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评论:工资上涨不应成调控通胀目标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1年02月17日03:18
  据媒体这些日子来的报道,几年前就已引起关注的“民工荒”现象今年表现得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地图的悄然变化,中西部已开始与东部展开了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

  内地当前的大背景是,经济结构在调整,产业在转移,经济版图在变化,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特别是中部和西部的工资收入有显著改善,主导劳动力流动取向由此也在发生变化。

  国家统计局在2009年的一份调研显示,东部地区外出打工者的月平均收入为1455元,中部地区平均为1389元,西部地区平均为1382元。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仅高5%,而5年前东部地区工资比西部地区平均高15%。可见,沿海和东部的劳动力工资并不具有绝对优势。换句话说,如果沿海和东部维持现有的报酬标准不变,那对中西部的农民工是缺乏吸引力、缺乏竞争力的,劳动力在东部和沿海就业意愿不会很强烈,劳动力供给不足,招工难或者民工荒的现象持续就是必然的。如果工资水平没有上升空间的企业,恐怕可能要退出这个行业了。

  如果在正常的经济状态下,劳动力工资的上涨有利于消费增长也有利于经济的转型,应该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但是,在目前国际国内的大环境并非正常的状态下,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必须被提出来。

  全球经济仍处在恢复过程中,国内国外的流动性过剩局面非常突出。过多的流动性推动国际国内粮食以及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通胀预期强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劳动力成本上涨,进一步增加企业成本,增加包括农业和粮食在内的生产成本。劳动力工资上涨叠加了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和国内的各种通胀因素,使得原本正常的劳动力工资上升,也成了今年通货膨胀不得不注意的一个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增加了通胀压力,但却并不应把遏制劳动力工资上涨作为调控通胀的目标。笔者之所以提出劳动力工资上涨会加大今年通胀压力的问题,一方面是为了更清醒地认识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必然性以及影响价格水平的必然性这种正常的经济规律;另一方面,不要混淆正常劳动力价格上升对价格的影响与非正常因素推动通胀的概念。同时,忽视对非正常通胀因素的关注和调控。

  (左晓蕾)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