统工程,不漏管脱管人员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环节。”滕居岳说:“我们通常是把专项管理、规范管理、重点管理结合起来,点面结合,疏而不漏。”望州社区也是靠着这“三把斧子”的作用,通过 三项管理,漏管脱管对象全部被社区掌控,帮教转变率100%。

  在专项管理方面,社区每年均组织人员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一次排查清理。统一下发《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登记卡》、《刑释解教人员排查清理工作统计表》、《重点对象排查清理情况统计表》,进行登记造册、分类梳理、回访考察,全面掌握社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情况;制定下发了《社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规则》,形成规范管理;对那些可能危害社会治安实施犯罪的刑释解教人员重点管理,及时报告公安部门。

  四项措施

  2008年9月,望州社区成立了“望州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站”,聘请两名专职社工负责日常工作。同时组建由公安、卫生、民政、劳动保障、专职社工、志愿者组成的工作帮教小组,根据各自职能开展日常帮教工作。

  这一做法在全区是一个大胆的创新,“更新观念、政策扶持、技术扶持、资金扶持”四条措施从此得到落实。在更新观念上,由以政府行为为主逐步转变到全社会共同关心,各级、各职能部门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积极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提供便利条件;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站是禁毒法明确规定要实施的戒毒措施,望州社区积极创建该工作站,获得了政策上的扶持;社区还通过引进和输出方式,分步培养一些释解人员,让他们学有所长以至能独立生活;针对部分释解人员回归后因家庭生活困难,缺乏资金的问题,安置帮教协调小组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通过干部集资、发放小额信贷等形式,积极扶持他们发展生产,鼓励自强自立。

  五个环节

  南宁市兴宁区司法局副局长黄康玲告诉记者:“望州社区最成功之处就是将工作落到实处,抓好"抓早、抓实、抓重点、抓难点、抓典型" 五个环节。”几年来,望州社区注重培植典型,通过发现典型,让刑释解教人员学有榜样,教有题材。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人生一辈子难免犯错,关键是犯了错之后能不能改正过来。作为帮教人,如果能真正从思想上主动靠近他们,情感上主动感化他们,行动上主动拉他们一把,他们或许就多了一些重新做人的希望。”邓志凤说。

  2009年3月,46岁的刘美(化名)刚从强制戒毒所戒毒回来,因没有工作,整日游手好闲的他又和以前的“吸友”恢复了联系。在“吸友”的诱惑下,刘美吸食上了一些毒品的替代品。有一次,刘美因吸食过量神智失常,80多岁的老母亲被他推倒在地……邻居立即向滕居岳汇报了这一情况。滕居岳马上和120急救中心、管段民警联系,将刘美送到医院进行医治。出院后,社区还给刘美办理了低保,并四处奔忙为他找工作。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刘美主动参与到望州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的戒毒工作中,并到昆明等地学习,成为一家国际慈善组织机构的同伴教育志愿者,以切身体会向其他吸毒人员介绍经验并做劝戒工作。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