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全国掀起“劝学运动” 学习型政党需学习型官员

来源:《廉政瞭望》杂志
2010年08月31日10:46

  官场学习氛围缘何淡化

  ■文/本刊记者 邱祥吉 舒炜

  面对官员学习不力、甚至无心学习的状况,各地党政部门思索对策,对症下药,可谓用心良苦,治理对策不可谓不多。有规定每月读书时间不得少于多少小时的,有把干部“关起来”集中学习的,有将学习纳入硬性指标考核甚至与奖金升迁挂钩的。除了这种“刚性”的规定,还有领导的循循善诱,用心倡导。一系列的措施,效果为何不佳?

  急功近利讲“产出”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早已深入人心,并深深地影响和指导人们的行为。学习,同样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李后强教授谈到学习环境问题时,开宗明义,指出官场“学习荒”的原因在于一些官员认为读书难以产出“价值”。他认为,一般来讲,一个人做某件事都有某种利益诉求,获得某种效益,能达成利益诉求的才做,在选择能够达成目标的路径中,人们往往选择更容易的方式。“官员或公务员,他们的目标是出政绩,事业进步,直接说就是能够得到提拔。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一些拉关系、走后门、拍马屁、甚至搞送礼行贿的人得到了重用。通过学习取得成绩的周期长,效果慢,在急功近利的环境下,学习自然显得‘无用’。”他认为。

  从政多年的行政问题研究专家秦德君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当一个时代急功近利和浮躁心理占据上风后,要使人们的心灵和大街小巷‘书香飘逸’是困难的事。”目前官场流行一句话,“关系就是生产力”。李后强认为,不少人迷信这句话,甚至将“关系”庸俗化,以至于造成少数官员在参加培训学习时,把学习平台当成拉关系的场所,而在平时的工作“奋斗”中,亦同样将关系视为第一位。本来是愿意学习的干部,因为看到“产出”不足,造成其动力不足。“举一个简单例子,一个官员可能通过读几十本书提升自我,但不如别人一顿饭将事情搞定来得简单。关系比学习管用,就成了一些官员的共识”。

  张文博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投入产出”的重要性。根据张文博从政多年的观察,年轻干部、特别是刚刚从政的公务员,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意愿往往比较强烈,“可以说他们‘人微言轻’,在官场中根基不牢,谈不上多少人脉关系,所以在事业前进的过程中,通过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了晋升的重要砝码。”相比较下,一些官油子浸淫官场多年,熟悉官场的潜规则以及各种关系,将此作为仕途升迁的第一动力。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年轻公务员一入职便显得“很成熟”,对官场的复杂和人与人的“关系”认识比较深。李文以及多名基层干部都向记者表示,年轻人似乎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在他们心目中变得越来越轻。其实从近几年一些公职人员招聘,甚至企业人员的招聘中的一个现象可看出一个趋势,招聘内容对长相、喝酒、公关能力都有要求,唯独对学习能力阙如。

  另外,因为对利益的强烈追求,官员普遍心态浮躁。秦德君指出,人心浮躁已成为当下社会的一个特征。一些官员对与升迁无关的东西、与政绩无关的东西,弃如敝帚。关注的是如何侍候好上边,应付好下边。“从根源上看,这是当下中国实用主义高涨的表现,凡人凡事,一切以‘有用无用’为考量标准,而读书离‘实用’太远”。

  真才实学不如“关系学”

  “学习当然是值得投入的,只是社会与官场少数人搞歪门邪道致使‘学习’显得无用。这不是学习本身的问题,而是某些导向的问题。”李后强分析,“选拔任用、考核也不够完善。”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普遍流传的一句话:“在官场,学者不如编(胡吹)者,编者不如侍(巴结讨好)者。”一针见血指出了庸俗的“关系学”。

  “玩风盛行、功利主义、投机取巧、心态浮躁”,四川武胜县纪委书记黎均平用这几个词斥责使学习淡薄的不良作风。“我一直信奉只有学得好,才能用得好、干得好,才能履行好职责,但少数干部信奉‘学得好不如跑得好,干得好不如跑得快’。”

  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党建专家竹立家教授表示,“一个人的基本价值导向、工作态度、学习动力,来自于组织的激励机制,组织环境是培育干部最直接的土壤。如果一个组织在用人上、工作安排上、领导作风上风气不正,组织文化遭到破坏,组织的激励机制失灵,那么,什么样的倡导、要求和培训也不会起作用。”他认为,人的心态来源于“世态”,特别是来源于自己生活工作中的“组织小环境”,这是被社会心理学证明了的真理。因此,形成鼓舞人、激励人的组织小环境,是提高官员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官场是社会的一部分,其氛围风气必然受社会影响。“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这个风气极不好。”李后强认为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官场也产生了消极作用。他举例道,媒体夸大地报道北大学生卖猪肉、某某研究生应聘淘粪工等事件放大了新闻效果,致使一些人认为读书无用,而一些大学生甚至博士生找不到工作更加巩固了一些人对此的认识。“就业难等现象的原因很多,但绝不能因此否定读书学习,而现在有一种观念是‘读书越多越无用,甚至是书呆子’”。

  从外部环境看,社会缺乏公正性让一些爱学习、善学习的人丧失信心。李后强进一步分析道,社会中有股极坏的风气就是不讲真本事,而是依靠权势依靠背景获得利益。“有时一个优秀的学生,成绩再好,能力再强,其就业和前途,往往不如一个拥有父母权势的差生。缺乏公平性必然会影响积极性”。

  得过且过不用学

  目前各地都在倡导建设“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成立“学习中心组”,提法不一而足。据记者了解,这些措施起到一定效果,但效果的深入性和持续性难以保证。正如曾在高校做培训工作、目前在政府任职的一名局长所说,读什么书,如何读,怎么监督,怎么检测等一系列问题,大多地方都没有细化和明确,可操作性不强,效果自然难以保证。“看似要求多,但这些要求基本是虚的,或者有名无实,因为学习的环境太宽松了。”

  “行政要求或者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治标难治本。一些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样做往往流于形式。”李后强表示,他曾经阅读过不少地方机关的领导写的读书报告、读书心得等等,“因为上面有要求,所以不少地方领导当成任务完成,但是内容空洞无物,不少还是秘书代劳的。而他们定的每年10本或几十本的读书计划也往往只是个书目而已,均为应付。学习必须成为责任,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快乐元素,这样才有内动力”。

  对于官员在培训机构学习时存在的形式主义、休闲娱乐现象,也是因为“缺乏一定的考核制度,缺乏对学员的约束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教授认为培训机构自身也存在问题,“由于培训一般时间较短,难以对学员进行考核,写个学习心得或体会便可结业。

  中国有句话叫“一朝为官,终身无虞”。虽然现在对公务员建立了一定的淘汰机制,但是只要没有工作的严重失职或违法违纪,基本可实现“待遇终身制”。而对于一些官员而言,讲话有人代写,文章有人代拟,甚至读书学习也可代劳,正如一些官员所说“何用学习”?李文认为,一些干部特别是升迁无望的干部对工作敷衍了事,就是“终身无虞”的思想在作怪,如此工作态度,遑论学习。

  不少官员向记者透露,学识高低在现实中很难衡量和体现,政绩考核中没有这一条,不少官员争做“官场杂家”,目的在官场能混得“游刃有余”。有专家指出,这是政绩中涉及到学习考核机制不健全的后果。

  一些从政多年的官员也向记者坦承,实际工作中感觉学习没什么用,基本上能完成工作就行,似乎也没见谁因为学习不力而干不了工作的,或者被免职的。张文博反驳道,这是因为对工作质量没有要求,混日子的表现,关键也是因为缺乏考核机制,所以能“安然无恙”地混下去。“另一种虽重视工作能力、工作绩效,但轻视学习的官员,存在严重的事务主义思想,不理解学习对工作的重要促进作用”。

  所谓忙,应酬多,学习无用等现象,皆为荒废学习的表面原因,破解之道不是对官员简单的倡导或硬性要求,而应该从根本入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曾安能)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