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7月5日消息(记者冯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12分报道,尽管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10天后才能出炉,但随着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两个月回落,市场之前对经济过热的担心,正逐渐被经济增速下滑的忧虑取代。
如何看待复杂之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中国之声记者冯雅昨晚专访了多位国内知名经济学家。
炎炎夏日难掩A股市场丝丝凉意,尽管有些人认为中国股市并不能表征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但不少市场人士仍然担忧,如果欧洲债务危机、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叠加,中国经济可能会面临二次探底。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第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但经济增速前高后低的走势确实比较明显,不过这也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局面。
刘尚希:我觉得下半年的经济状态会比上半年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不过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不会出现大幅度回落。适度回落是件好事,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反而能够创造好的条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认为,第一季度的11.9%的经济增速是阶段性见顶,现在进入了平稳回落期。他认为,从当前形势来看,还是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
巴曙松:在经济增长回落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经济增长是必须的,因为在中国就业问题、税收增长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速度,可能就会成为一个问题,而且会干扰结构调整。
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似乎对巴曙松的观点持保留意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一再强调,不要把经济增速看得太重。
周天勇:即使我们下半年经济增长调整关系不大,调整半年平均起来,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能就业,环境污染少的增长。
周天勇认为,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紧迫性问题最主要是就业,他建议,无论是调结构,还是保增长,前提都要有助于扩大就业。
周天勇:马上大学生毕业又是600多万,所以这种情况下,着重调结构,调增加就业的企业行业发展,保增长要保有就业的增长。
经济减速风险之下,宏观政策的判断开始显得模糊,5月份物价指数达到3.1%的高位后,加息的呼声反而减弱。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认为,和去年相比,上半年中国实际上已经在逐步淡出经济刺激政策,而二季度以来的经济减速趋势,主要也是上半年多方宏观政策收紧之后产生了叠加效果。因此,下半年,在防止政策措施再次叠加的前提下,有必要比上半年舒展一下。
周天勇立即反对说,他现在最担心的恰恰是决策层把更宽松的政策措施拿回来,
周天勇:我现在就是害怕这个,就是说有些该控制的,一定不能再调回去,比如房价必须得进行控制,咬紧牙关也必须得控制。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他对一些问题把握不准,会不会对增长看得太重,如果过去对经济危机有反应过度的问题,他现在担心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巴曙松也建议,上半年的政策效果还要多观察。
巴曙松:因为年初确定的宏观政策基调不宜短期大幅调整,目前需要观察的就是不同部门分别出台的一些紧缩的调控措施,当它叠加之后产生的效果,到底紧缩的力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目前需要一个观察。
无论是周天勇,还是巴曙松、刘尚希,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经济今年保持9%左右的增速没有问题。刘尚希因此认为,下半年即使要出台进一步的调控措施,也应该是调结构,而不是保增长。
刘尚希:现在这种情况下面,保持相对稳定,保持目前这种状态,不宜再出台新的比较大的宏观调控措施,我觉得是比较好的。但是结构调整这方面我觉得现在中国的决心很大,应该能有所进展,应该也必须有所进展才行。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