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String1"https://finance.people.com.cn/") 静安区政府一间会议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区“人大代表”审议会议上周末热烈进行,来自市西、育才、民立、华模、七一等中学的20多位学生像模像样当起了“人大代表”,就教育问题展开“审议”。
对择校,华模中学学生说,学生普遍认为只有读好学校才能考好大学、有好工作、赚更多的钱,但现实是所有人都想赚高工资而高工资岗位却供不应求。为了这有限的岗位,学生们竞争越发激烈,进了重点小学意味着容易进重点中学,进了重点中学意味着容易考进名牌大学的观念,导致择校问题愈演愈烈。
择校就是择老师。育才中学学生为了参加模拟活动,以“推动静安区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题进行了专门调研。他们发现:静安区各所初级中学的师资分配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以2010年的数据为准,按照教师职称评定,区内市西初级中学的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80.6%,而有个中学只达到62%,两者之间有17.4%的差距。他们认为,各所初中软实力的差距,直接导致了民间的择校热,优秀生源有意识地向师资力量相对较好的学校集中,又进一步引起升学率差距拉大,再次引发了偏向性的生源流动,最终形成了学校教育质量差距变大的循环。
如何解决择校问题?华模中学学生提出建议:市、区级的学科带头人可以轮流去相关学区的学校任教。民立中学学生认为,静安区初中教师虽然数量不缺,但缺乏流动性,“结对联动,资源共享,提高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将会是一个良策。七一中学学生则提出,教育均衡发展并非把高个变矮来迁就矮个,而是既要保持重点学校的发展优势,让强者更强,优者更优,同时又不再继续让重点学校单独强势发展,要让弱势学校由资源的不断整合由弱变强。(本报记者 苏军)
//if (String1"https://finance.people.com.cn/") String2 = url.substr(0,29);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