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劝学运动
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多举措掀起官员学习潮。学习——在形式复杂、充满多种挑战的新时期再次成为官员从政的关键词。然而,功利而浮躁的社会气氛、一些庸俗的官场生态,使学习成为某些官员事务中的最末选项,无足轻重。
欲建学习型政党,必先有学习型官员。官员学习,不仅关乎个人素养,更关乎学习型组织的每块肌体。建设之道,不仅是简单的倡导与硬性要求,根子在制度。
全国掀起“劝学运动”
■文/本刊记者 邱祥吉 舒炜
2002年12月26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近8年的时间里,政治局集体学习了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党建等多方面的重大课题,100多名各行专家学者走进中南海怀仁堂进行专题讲解。中央领导集体平均约每40天学习一次,已成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
官员个人学习中,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是一个突出的典型。他认为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其个人成长和对社会的贡献。在身兼国家版权局局长和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的情况下,他坚持每年阅读200多本书,并做相关笔记,多年的知识积累帮助他在新闻出版领域里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让全国出版行业有了飞跃发展,2008年,他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60名改革人物”。
告别粗俗,经世致用
从2008年底至今,全国掀起了大规模的党员干部培训浪潮。从中共中央党校到各级地方党校,从全国知名高校到地方一般高校,以及多种行政学院、培训机构,均可见各级官员学习的身影。
以纪检监察系统的近期培训为例。今年6月18日,全国400多名市级纪委书记齐聚中央党校磨砺反腐“利剑”;7月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850名市辖区纪委书记进入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集训。据悉,中央纪委、监察部计划在5年内实施“全覆盖、多渠道、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对全国纪检监察干部普遍进行一轮培训。
掀起轮训潮的不仅是纪检系统。近一两年内,2000多名县委书记轮训,3080名县级公安局长进京轮训,3500余名基层检察长轮训,681名监狱长在保定轮训,各地法院院长、信访局长进京培训……此外,延伸到最基层党组织的60多万村支书还分批到各级机构进行集训。
“像这样大规模地、一竿子插到底地对基层官员进行培训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是罕见的。”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近年轮训的评价是:应时、应势、应需之举。
中央掀起如此大规模的学习培训潮,绝不是一种姿态。
参加过中纪委组织培训的四川省武胜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黎均平认为,对目前官场普遍存在的学习淡漠的风气,培训作为一种外力要求官员学习,将改变其作风,也体现中央对高素质干部的迫切需求。
四川省一名厅级干部张文博(化名)认为,“中央清晰地看到了党员干部存在能力不足、学习不足的问题,加上世情、国情在发展、变化,必须适应变化。大规模的培训潮是一剂猛药!”
在中央的倡导下,各地“以书施政”、“劝学运动”此起彼伏。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把《世界是平的》带到各地,将该书作为“寒假作业”布置给其治下的官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向官员推荐《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金融》等书籍,实施“万名干部开放型经济管理知识大培训”,并亲自上台授课。卫留成2004年上任海南省委书记时,给厅局长和县长们送出的春节礼物是《致加西亚的信》,并亲自从人民论坛编选文章送给官员学习。
一些地方还出台了硬性规定。上海市规定,市级机关公务员每年的阅读量要达到6~12本书,每周阅读时间为7~10.5小时。广东省要求处级以上干部集中读书每年不少于5天,其他干部不少于3天。山东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宣布,每名领导干部每年至少阅读3~5本图书。而重庆近年来“唱红歌读经典”更是将学习之风拂遍了整个官场。
专家指出,地方领导“以书施政”的理念和“劝学运动”,秉持“告别粗俗、经世致用、提升自我”的阅读理念逐渐成为当下为官执政的信条。
面临多种挑战,凸显“本领恐慌”
“学习”二字一直贯穿于党的历史。毛泽东1939年对干部讲队伍里存在“本领恐慌”,70多年前的话如今对某些官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张文博用了一个很“严重”的比喻:“学习的速度慢于时代的发展速度等于死亡。”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李后强教授指出,“即以经济方面论,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等等一系列进程非常迅速,知识更新几乎每天一个变。”不学习,必然“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必然在应对某些问题时处置不力。
因为缺乏投资和经济学的认识,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群体被一两个骗子玩得团团转,造成巨大损失。安徽蒙城县为了招商引资,成立由副县长为顾问,投资商邸某为社长的“芦笋经济开发合作社”,合作社在宣传中称,要打造万亩芦笋种植基地,产品要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地。5年后县政府才发现这是一个骗局,而市民已损失2200多万。有评论人士指出,该县政府正是缺乏对农业产品、种植投资、资金运作等基本知识,致使被并不高明的小伎俩骗倒。
上升到国家经济,损失更大。一些中央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更是损失惨痛。由于没完全吃透WTO规则,仅今年宝钢铁矿石谈判被迫接受对方季度定价,中方就将为此多支出千亿元。
涉及到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政府因为缺乏应对知识和措施,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事并不鲜见。云南“孟连事件”中,相关部门缺乏法治理念和开放透明行政观念,面对问题一味压和“捂”,该事件的严重后果给了当地甚至全国以警醒。为此,云南省500多名党政一把手在省委党校学习《党的领导人论群众路线》等书籍,反思和总结该事件,以期加强对形势判断和及时应变的能力。在后来的昆明螺蛳湾事件中,政府争得主动权,处置得当,通报及时,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网络舆情的迅速发展,一些官员的思想观念未能及时更新,缺乏相关认识,遇到问题时往往“封锁消息”。“华南虎照片”、“上海钓鱼事件”、“瓮安俯卧撑事件”等均因处置失当造成更坏的影响,教训深刻。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各种挑战和压力,黎均平坦承自己知识储备不足,压力很大,目前他正在攻读中央党校的经济管理学研究生,“收获很大,能够将很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东西搞明白。缺什么补什么,目的就是将理论用到实践中,应对挑战。”
另一方面,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把掌握和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作为必选题的官员,展现了高超的理论水平和应对矛盾的能力,涌现出一大批典型。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当年成功化解广东国投事件、恰当处置“非典”疫情,被称为除了勇敢,还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以及知识赋予的底气。2007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在太湖蓝藻事件后展现出的环保知识沉淀和铁腕治污态度,也向公众展现出他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独特魅力。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从不间断学习,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学习型官员”。
从另一方面来看,不学习不仅只是“本领恐慌”,更可能滑向腐化深渊。如文强在追悔自己的罪行时,首先讲的是“学习不够”,归咎于世界观没有改造好。不少落马贪官在追悔时将原因归为“放松了学习”,不论这个原因所占比例多大,“学习”必是一个不可不察的因素。学者梁煜璋指出,不论小贪还是大腐都是从作风蜕化开始的,不注意学习,忙于应酬而没有抽时间去读书学习,这是一些干部腐化堕落的一个直接的原因。时间是有限的,用在学习上多一点,搞“歪门邪道”的机会就要少一些。相比较而言,爱学习的干部要比那些不爱学习的干部腐败的几率要低得多。张文博也表示,增强官员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学习是首选良方,学习可怡情养性,远离低级趣味。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告诫过官员要用学习抵御腐败:“当今社会,领导干部身在各种矛盾漩涡的中心,要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就应当从读书学习中吸取精神食粮。”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