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州一收费站10多亿去向不明 经营公司失踪数年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11年04月15日03:26
花都路桥收费所副所长梁伟文
花都区交通局副局长郝海峰

  超十亿路桥费被谁收走 经营公司竟已失踪数年

  新快报记者调查发现,花都路桥收费所“代”行使收费权已达18年

  专题统筹:新快报记者 王华平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咏祁 见习记者 高鸣笛 实习生 郑雁虹

  新快报记者与央视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尽管5个收费站均属于“经营性”收费站,经营权属于广州市新东华道路发展有限公司,令人惊讶的是该公司却从未履行过收费的权利,甚至公司都已“销声匿迹”。收费权一直是花都路桥收费所行使,一收便是18年。路费究竟有没有还贷,收入又流向了哪里?花都交通系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所谓的外资企业根本就是一个壳,以前很大一部分的路桥收费都去向不明。

  7年未工商年检的“失踪企业”

  据新快报记者和央视记者从花都区路桥收费所拿到《花都境内收费站情况介绍》,这是花都区政府成立专项小组调查所得的情况说明。据该份文件显示,花都区境内收费公路从1992年开始建设,1993、1994、1996年分别经省物价局等有关部门批准,获得收费许可,收费公路总长128公里,原来共设置了12个收费站,约平均每10公里一个收费站。

  该份材料称,花都收费公路的投资者为广州市花都区新东华道路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一家中外合作企业,注册资本为6.46亿元人民币。然而,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工商局查询到,这家仍有着5个收费站经营权的广州市新东华道路发展有限公司却已经连续7年未进行工商年检。

  记者从广州市工商局查询到该公司注册地址,却始终无法找到该公司,拨打其资料中的电话,电话也早已不使用。

  作为广州市新东华道路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花都路桥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对于新东华道路发展有限公司的相关情况讳莫如深,但他告诉记者,新东华道路发展有限公司曾经就设在花都路桥收费所办公楼5楼。据花都区交通局副局长郝海峰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的情况称,如今,新东华早就已经“无法找到”。

  一个仍有着5个收费站经营权的中外合作企业,似乎从人间蒸发了一般。占有这个公司15%股权的花都路桥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现任总经理邹志雄对记者问到的任何问题,都不愿意正面回应。他表示:“路桥所最清楚了,你们去找他们吧,要不就找政府部门,我什么都不知道。”

  神秘的三家外资股东全清算破产

  事实上,与广州市新东华道路发展有限公司同样离奇消失的,还有它的三个外资股东。据花都区交通局副局长郝海峰告诉记者,除花都区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外,还有三个股东分别是香港的两家上市公司和澳大利亚的一家上市公司。令人惊讶的是,据他称,这三家公司都已经破产清算。具体的内容,郝海峰没有透露。

  据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工商局查询了解到,在1993年8月,花都区路桥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就已和澳门新东华投资公司成立广州新东华道路发展有限公司,筹划、设计、建造和经营管理龙口至太平场路段,全长26公里。投资总额为1.2亿元人民币,当时合同中的合作期限为10年。但究竟澳门新东华投资有限公司是何时退出股份,又如何再引进另三家外资企业,记者采访10多名政府部门、路桥所、企业等相关人士,均无人能回答,也无人愿意回答。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交通、路桥系统内部人士表示,事实上,没几个人知道这三家外资企业的名字,而新东华公司的股份构成,在系统里,也是一个秘密。他表示,事实上,新东华不过是一个壳,以前,大部分的路费收入都通过这个壳,去向不明。

  而据花都路桥收费所副所长梁伟文及花都区交通局副局长郝海峰表示,目前,花都区政府每年从财政中安排3500万元,用于为企业还贷。“经过多年努力,我们也找到了澳大利亚这家股东的清算公司,将跟他们进行洽谈,回购他们手中持有的合作企业的股权,最终达到撤销所有收费站的目的。”

  路桥所“代管”经营权收费18年

  有经营权的企业都已经失踪了,到底又是谁在收费?

  新快报记者与央视记者现场探访龙口、横沙、四角围、杨荷及炭步大桥等5个收费站了解到,目前,这5个收费站,均是由路桥收费所在进行收费。据了解,花都区路桥收费所成立于1992年,目前隶属于花都区公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由区交通局进行业务指导,是花都区的事业单位。

  据花都区交通局副局长郝海峰告诉记者,之所以由花都区路桥收费所收费,是因为在2006年左右,拥有经营权的广州市新东华道路发展有限公司“无法找到”,拥有85%股权的三家外资企业也陆续破产,花都区路桥工程发展公司担心自己一家收费引来非议,才委托花都区路桥收费所进行收费。

  然而,新快报记者与央视记者却从路桥收费所了解到,早在1992年路桥收费所成立之后的三年内,就已经对包括龙口等5个收费站在内的12个收费站进行收费,而拥有经营权的广州市新东华道路发展有限公司则从来没有对这12个收费站进行收费。

  对于这种状况,花都区路桥收费所副所长梁伟文称,他也不了解这个情况。“不过我认为,当时肯定有相应的委托说明,不然怎么会可以收费!”对于交通局和路桥所的说法,股东之一的花都区路桥工程发展公司现任总经理邹志雄没有对记者吐露半句,在将记者带下办公室之后,他便不见踪影。

  最高时一年收路费上亿

  新快报记者与央视记者了解到,花都境内收费公路从1992年开始建设,至1994年,建设全长128公里,共设置了12个收费站。在12个收费站开始收费初期,每年的路费收入达到5000万-6000万元,据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到,早在1996年、1997年左右,当时的路费收入就屡次突破一亿元大关。

  花都区路桥收费所副所长梁伟文也告诉记者称,收入最高时确实超过1亿元。“据我了解,应该是在2007年左右,超过了一亿元。”记者要求梁伟文出示18年来路桥收费的资产表,但其以各种理由拒绝了。据每年收入可达6000万元估算,在花都区路桥收费所对广州市新东华道路发展有限公司12个收费站收费18年中,路费总收入起码达10多亿元人民币。

  在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杨荷及四角围两个收费站期限长达50年后,花都区政府成立专项小组调查,而相关情况报告中称:“据有关部门审计,全程建筑造价为16.5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1289.6万元。”

  然而,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工商局登记的广州市花都新东华道路发展有限公司企业资料查询了解到,1993年投资建设的太平场-大涡路段等全长26公里的公路,占收费公路全长近1/5的路段,投资总额仅为1.2亿元人民币。

  五大部门均称“不知情”,区审计局:从未审计过该公司收费站的路费收入

  4月13日,新快报与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花都区政府,表示希望向花都区区长反映关于花都50年超长期限收费站的情况。而在区长办公室门口,花都区政府办公室秘书科副科长谢英俊及花都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小华则一直表示,将尽力联系区长接受采访。

  作为路桥收费所的资产管理部门,花都区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小禹接受采访时,记者问收了多少路费,他表示“不知道”;对15%的股份每年有多少收入,他也表示“不知道”,他称,他对历史遗留问题没有掌握。

  花都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小华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仅知道当时投资为16.5亿,共建设了128公里,其余的问题,均称“不了解”。

  花都区审计局副局长黄志坚告诉记者,他到审计局之后,仅知道这个企业是中外合作的企业,由外资控股,所以对新东华公司及12个收费站的路费收入情况均没有审计过,对路费收入及投资情况,他表示“都不清楚”。

  花都区财政局副局长潘宪泳表示,他对当年的道路投入情况不了解。“我们是直到2002年之后才介入,接手相关的路费收入,全部进入政府专款专用的还贷账户”。

  花都区物价局副局长周向东向记者表示,他对当年的投入情况及路费收入均不了解,他只负责核准收费标准。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UN009)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