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尧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今天,人民大会堂,项怀诚走上发言台,面对人大代表,先是认真的一个鞠躬;做完预算报告,又是一个认真的鞠躬。在现场的记者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代表都对这位财政部长报以热烈的掌声。“项怀诚,当得不容易啊。”一位经济学家代表直呼着这位官员的名字,如是评论这位13亿人口国家的财政部部长:“在转型期的中国,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做事的人,自然在赢得掌声的同时,也引来争议。有人叫他‘赤字部长’,很正常。” 今天,这位部长在财政预算报告中说,今年中央财政赤字将达3198亿元。这标志着财政赤字规模连续两年突破3000亿元。怎样看待赤字连年攀升,自然有很多不同看法。 对百姓来说,项怀诚是中国最大的看钱包的“管家”———大家作为纳税人的钱,进了“财政部”的大钱包,他替我们一笔一笔支出去,这块给教育,那部分给国防。 1998年,项怀诚走马上任。“那时,我的前任刘仲藜部长告诉我,财政赤字每年要减少100亿元,到2003年要争取大体消灭财政赤字。” 但是,他上任后,中国的经济形势和世界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谈到当时中国的经济形势,他有个比喻:“当时,中国经济就好像开汽车,脚在油门上使劲踩,车就是不上去。我们看到的情景是,出口急剧下降。1997年外贸出口增长21%,1998年是0.6%。零增长啊!内需又严重不足。” 事过3年之后,他在电视中向更多中国人讲述,当时中央果断决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作为这个政策的执行者,“积极财政政策”成了他任上财政工作的特色。 中文系毕业的项怀诚,如今是个非常喜欢数字的高级经济师。接近他的人士说,“认真和严谨,给了他很多机会。”这位部长开会时,总带着很多纸条,上面记满了与中国经济有关的数字。 当年,在讨论征收燃油税的方案时,他曾被人大代表当面指责。从今天开始,他的关于明年中国发展的经济数字,将接受人民代表的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