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干旱 > 长江旱情消息

三峡枢纽管理局:水库“调节库容”即将消耗殆尽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紫凌 冯国栋
2011年05月26日17:34
5月24日,一名渔民蹲在淮河江苏段支流干涸的河床上。周海军摄(新华社发)
5月24日,一名渔民蹲在淮河江苏段支流干涸的河床上。周海军摄(新华社发)

  近20年来种群量快速衰减

  江豚,俗名江猪,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家住长江边的居民大多有着这样的记忆: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头部钝圆、体形流畅的江猪在江水中翻腾、跳跃。然而,记忆中的镜头正渐渐变得模糊,人们越来越难以看到这个“水中精灵”的身影。

  长江干流曾是豚类最理想的栖息环境,白鱀豚和长江江豚都是生活在长江里的珍稀动物。但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长江豚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2002年7月,在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生活了近23年的白鱀豚“淇淇”离世,从此科学家再没有发现白鱀豚的踪影,他们怀疑这一珍稀的物种已经在地球上消失。

  江豚也许是目前长江里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近20年来种群量快速衰减。资料显示,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是2700多头;2006年,国际联合科学考察组经一个多月调查发现,江豚数量已不足1800头;现在,它们的数量可能仅为1000余头。

自5月16日再度启动抗旱调度以来,三峡水库连续多日加大下泄量,以支援大坝下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抗旱。郑家裕摄(新华社发)
  自5月16日再度启动抗旱调度以来,三峡水库连续多日加大下泄量,以支援大坝下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抗旱。郑家裕摄(新华社发)

  专家认为,非法和过度捕捞、水体污染、航运开发、航道整治等,是造成长江流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濒临灭绝的重要原因。为了保护长江珍稀水生动物资源,避免江豚成为“第二个白鱀豚”,有关部门和研究人员组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管理措施:

  从2002年开始,长江中下游试行春季禁渔,次年起在长江全面实施禁渔期制度,禁渔期内禁止一切捕捞作业。此后,国务院还批准颁布《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确定了“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生物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和“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三项重大行动。

  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淡水豚馆白鱀豚馆在中科院水生所建成。由于白鱀豚已被一些科学家认为“功能性灭绝”,这些保护区多被用来保护江豚。目前,长江沿线共建立了7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3个国家级。

  研究人员还一直致力于江豚的迁地保护、人工饲养、人工繁殖等研究。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人员在天鹅洲保护区内投养了5头江豚,进行迁地保护,目前已形成一个有30多头的种群。1996年,中科院水生所人工饲养长江江豚,到现在已经养了15年了,2005年第一条江豚人工繁殖成功。

  王丁说,这一系列行动,让长江水生动植物物种生存环境也有所改善,为长江江豚保护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UN009)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