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央频繁调控楼市 > 调控楼市消息

分析称楼市调控渐进或能破两难 除根还需继续治

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10年07月15日10:20
新华社供图

  “放”可能导致房价报复性反弹;“收”得过度则会伤及经济

  楼市调控:渐进或能破两难

  房价17个月来环比首次下降、成交量逐步走出“谷底”、房地产开发投资维持较快增长……上半年楼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不过,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超过预期,下半年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楼市调控如何“迎难而进”?

  高烧楼市开始“退热”

  本轮调控确实点中了不少投机者的命门,高温楼市有了“退热”迹象。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调控效果初步显现。

  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比5月缩小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进一步梳理发现:4月份,70个城市中,只有三亚一个城市房价环比微跌,如今“下跌面”波及至28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一线城市房价均告下跌。

  成交量从低迷到渐出“谷底”。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尚有8206万平方米;至5月,降至6800万平方米。至6月,部分观望者入市,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回升至9200万平方米,为上半年最高位。

  开发投资保持“高位不落”。尽管遭遇严厉调控政策,4-6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仍达4.82亿平方米,开发投资达13153亿元,大大超过前3个月。业内关于“房地产投资将大幅跌落”的担心,并未成为现实。

  开发贷和个贷明显收紧。上半年,房地产企业国内贷款同比增幅回落,从年初的46.1%回落至上半年的34.5%;贷方面,前四个月的逐月累计增幅均在100%以上,但至6月已降至60.4%。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表示,这些数据表明,调控政策在短期内已初见成效,特别在遏制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角度看,效果明显。目前首要任务是稳定市场预期。

  “本轮调控在抑制投资性需求方面达到了效果。”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信息中心总经理葛海峰说,“但一些刚性的购房需求也被抑制了,后期应加大市场供给。”

  “除根还需继续治疗”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好比一个高烧不退的病人,主治医生辨证施治,病情暂时缓解了,但要除根,还需要持续治疗。”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说,“当前楼市正处于买卖双方和市场各利益主体的深度博弈期,调控决不能松懈。” 局部地区楼市“高烧不退”。6月,70个大中城市中有49个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保持上涨,其中上涨城市均为二三线城市;有39个城市的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上涨。

  高房价“坚冰”未融。以住宅期房销售均价为例,今年1月至5月,北京四环路以内的价格每平方米涨到34620元,而六环路以外每平方米也超过万元,达到11748元。而一些楼盘打折基准价也是3月中旬的高点,存在“假摔”之嫌。

  信贷悄然“放水”。上海的一些分行、支行,有选择性地对黄金地段的住宅贷款开了“绿灯”;停贷第三套房,个别银行从一开始就没有执行过。

  投资转移而非退出。目前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概念板块增温,投资性购房增加,呈现量增价涨的态势。

  房企逆市拿地风潮涌现。近期一些房企“攻城略地”开始加速。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35.6%,土地购置费同比增长84.0%,进入4月调控周期后,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和费用仍在大幅增加。

  楼市回归理性,仍需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强化执行力。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迟迟未出台楼市调控细则,有的甚至宣扬“补涨论”,用买房落户等政策来拉升地产业;有的地方则动辄卖地“造城”,大手笔的背后是地方财政的“土地依赖症”未有改观。

  必须要有降低经济增速的决心

  在实体经济曲折复苏的背景下,已持续3个月的房地产调控到底是“收”还是“放”,调控应如何发力?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预期,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当前突出的紧迫性问题必须兼顾,而这些都必须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受访的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担心,“放”可能使得之不易的调控成果毁于一旦,随之而来的就是房地产价格出现新一轮报复性反弹,而过度“收”显然也会伤及经济。

  一方面,6月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同比上涨11.4%,去年6月房价在救市的效应下,已出现量价齐涨的局面,而今年同比仍增长,说明调控依然任重道远。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对楼市调控可能造成地方财政收入被“牵累”等表示了担心,而钢铁及铁矿石销量和价格的下跌,也让人们看到了房地产业拖累实体经济的隐忧。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说:“中国住房市场要经历一个相当的调整期,消化前几年形成的价格泡沫,使之回归与经济基本面及居民家庭支付能力基本协调的水平。如果宏观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这个调整期可能还会延长。”尽管理性回归之路艰难,但防止楼市的大起大落始终是各方的共识。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表示,在“两难”形势下推进调控,重点就是落实保障性住房计划,强化政策的执行力来干预市场预期。

  上海永庆房屋公司总经理陈史翎认为,要保持房地产信贷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手抓“降房价”,一手抓“增供应”,从源头上稳定预期,盘活市场,还要严查开发商的囤地和捂盘行为。

  要让房价回归理性,就要反思市场化,就要有降低经济增速的决心,就要有一系列的就业、金融、财税、收入调整方面的改变,这实际上是既得利益者和想要改变者的博弈,也是改革思路是否改变的抉择。把房地产放到这样的背景下,就会发现,涨跌的两难,其实是利益调和、调整的两难。

  不少专家认为,对于少数房价较高的地区,房价的适当回落是正常的。而楼市走向理性回归的步伐有多快,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的总体走势。从历年对楼市调控的过程看,地方政府、银行、开发商在内的多种强势利益相关群体的影响也不可小视。高房价问题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上关乎数万亿元的商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下涉及几十个相关行业,中间还夹杂着千家万户。楼市调控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只能采用“渐进疗法”。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  

(责任编辑:news4)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