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上海知青忆新疆支边生活 条件艰苦晚间偷菜(图)

来源:青年周末
2010年11月04日10:51
很长一个时期,马灯是离不开的伙伴

食堂的菜票

工地上的午饭

  采访旁白:

  饥馑的日子延续到“文革”,文斗加武斗,生产瘫痪,更不得不勒紧裤腰带闹革命了。

  杨清良:每人二两油是一个月,还不能保证供应,因为上面只给你下定量指标,但师部它并不给你发油,要靠你自己种的棉花,把棉花籽提出来,榨成油,你自己才有油吃,要不然没有。

  棉花籽油如果提炼得好,经过最后的处理,那也是很好的,但是我们吃的这个是最原始的棉花油,把棉籽炒了,榨出油,黑乎乎的就给我们吃了,炒菜都冒很大的烟。当然总比没油好,也算是不错了。

  何百成:记忆最深的,1970年的时候,我们团连续三个月,一两油一滴油都没有给你分配。

  王祖炯:那时候连续四五年,每年365天没见到过油花花,我们这个34团自然条件太差,太穷了,没有油,都是白水,盐水煮菜,煮萝卜。

  何百成:饿得不行了,我们就想着去偷,没有口袋怎么办,把发给我们的床单对折起来,两边一缝,不就成了个大口袋吗?然后找一个小个子的,让他背上大口袋,把绳子在腰上一绑,晚上从天窗放到菜窖下面去,等他把甜菜、萝卜、白菜全装满以后,再拉上来。

  菜窖大得很,全连一个冬天储藏的菜全在里头。拿回来以后,藏到通铺底下。把口袋拆开,抖抖土,一摊又是床单了,睡觉。把通铺底下的吃完了再去偷。

  毛国胜:生活是绝对艰苦,有人又开始逃跑,受不了,感到绝望了。

  欧阳琏:一有人跑了,听到消息,带枪的人在路上一卡,无处可逃。

  王祖炯:有的人是往沙漠跑,他以为可以从那儿穿过去。结果等派人去抓到的时候,已经变成一具木乃伊了。

  采访旁白:

  按照部队化的管理,到兵团的头三年没有探亲假。对于日思夜盼着故乡的上海青年来说,过新年又能盼来什么呢?

  王祖炯:一年到头有没有吃饱的时候呢?我说一个故事,有的。每年的春节,也就是说年三十除夕夜,实际是半下午的时候,给大家会餐。到现在我都没搞明白,平时什么也没有的吃,这一天怎么会那么丰富。各个班把脸盆拿去,都像饿狼一样围成圈,一个班十几个人围一圈。

  规定了,只能吃,不能带走,还有炊事班的人,围着站岗的,不让拿走。就在露天操场上,我们一大群人蹲在那儿,然后上的第一个盆子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大片的肉,肥肥的肉,来了以后,大家一看就动筷子,多长时间没见过肉了,吃!我当初也是出了一个主意,先别吃,后面还有好多菜呢,吃一块肥肉不就腻住了嘛,吃不动了嘛。那就不吃,大家都不吃,就守着。

  伙房里头,本来可能这个想法也是,你要是腻住了,后面的菜可以少上点。结果一看大家都不动,就定在那儿,僵持在那儿。最后僵持不过了,天又冷,新疆的年三十,刚好是三九天,天寒地冻,大家蹲在那儿,不理他。

  这时候没办法了,后面的菜就上来了,一盆一盆地上,上来一盆大家风卷残云啊,开始蹲着,最后蹲不住了,就跪着,最后就是半蹲半跪半站,七八盆菜都吃完了,塞得肚子满满的,就剩那一盆肥肉还没动。不让带走怎么办,最后都下筷子,一人夹一大块肥肉叼在嘴里,带走了。

  大腿两边都磨破了,女孩子就是哭呀

  安康:我们是供给制,部队编制,头三年每月津贴是三、五、八。一个月发三块钱津贴,三块钱干什么,买牙刷、牙膏、毛巾、肥皂,买点信纸、信封、邮票,没了。衣服,一年一套,两年一套,不够,翻毛皮鞋两年一双。

  杨清良:和原始共产主义差不多。为什么讲像原始社会?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差别,你三块津贴,我也三块,到第二年你五块,我也五块。第三年都是八块,没有人多拿一分,很平等,很原始的。所以大家也没什么怨言,没有心理不平衡。

  采访旁白:

  要说起来,那时候有多少有高低之分的,就是虽然都很努力,但是干的活会有多有少。收麦子不可能每个人都收得一样多,担土不可能都担得一样重,毕竟饭量也不可能都一样大的。

  姜步宏(1966年进疆,农二师21团):一个月休息三天,逢十、二十、三十休息,这个休息的一天还有半天做贡献。当时兵团党委提出来目标,叫“个十百千万”:要求每个人每年利用休息时间,开荒一亩地,上交十块钱,业余打粮一百斤,打草一千斤,制肥一万斤。

  余加安:那个时候没有灯,都是点的小油灯,拿个油瓶,拿个墨水瓶或小药瓶,上面弄个牙膏头,弄根线,下面放点煤油,像鬼火一样。晚上营房周围漆黑,一间屋里好多个小油灯在闪着。

  鱼珊玲(女,1963年进疆,农一师14团):到收工都好晚了,回到连队里,吃了饭就是晚上了,没有灯,我们那个连队一直到1978年通电,才有灯。以前全是点着那么小的煤油灯,天一黑一人拿墨水瓶打一点油,点个小油灯。

  何百成:最早的时候我们用马灯,是木头壳子做的,一面是木头,三面是玻璃,中间钉两个小钉子卡住油灯。提着那个灯,上面有个出烟口,手上全给冒出来的烟熏黑了。

  鱼珊玲:副业不发展,交通不方便,副食品和消费品的供应都非常紧缺,团场东西相距20公里,一共才两个小商店,都只有一间门面。实在是必需品太缺乏了,那一年我买棉鞋,它货架上只有两只,但都是一只脚的。

  程均友:生活环境差,风沙大,嘴干,水是咸的。

  朱静华(女,1963年进疆,农一师14团):到连队第一天第一顿饭的印象终生难忘。外面喊开饭了,开饭了,我们就出去了,那边地上摆着盆,刚要吃的时候,一阵风沙刮过来,上面全是沙子,馒头上也是沙子,我们看全是沙子,说这个怎么吃呀,好多女孩子当时就哭了。

  再看看这外面的地,我们当时穿的都是圆口的方口的布鞋,那沙土已经淹到裤脚了,一踩下去,鞋里面全灌的是沙子。这怎么生活呢?好多人又哭得不行。

  杨清良:其实正因为风沙大,住地窝子有地窝子的好处,它避风、保温。当然它是最简陋的房子,就是往地下挖两米,上面再搭高一米,把我们自己砍的胡杨做梁和柱,把我们打的茅草、芦苇铺在上面,然后把泥土敷在上面,放个木框就是个天窗,因为不下雨,也不需要塑料纸什么的糊窗,就是留一个洞。

  采访旁白:

  对女青年来说,在大田里劳动的时候可以和男青年一样承受饥饿、承受劳累,但是女性所遇到的特殊困难更加难以克服,连必需的卫生用品也没有。

  朱静华:当时手纸根本没有。我们的手纸就是那么大张的,就是现在讲的白报纸,那么一大张,买回来自己把它剪开,叠起来,我们都是藏着硬硬的这种手纸。

  大概是到准许有人探亲以后,我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上海带卫生纸来,比如谁探亲了,大家就请她帮着带上一点。有时候还让家里寄,因为一个人探家也带不了多少,就按印刷品寄过来。我外婆经常给我寄。

  在新疆以前用的都是布条条,里面装的草木灰,就这样用的,缝这么长的一个长条条,两边搞个带子,如果是灰满了,把灰抖掉,就是这样的。灰不是吸水嘛,就这样用。所以每次干活的时候,大腿两边都是磨破的,破得走路都不能走,有的时候我们女孩子就是哭呀。

  那时候在大田在工地没厕所的,就是到旁边的荒草堆里面,因为草长得高,外面看不见,在草堆里面踢一踢,就这样解手。

  在戈壁滩,有一种小小的虫,叫它“草鼻子”,它钻到皮肤下面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的小虫,把血都吸掉。我们团场有个女孩,在草丛里解手,这个“草鼻子”就爬到她的下身里,她也不知道,疼呀疼呀,疼到后面检查里面都是血,最后就死掉了。

  安康:不光是物质的,精神生活也很贫乏。电影一般是一个月能看上一次就不得了,一有电影的话,整个连队就沸腾了。

  鱼珊玲:我们在连队一年只能看到几次电影,报纸杂志也看不到。

  余加安:连队里头说今天演出队要来了,那是过年了,一件大事情。放电影也好,演出队来也好,平常是看着太阳落山才下班,这天不管怎么样会提前一些,下午呢,大家收工回家洗洗。演出前一两个小时,凳子都放好了,大大小小的凳子都放好了,孩子们喊演出队来啦,演出队来啦,或者喊电影来啦,电影来啦,一直喊,小孩子的这些喊声,会一直到正式演出开始。

  何百成:竖了两根杆子,然后拉上一块银幕,就在露天,被风吹得鼓来鼓去,用16毫米的小机子,给我们放一场电影。

  余加安:连队一个月能够来上一次电影。在这个连队放过以后,再转到其他连队去放,那这个连队的人会跟着电影机走,再去看第二遍,看第三遍。

  那时候看《卖花姑娘》,最远的连队的人,从50里外提前奔过来。冬天,晚上到零下二三十度了,露天的,那冷啊。连队看个电影真不容易,而且那时候的片子又苦,看得鼻涕眼泪都结冰。

  卫生队里头住的病号出来看到一半不行了,急救,弄回去急救。病号打着点滴的嘛,瓶子拿在手里头来看的,看到半夜不行了,冻得那家伙差点死掉,马上急救,送回去。卫生队还好,离电影场不算远。

  毛国胜:年轻人,尽管白天干活很苦很累,但是黄昏一下班,也没有洗澡的,就弄点凉水冲一冲,洗洗,把自己干净衣服一换,院子里热闹得就像大世界一样了。唱歌的,跳舞的,拉胡琴的,拉手提琴的,吹笛子的都有,反正把这个日子想办法过得高兴起来。

  沈黎明(1966年进疆,柴窝铺林场):我这个乐器是16岁到新疆来了以后学的。那时候我们的文化生活相当朴素,没有电影,没有电视,我们就自己丰富一下业余生活。因为笛子价格便宜,才一块钱,所以我就学着吹。

  程均友:给他们组织娱乐活动,不能让他们闹情绪,不能让他们悲观,这个要根据年轻人的特点,把连队活跃起来。开营火晚会,我年龄大一点,三十多岁,他们都是十七八,我为了逗他们,把老羊皮袄翻着穿,毛朝外,找个破毡帽戴上,也跑到他们那里面跳,惹得大家哄哄大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