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伊拉克战争为什么比预想的激烈?美英联军的伤亡为什么大幅攀升?这一切都是因为,萨达姆吸取了海湾战争的教训,采用了与海湾战争完全不同的抵抗战术…… 转自搜狐 □本报记者 邱永峥 转自搜狐 在伊拉克战争开战后的第四天,美英联军开始遭遇伊拉克军队的顽强抵抗。伊拉克和世界各国的电视台,都播出了被击毙和被俘虏的美军士兵的画面,美国主流媒体也开始刊出美军伤亡的大篇幅报道。截至24日下午的消息称,美军的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103人。与此同时,美英战机被击落坠毁的消息不时传出,一度被五角大楼和政府斥之为“伊拉克谎言”的美军伤亡和被俘报道,也陆续得到美国军方甚至布什总统本人的证实。布什在白宫发表讲话时,甚至请求伊拉克能善待美国战俘。 转自搜狐 似乎在一夜之间,行进一路顺利、眼看就要打到巴格达城下的美军,突然遭遇如此顽强的抵抗!伊拉克究竟是使出了何种战术来对付美英联军的呢? 转自搜狐 ■战术之一:诱敌深入 攻其软肋 转自搜狐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萨达姆排兵布阵的最大失误,就是将几十万大军排成一字长蛇阵摆在边境线上,结果让伊军暴露在大漠赤裸的阵地上,任由掌握绝对空中优势的美军狂轰猛炸,结果呢,当恍然大悟的伊军终于想起撤退,沿着毫无遮掩的高速公路向巴士拉退却的时候,成群的美军战机对这支长长的车队狂炸,使从科威特城到巴士拉这条80号高速公路成了一条著名的“死亡公路”。 转自搜狐 这一次,伊拉克汲取了1991年的惨重教训,不再在沙漠旷野与美军打阵地战,而是扬长避短,力争同美军打一场巷战。军事分析家们在开战前就看到,伊军精锐有计划地从伊科边境、伊拉克北部地区向伊拉克中南腹地撤退。与此同时,伊军在巴格达近郊和市内重要地区构筑了3道防线,实施多层次防御战略。另外,伊军在美军大规模空袭阶段迅速离开驻地,分散进驻各处,或者躲入地下养精蓄锐。 转自搜狐 这样形成的态势是:美军地面部队在战争的初期长驱直入,似乎可以直抵巴格达城下。当美军开始得意的时候,可怕的情况出现了:隐蔽待命的伊军开始从地上、地下四面出击,在近距离内与美军决战;混杂在平民当中的军人利用有利地形和高大建筑物的掩护,采取地下潜藏、城中决战的方法与美军周旋。更可怕的是,由于从科威特到巴格达的补给线长达650多公里,加上美军的重型装甲部队需要大量的后勤支援,所以后方补给线被迫拉长,使得运输补给车队成为最容易遭受攻击的目标。例如,美军的一支运输车队3月23日遭袭击,10辆军车被炸毁,5名大兵被俘虏。这个例子说明,美军的后勤补给线越长,遭袭击的可能性越大。可以说,美军正好陷入了伊军事先计划好的诱敌深入的圈套。 转自搜狐 美军步3师第2旅旅长贝京上校,3月23日在纳贾夫得意地告诉记者说,他指挥的装甲部队不到40小时就挺进了360多公里,这个距离在二战时,同样数量的部队需要6个月才能完成。为此,他甚至自比迦太基手下的将军汉尼拔!对此,美联社随军记者曾担忧地劝告说:会不会中了伊军的计谋?不幸而言中,对此话不以为然的贝京上校在几个小时后便尝到了惨遭伊军打击的苦果。 转自搜狐 ■战术之二:化整为零 放权指挥 转自搜狐 美军指挥官曾将部队能飞速推进的原因,归功于他们避开高速公路、避开城镇、选择小路狂奔,所以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事实上,中央总部的美军指挥官对此也很困惑, 转自搜狐 人称“化学博士”的马吉德指挥的伊拉克南部军区,至少有第三军和第四军两个军。这两个军下辖有第6装甲师、第11步兵师、第18步兵师、第51步兵师、第10装甲师、第14步兵师。美军从科威特向巴格达挺进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小规模的抵抗,真正遭遇的成建制作战部队的抵抗,迄今为止只有据守巴士拉的第51机械化步兵师和守卫纳西里耶的第11步兵师。除了这两个师之外,南部军区的另外6个正规军作战师就像露水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战前美军掌握的情报显示,这些正规军并没有大规模调防的迹象,说明他们仍然布置在伊拉克南部地区。那么,为什么开战后美军却见不到敌手呢? 转自搜狐 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些正规军在战争爆发前夕重新调整了部署,化大为小、化整为零,原先以师为单位的作战编制改为以旅为单位,有的还分散到民间! 转自搜狐 实际上,部分快速挺进的美英联军也发现了这一迹象,比如说,他们常常看到路边的伊拉克青壮年三五成群或行走或观望,尽管都身穿百姓服装,可从举止来看却像是军人。这些人并不袭击过往的美军主力部队,但在主力部队过后,他们开始袭击作战能力较弱的美军运输补给部队。 转自搜狐 另外,跟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萨达姆集权指挥,以至于战场上师一级指挥官都不能自主行动有所不同的是,这次萨达姆将指挥权下放给四大军区司令,而四大军区司令又将权力下放,从而使权力层层下放,允许各部队自由行动。这使得伊军的主观能动性被全部调动起来。 转自搜狐 ■战术之三:巷战模式初露峥嵘 转自搜狐 伊军这次已经彻底抛弃了与美英联军打阵地战的做法,改以巷战来对付来犯之敌。 转自搜狐 在巴士拉和乌姆盖斯尔,美军已初尝巷战滋味。当地伊军发挥巷战战术,在大街小巷同敌人进行周旋。每个窗口后面几乎都隐藏着“神出鬼没的狙击手”。不少伊军人脱下军装,换上便衣,混杂在平民中间打击敌人。因此,虽然美军控制了当地港口,但城市中的零星战斗一直没有结束。尽管有不少伊军武装投降,但依然有300名伊官兵坚持进行游击巷战。这似乎在提醒美军,如果进入巴格达,将会有更加可怕的场面等待着他们。所以,美军希望能通过猛烈空袭“震慑”伊军不战而降。 转自搜狐 纳西里耶之战是第二个教训。在进城之前,美军根本不知道城里到底还有多少敌人。23日早晨7点之前,代号“森林狼”的美军突击队从这座城市的南部地区向桥梁摸去,为提高后方炮火掩护射击的精度,一名炮兵侦察员特地跟随陆战队成员进入了纳西里耶,并不断用电台向代号为“恶梦”的指挥员报告前方情况。这使随军记者有机会了解到了当时的激烈战况和“倒萨”战争的初步代价。美军入城后不久,便同当地的三四十名军人和警察部队交火。听着远处伊拉克人发射迫击炮的声音,美军炮兵雷达迅速确认了敌人火力点位置,可惜,虽然伊拉克的迫击炮精度不好,但是隐藏起来却非常容易,因此刚刚发现的目标转眼就消失了。只听观察员气急败坏地喊叫:“我们每走一步都会遇到敌人坦克,可刚要还击,他们马上又隐藏了起来。不伤害平民,这仗可怎么打?”美军指挥员估计,当时小城中共有4辆“神出鬼没”的伊拉克坦克利用民房在同美军“捉迷藏”。 转自搜狐 就在这些美军陆战队员身后几公里处,早就一溜排开了18门火炮,专门等着给前方提供支援。可指挥部看着自己同伴与伊拉克人在城中进行混战,却无法下令炮兵进行掩护,因为那样将很容易误中自己人。 转自搜狐 由于不断遭到小股伊军袭击,承担侦察敌情任务的美军坦克变得小心翼翼,一点点向桥头“爬去”。到了下午,伤痕累累的“森林狼”才穿过城市,占领了当地两座桥梁,并继续向城市北部地区推进。直到此时,美炮兵才向“南部目标”一通猛轰。 转自搜狐 ■战术之四:游击战开始奏效 转自搜狐 美军少校克里斯·佛农说:“虽然不能形成有组织、有规模的抵抗,但伊军还是躲在窗户后面用步枪向联军部队开枪。他们身穿平民衣服,混在老百姓当中,而联军却想最大程度地减少战斗中的平民伤亡。”据佛农称,情况非常复杂,往往是联军士兵看到穿平民衣服的人把他放走,但是他却突然向联军士兵射击。佛农说:“我们不得不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地清除这些人。”这些进行游击战的伊军打击手段多样,由于他们地形熟悉,所以专拣落在后面的美军收拾,或者挑美军运输兵下手。另外,他们还会用计,包括诈降、假装欢迎美军等,趁美英军人不备发动突袭。美中央总部副司令阿比扎德将军在卡塔尔中央指挥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举了很多例子证实这些消息。 转自搜狐 鉴于近日许多伊军从战场上“神秘消失”,既不知道他们是放下武器回家了,还是换上了便衣准备同美军打游击,因此,在巴士拉郊外发生了令美军啼笑皆非的场面——11名当地农民坐在公路边休息,却被美海军陆战队队员认作“伊军士兵”,并被“收容审查”;由于没有阿拉伯语翻译,双方指手划脚一番,谁也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当最终被辨明身份后,这些“受到惊吓”的农民才回到自己家的地里“看看西红柿怎么样了”。 转自搜狐 ■战术之五:打击美军的士气 转自搜狐 在23日之前,美军和美国记者常常得意地在电视上和新闻照片中展示美英俘虏伊军的照片或者影像。然而,美军的这一招用了没两天,就被伊军学了去,伊拉克也使出了同样的招数:将美军战俘展示在电视屏幕上,并且借半岛电视台之力传遍世界。 转自搜狐 23日晚,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放了落入伊军手里的美军战俘和美军士兵尸体的照片,多数美军尸体都穿着齐整的军装,也有些尸体的衬衣被拉起来,其中两具尸体的头部受伤,还有一具尸体是额头受伤。这些图像有的非常清楚,以至于一位美国母亲从电视上认出了战俘是他的儿子! 转自搜狐 尽管美国国防部后来严禁播出这一节目,但互联网和外国电视上,都已经播出了这一幕。当然,伊拉克人肯定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目的:打击美军士兵和美国人的士气。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