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7日电(记者 杨舒怡)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遭遇爆炸后,俄罗斯、美国、捷克、乌克兰等国加强机场安全检查以防范恐怖袭击。
俄、美等国不少安全分析师反思,除机场安全区域过于狭窄、安检程序不严密等因素外,机场设计本身存在缺陷,给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
扩大安全半径 爆炸发生后,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批评多莫杰多沃机场“管理混乱,以至于人们可以从任何地方走进机场。入口处的限制措施最多只是部分发挥作用,尤其是没有适用于等待接机的人员”。
俄罗斯侦查委员会发言人弗拉基米尔·马尔金确认,机场入口控制系统存在缺陷,“恐怖分子进入发生爆炸的(国际航班)到达大厅毫无困难”。
《莫斯科新闻》网络报记者尤利娅·加里宁娜说,这座机场的安全扫描装置安装于2004年,几年间逐渐沦为“摆设”,“金属探测器和扫描仪关闭,任何人都能走进航站楼”。
按照梅德韦杰夫的说法,俄罗斯全部交通枢纽应参照美国和以色列的安检程序,建立一套“综合检查机制”。不过,美国安全分析师并不认为本国机场安检已经“过关”,认为应借鉴以色列机场安全措施。
美国恩布里—里德尔航空大学航空安全研究员理查德·布卢姆告诉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以美国华盛顿地区杜勒斯国际机场为例,安检门以外的值机柜台、行李提取区等处有安保人员及嗅探犬巡逻,监控摄像头监测范围覆盖这些区域以及停车场等外围地点。然而,“距离这些"控制区"越远,安全程序的质量和数量就下降得越厉害”。
按照白宫前反恐官员理查德·克拉克的说法,“世界上任何一座机场,包括美国机场在内,实际上只在通过安检门后才谈得上安全”。
以色列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前安全主管拉菲·罗恩如今担任美国机场安全顾问。他介绍,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的“安全半径”并非止于机场入口。
“通往机场的主要道路设有检查站,车辆必须停下来接受搜查。受过高级训练的安检人员部署在每处入口,检查可疑行为和可疑物件,”罗恩说,“任何人在抵达航站楼前,都须受到多双眼睛审视、开口与检查人员对话,必要情况下还会受到搜查。”
反思机场设计 捷克、乌克兰等国机场已加强戒备以防范袭击。以捷克为例,首都布拉格的鲁济涅机场增加警力部署,包括增派嗅探犬和狙击手。
欧洲大多数国家机场没有大幅调整安全措施。按照管理部门的说法,现有安全措施足以应对潜在威胁。
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发言人尼古拉斯·金博尔说:“我们密切关注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不幸事件。与以往一样,我们与国际伙伴合作,共享最新恐怖袭击手段、最佳安全措施等信息……全美机场可能会采取额外安全手段,例如增设爆炸物探测装置、嗅探犬等。”
然而,以色列机场前安全主管罗恩认为,除了加强安检措施,管理部门还应重新审视机场设计,降低潜在袭击带来的危害。
“我不清楚莫斯科(机场)的具体情形,但从伤亡人数较多来看,我推断当时不少物件被震飞,”罗恩说,“美国不少机场物品和分隔墙为玻璃制造,一旦遭遇爆炸,便会变成非常危险的弹射物。”
鉴于一名自杀袭击者所能携带爆炸物重量有限,被震碎或震飞的物品甚至可能比爆炸本身更具“杀伤力”。
美国研究人员布卢姆认为:“有必要重新评估、重新思考、可能还需要重新配置航空安全资源。”
质疑“行为检测” 除自杀袭击者外,多名嫌疑人事发前走进莫斯科机场,爆炸发生后成功逃离。美国不少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随即反思,本国机场安保人员能否注意到可疑行为和可疑物品。
美国国会众议院运输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约翰·迈卡25日在美国广播公司《早安,美国》访谈节目里说,联邦政府一个耗资2.12亿美元的“行为检测”项目“无法探测出莫斯科机场爆炸这类事件的作案者”的可疑举动。
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2006年设立“行为检测”项目,如今在全美161座机场部署超过3000名检查员,专门探测可疑表情、可疑行为等。
这个项目以加利福尼亚大学退休心理学教授保罗·埃克曼关于“微表情”的研究为依据。所谓微表情,是指人们做不同表情之间或某个表情里,脸部及肢体“泄露”出的其它信息,往往会暴露一个人的真实想法。美国福克斯电视台以埃克曼为原型拍摄剧集《别对我说谎》(Lie to Me),热播后使“微表情”概念名声大噪。
然而,美国政府问责局去年5月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至少17名恐怖分子曾进入至少23座美国机场却没有被行为检测员发现。
迈卡说:“我看到秘密文件,感到非常关切。得知莫斯科机场爆炸后,我更感担忧。”
位于纽约的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犯罪心理学研究员玛丽亚·哈特维希认为:“研究显示,仅通过观察行为难以探知某人想干坏事。”
埃克曼则辩解,“行为检测”项目未能发挥预期效果是因为资金投入不足,以致人手不足、训练不足,“我希望训练数月而非4天”。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