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博士生南极度过448天 创我国极地科考之最(图)

来源:汉网-武汉晚报
2011年04月12日01:15



  从2009年12月6日进中山站,至2011年2月26日走出中山站;黄继锋,这名28岁的武大中国南极研究中心博士生,和他的16名队友一起,在南极度过了漫长的科考生涯,其时间之长,创我国极地科考之最。

  昨日,刚从湖北公安老家回到学校的黄继锋,给记者讲述了在南极的448天故事。

  48天极夜太煎熬

  2009年12月6日,随着我国第26次南极科考队伍,黄继锋第一次来到南极。他的科考任务是建设我国第一个潮汐站并进行观测;监测冰川运动;考察冰架,监测GPS跟踪站等等。

  时间进入2010年5月,日照时间逐渐缩短,极夜越来越近。黄继锋充满期待,连续40多天的黑夜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象?此前,他只是在教科书上了解到极昼和极夜。

  经计算得知,极夜将于5月30日来临。5月29日,太阳落山后,黄继锋还在想,明天太阳会不会照样升起?然而到了第二天下午太阳也没出现,他知道,极夜来了。当天晚上11时,睡不着的黄继锋惊奇发现,外面居然一片彩光,原来是极光!那一抹抹炫目之光,形状各异,绚丽夺目,如云似霞,时长时短,时大时小,嬉戏无常,有时又射出许多光束,宛如孔雀开屏,蝶翼飞舞。大伙纷纷跑出去观看那如梦如幻的景象。

  “那就像是科幻大片的场景!”回想起来,黄继锋仍觉得美不胜收。

  然而,美丽之后,就是漫长的长夜煎熬。

  为了便于工作,大家把工作时间调整到中午,因为中午还可见天光,就像是破晓时的黎明。除了工作,就是睡觉、喝酒和娱乐。好在中山站体育健身馆器材很多,于是大家没事就去锻炼身体。

  在头一个月,大家还能紧持,30天后,大家开始感受到极夜的难熬。大部分时间都是你望我我望你,大眼瞪小眼,难免就会有磨擦。由于被黑夜“压迫”太久,大家情绪都有些烦躁,或者很抑郁,有时为了一点小事就会发一通脾气。有些队友则患上失眠症,来自厦门的一名机械师,一天只能睡2个小时。

  经过推算,极夜将于7月16日结束。于是大家天天盼着那天的到来,在16日的头几天,大伙都会有意无意地外出看看,阳光会不会提前到来。

  7月16日11时,大伙比平时提前半小时开饭,然后17人全部出动,走到最北边的山头静静等待阳光的出现。12时5分,第一缕阳光终于射了过来。“太阳出来喽。”空旷的雪地一片欢呼声。

  险些葬身汪洋

  南极的危险无处不在,黄继锋和他的4名队友差点葬身汪洋中喂了鱼。

  2010年2月8日下午2时。吃完午饭,阳光明媚,一丝风也没有,这在南极是极少见的好天气。黄继锋和其他4人把前两天扎好的油桶筏从振兴码头推下水,穿好救生衣,以铁锹作浆,计划将油桶筏划到天鹅岭海边,为安装验潮仪做准备。这个筏子是用6个油桶捆绑而成,试航时10个人站在上面稳稳当当。不多久,他们刚刚经过望京岛,马上就到天鹅岭脚下,忽然狂风大作,筏子载着他们渐渐漂离岸边,他们用尽全力想靠岸,然而狂风一阵紧似一阵,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筏子不仅无法靠近海岸半寸,反而越来越远。

  如果漂向外海,不仅难以搜索,而且温度极低,会被活活冻死!于是他们马上用高频向站里呼救。幸运的是,他们最后被卡在海面上漂浮的冰块中。

  但狂风仍不停肆虐,太阳所给的光和热显得无比苍白,黄继锋只穿了身抓绒,早已冻得浑身颤动。他趴在筏子上,妄想能稍稍避开狂风。眼看他冻得不行,队友从救生衣的口袋里翻出半块高能巧克力给他,最后几个人分了吃。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大家都无话可说。这时突然有只小企鹅跃上浮冰,好奇地打量着这些不速之客。他们就静静地看着这个小家伙,打发时间。

  太阳渐渐西沉,天愈发寒冷。他们想尿尿,但不敢也不能,因为这会带走更多的热量。

  不知过了多久,直升机螺旋桨的声音终于传来,原来是邻近的俄罗斯进步站听到中国人发生险情后,急急忙忙地找了过来。他们终于得救了。

  然而,这时又出了意外,直升机只拉起一个队员,却关舱门而去,大伙在筏子上焦急万分。原来是直升机的吊椅出现问题。第二次,直升机才把所有人全部救走。

  白菜干成一张纸

  2010年6月16日,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黄继锋给妈妈打电话问候。

  妈妈:“在南极有没有粽子吃啊?”

  黄继锋:“有啊,从国内带来的。”

  妈妈:“啊?还是去年的!那还好吃吗?”

  黄继锋:“还行啊。速冻的。”

  两房间蔬菜、满仓库水果、一集装箱主食、一房间的干货,还有零食等等,在南极,黄继锋他们吃的都是从国内一次性运过去的食物。

  从雪龙号2009年10月11日离开码头,一直到2010年12月雪龙号再次来到中山站,一共一年多的时间,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几乎都是在他们离开前配给的。这么长的时间,食物的保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大米、面粉等主食不必说,肉类也可以在零下18度的冷库保存完好,最大的问题就是新鲜蔬菜的保存问题。这样,从国内千里迢迢运过来的蔬菜一部分就直接进了垃圾桶和焚烧炉。

  2010年7月,蔬菜和水果开始慢慢变干,苹果皱巴巴的,没有什么水分。到最后,蔬菜干得变成一张纸,吃起来就像嚼干稻草一样。到最后一个月,连皱巴巴的水果也没有了。

  蔬菜的干枯引发他们维生素的缺失。黄继锋告诉记者,最后两个月,大伙手和腿上的皮一直不断地褪皮。他说,他只要一刷牙牙龈就出血,更为烦心的是,经常动不动就流鼻血。

  由于菜都是以肉为主,大伙都没什么食欲,饭量也比刚来的时候明显少了许多。因为带了许多豆子,只能发发豆芽作为最新鲜的蔬菜了。

  当然,大家也经常去海边钓鱼,弄鲜鱼吃。不知是太笨还是太饿,黄继锋告诉记者,南极的鱼特别容易上钩,不一会儿就可钓三、五十条。

  那段时间,他们的体质下降很快。黄继锋说,他此前到野外工作,可以一口气爬到山顶,浑身觉得有使不完的劲。然而,第二年,他明显就觉得爬山很吃力,还未到山头,就已是全身虚汗。

  2010年12月,我国第27批科考队抵达中山站,这才解了他们的难题。新鲜蔬菜一到,他们身上所有的不良症状也就全部消失了。

  与俄国朋友欢度仲冬节

  学过中学地理的人都知道,6月2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是北半球的夏至。然而在南极中山站,却是太阳离他们最远的日子,是极夜中期最为黑暗的一天。

  此前,太阳离他们一天远比一天;过了这一天,太阳南回,离他们一天近似一天,见到太阳的日子也越来越近。过完这一天,他们就度过了极夜中最艰难的日子,离回家的日子也越近,因而这一天是在南极越冬的科考队员们最盛大的节日——仲冬节,各国在南极的越冬科考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

  中山站和俄罗斯进步站相距仅一公里,是兄弟站,国际上习惯把两站一起提,叫中山——进步站,或进步——中山站。南极考察环境恶劣,危机四伏,两站每每危难时刻互相帮助,多年来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节假日两站互访活动很多,仲冬节更不例外,21日在中山站聚餐,唱歌跳舞。让黄继锋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天在进步站的聚会。

  6月22日下午三点半,我国科考队员如约前往俄罗斯进步站一起庆祝仲冬节,管理员孙志浩和机械师陈远嵘两人开一辆雪地摩托带着礼物前往——一些发好的豆芽,一箱花椰菜,一箱即食榨菜等。到了这个时期,蔬菜是比较珍贵的。天已经全黑了,天空云很厚,只有地平线上微微露出鱼肚白,他们打着手电赶路。

  来到进步站,对方的翻译官在屋外迎接他们,接着站长也出来迎接。五点左右,他们一起前往餐厅参加庆祝活动。来到餐厅,食物都已经准备好。不一会儿,大家端起酒杯庆祝节日,同时开始享受俄式美食。

  不多时,现场出现了一个乐队,一个手风琴手,两个主唱,原来这是他们三个根据俄罗斯一首非常有名的军舰送别的曲子填的词。他们唱得很投入,曲子也很好听。尽管我国科考员都听不懂,但是唱到精彩之处,进步站的朋友们笑得非常开心,气氛很是热烈。手风琴手也是非常卖力,曲终,脑门都冒出汗。

  晚会接近尾声,吃饱喝足,这时一个进步站的朋友示意要和黄继锋扳手腕比赛。对方人高马大,黄继锋自知不如,但不好拒绝,硬着头皮上!结果可想而知,两轮下来输个干净利落。临别时,好客的俄罗斯朋友回赠了我国科考队员一些礼物,告别时大家都依依不舍,不停地握手拥抱。

  黄继锋说,南极无国界,大家都互相走动,遇到事情就相互支援。

  记者 屈建成 通讯员 张全友

  图片由黄继锋提供

  ▲黄继锋(左)和队友在南极留影。

  ▲极光如此美丽令人惊叹,可是随后就是漫长的极夜。

  ▲海上遇险,黄继锋(中)被俄国直升机救起。

(责任编辑:UN100)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