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生
部分高校决定优先录取抗“非典”一线医护人员子女,成了时下热门话题。抗“非典”是全国目前的头等大事,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值得社会各界的敬重,而如今的高校又有相当高的招生自主权,这种情况下,“非典”型录取似是顺理成章的与时俱进之举。因此,中国人民大学率先作出“优录”决定后,马上引起了不少著名高校的响应,也引来越来越多的喝彩声。但我认为此举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转自搜狐 我们不妨估算一下:“非典”型录取到底能惠及多少人? 转自搜狐 首先,从各高校的决定看,“优录”只是今年有效,过期作废,也就是只有今年有子女参加高考的医护人员,才有可能享受这种优惠。而此前子女已参加高考、或子女未到高考年龄、或未成家的医护人员,显然无缘“非典”型录取的优惠,而这些人无疑又是占全国几万名抗“非典”一线医护人员的绝大多数。 转自搜狐 其次,一些医护人员的子女,本来就品学兼优,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实力如愿考上理想的学校,根本毋须高校“非典”型录取予以照顾;而另有一些医护人员的子女,学习成绩原本就不理想,离高校“优录”的条件还差得远,他们有自知之明,根本不敢指望能享受到“优录”的好处,因为有“优录”措施的高校几乎都是全国名校,就读这些高校,对成绩不甚理想的医护人员子女来说,“优录”条件再优厚一些,都是可望不可及的。 转自搜狐 第三,由于受招生范围、指标的限制,一些有“优录”措施的高校,不一定会在抗“非典”一线医护人员所在地招生,这样即使这些地区医护人员子女有实力、有信心、想报考“优录”高校,也无法如愿以偿享受“优录”,实现心中理想。 转自搜狐 那么,排除了上述三类医护人员后,到底还剩下多少抗“非典”医护人员?依我看,数量极为有限,而最终真正凭“优录”有幸被高校录取的医护人员子女,可能是凤毛麟角。 转自搜狐 由此看来,部分高校推出的“非典”型录取措施,对一线抗“非典”医护人员的实际帮助十分有限,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效果。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