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户改:10年内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
重庆户改除了规模庞大以外,更引人关注的是建立了土地的弹性退出机制
本报重庆讯(记者王小妆 □根林) 日前,重庆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从目前的28%上升至60%—70%,这意味着有近1000万农民转户为城镇人口。
有专家判断,以重庆为代表的城乡统筹改革工程可能是未来中国30年改革的一个重点,其中,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关键点。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7月28日在重庆户籍改革工作会议上说,解决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是中央下达的十大民生工程中的重中之重,此次改革是中国首次最大规模的户籍制度改革。
黄奇帆说,户籍制度改革有六大好处:一是保护农民工权益。二是能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差近万元,300万人进城每年可增加300亿元的消费。三是提升重庆农村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四是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一体化。五是帮助城市增加活力、让城市更年轻化。六是降低社会管理和运行成本,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据了解,此次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综合配套、有偿自愿,分阶段推进、分群体实施、分区域布局。
具体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2010年—2011年,将重点推进338万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
第二阶段是2012年—2020年,将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每年转移80—90万人,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重庆主城区聚集城镇居民1000万人,区县城集聚城镇居民600万人,小城镇聚集城镇居民300万人,形成自由互通、权益公平、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
与其他省市的户籍制度改革相比,此次重庆户改除了规模庞大以外,更引人关注的是建立了土地的弹性退出机制。
按照《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农民转户进城可以享受城镇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政策,但对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设立了3年左右的过渡期,允许转户农民一定期限内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的使用权及收益权,避免农民“裸身”出村。
为此,重庆建立了退地补偿机制,对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的,参照当地征地政策和地票交易价款分配政策给予一次性补偿和购房补助;对承包地按流转权进行补偿,土地性质不变,保留预期征地补差权利;对林地保留承包期内的使用权。允许多种方式退地,既可以全部退出,也可以部分退出;既可以保留收益权和经营权,也可以保留收益权、流转经营权。这样可以消除农民转户的后顾之忧,避免把转户农民推向无地、无房、无业的“三无”行列。同时,户改中还设计了农村权益3项保留,一是保留林地使用权、二是保留计划生育政策,三是保留农村各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