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秋房博会上,展出的是用月饼包装盒制作的“超薄液晶显示器”。 李明摄
用月饼包装盒制作的风铃倒也惟妙惟肖。 李 明摄 中秋节前,月饼大战硝烟四起;中秋节后,身价骤跌的月饼上演一幕幕令人慨叹的“豪华退场”。这两天,记者连续追踪节后滞销月饼、月饼包装以及月饼券的三大去向,发现硝烟散后是无奈。
食品安全的隐患、过度包装的浪费、“面子工程”背后公款为人情埋单的潜规则,成为人们应该反思的沉重话题。这背后,是惊人的社会资源浪费、环保损失以及对传统文化走向曲解和异化的担忧。
卖不掉的月饼哪去了 消费者期盼食品安全知情权 年年岁岁中秋夜,岁岁年年吃月饼。中秋夜一到,节前“风光无限”的月饼到了它的“大限”,前些天卖得如火如荼的月饼,一夜之间便上演疯狂“大逃亡”。
9月23日,中秋节次日,记者探访南京金润发、苏果、欧尚等超市以及新百和中央商场,无一例外的景象是:月饼均已撤拒,一些小超市的月饼也几乎一夜间“蒸发”了。难道前一天还铺天盖地售卖,一夜之间就卖完了?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那些没卖出去的月饼又到哪去了呢?
南京江宁区一家食品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卖不完的月饼一般通过以下渠道处理:一是在保质期内低价打折销售;二是内部处理给员工;三是在保质期内,把月饼馅料用来做其他糕点;最后就是集中销毁,或卖给回收站做牲畜家禽的饲料。记者以欲购买为由询问,这位负责人表示,没卖完的月饼每斤一元,没用完的月饼馅则退回到馅料厂家。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星级酒店中层主管告诉记者,尽管按要求过了保质期的月饼应集中销毁,但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一小部分改头换面后变成一些酒店的甜品。
南京市有关部门虽早已明令禁止,绝不允许对剩余月饼进行再加工,但记者两天来以糕点店主的身份对几家月饼企业进行暗访发现,仍有少数厂家表示还有存货,愿将剩余月饼出售供二次加工制成其他食品。当记者询问月饼保质期时,各企业便改口称没有过期月饼了。
很多消费者对“陈馅月饼”仍心有余悸。在南京新百商店,省级机关退休干部沙诚对记者表示出担心:“这些月饼,会不会也改头换面又出现在明年的货架上呢?”
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方明告诉记者,中秋月饼是一种时令性很强的商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食品安全问题防不胜防的宏观环境下,有关部门节前对月饼上市时的日常检查结果大都及时公布,可谓尽职尽责;而“节后月饼”去向的把关却难有公布。她希望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检查与信息披露,“说到底是消费者完整的知情权,更是职能部门监管的职责所在。”
清理月饼盒辛苦知多少 巨大浪费不仅仅是包装 “愁死了!家里月饼吃不掉,扔也舍不得,给小狗当狗粮都怕小狗得糖尿病!”23日黄昏,南京聚福园小区的姜女士在小区内散步遛狗时对记者抱怨。其实,难处理的不仅是月饼,还有月饼盒。
中秋节前,各种做工精巧的饼盒在月饼大战中功不可没,可月圆夜后,这些艳丽悦目的月饼盒立马黯然失色,犹如落难王孙被弃落街衢,有的甚至是连饼带盒成为垃圾。
记者这两天在一些小区内观察,一早一晚经常会看到一摞摞堆得小山样的月饼盒,纸的、木的、塑料的、铁的应有尽有,有的人家甚至将未吃完的月饼连饼带盒一并扔了出来。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小冰告诉记者,他布置10位学生对周围人群中共计400盒月饼盒的去向进行追踪调查,“除部分被废品回收市场收购,约七成饼盒被当成生活垃圾处理掉了。”
记者随机走访了市内七八家废品收购站,发现,30元成本的月饼盒卖不出“报纸价”。尽管这些过气月饼盒已暴跌至两三角钱一斤,依然不讨店家欢心,而且越豪华艳丽越没市场。在南京水西门附近收废品的一位杨师傅告诉记者,这两天卖月饼盒的特多,但她只收纸质月饼盒,“0.45元一斤,比报纸的价钱还低0.2元”。高档次的木质月饼盒则不收,“收上来根本不能再利用,只能当垃圾处理”。 在南京三汊河、华侨路两个环卫垃圾中转站,记者看到,值班人员正忙着压缩收运来的垃圾,红红绿绿的月饼盒不时滚进压缩槽。值班人员称,中秋节后垃圾量每天增加了一两吨,主要是月饼盒。
南京市环卫部门相关人士节后对近十个环卫站近期工作量进行调查,保守估计全市处理了600多万个月饼盒,至少会增加20%垃圾量。有关负责人称,月饼过度包装增加了环卫工人劳动量,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费用,并占用了原本有限的垃圾填埋场容积。
据了解,每生产1000万盒木盒月饼,包装耗材就相当于伐400到600棵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此外,月饼包装中还大量使用了钢铁、塑料泡沫、纸张等资源。而这些月饼包装物一旦被废弃,在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下,多半会变得毫无回收价值,并大大增加城市垃圾处理量。
刘小冰忧心忡忡地说:“节前身价高贵,节后与垃圾为伍,在这小小月饼盒的盛衰背后,消费者为之付出了不菲代价,而整个社会则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承继方面,也相应支付了巨额社会成本。”
“我国焙烤业每年投放在月饼包装上的费用高达25亿元,包装开销平均占月饼生产成本的30%以上。”刘小冰为此建议,国家应立法限制食品过度包装,“目前德国、丹麦等国都有类似限制过度包装的法律,比如规定产品的包装空位不能超过包装体积的25%,包装成本不得超过产品价值的15%等。出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我国也应该争取在过度包装方面立法,以正本清源。”
有多少公款为月饼埋单 中秋应回归本意远离铜臭 今年南京月饼销售情况如何?据对数十家星级酒店的业绩统计显示,销量约提高了20%,超市月饼销售情况也基本与之相当。在南京新街口一家星级酒店,中秋节当天还出现了有券兑不到月饼的情况,酒店工作人员私底下透露,“打了个擦边球,多卖了50张券”。
市场的火爆使得月饼厂商盈利颇丰。南京新街口一家星级酒店管理人员向记者透露,“月饼利润可观,一个月抵一年。”他坦言,月饼券帮了他们大忙。“一方面,星级酒店的月饼大多是食品加工厂代加工的,一贴牌就增值好几倍,这就带来高额利润;另一方面,月饼券经过多道流通环节可以产生新的利润。”
业内人士透露,节前,有关月饼券回收的信息铺天盖地,许多知名品牌价格多为券面金额的5折左右;而节后,这样的交易立即停止。这位人士分析说,回收来的二手月饼券主要有两个流向,一部分流向一些小单位和个人,用来发放福利和送人,而一些采购人员可从中获取差价;另一个就是通过“黄牛”,回到原来销售月饼券的酒店,酒店再以原价8折左右的价格把月饼礼券再卖给一些大企事业单位,而月饼券过多的市民和“黄牛”可以从中渔利,酒店也可以第二次“分羹”。
“月饼生产与营销中形成的巨大利润,说到底,都是公款为其埋单。过中秋节月饼泛滥,没人吃、都在送,月饼和月饼券在长途旅行,吃不完就扔掉。”在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专家徐翔看来,如今的月饼馈赠,从注重情感异化为“中国式人情”,礼品功能被不断放大,甚至成为送礼的“道具”。结果,中秋节成了送月饼的时间符号,部分月饼集中流向少部分人群,导致大量的包装盒和吃不完的月饼被扔掉,从而不断上演“中国式浪费”。
方明说,暴利的市场让很多东西异化,其背后是公款为中国式消费和中国式人情埋单。她呼吁,要设法使这样的月饼券长途旅行少一些,人与人之间的维系纽带更单纯些——以让中秋更多地回归团圆的本意,而远离商业味与社会关系网上附着的趋利性和功利性。(记者 黄伟 沈峥嵘)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