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使我们内心深处充满了焦虑感,并且不再自信,我们必须要靠别人的尊重和承认才不会感到失落,我们因此而变得敏感,我们逐渐脆弱得不再像一个“战胜国的国民”,终于如王新华馆长所说的那样,我们甚至输不起一场球。 |
在当代中国,存在着三大传统:一是毛泽东时代形成的平等与参与的传统;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对于市场经济的信念和追求自由的传统;另外一个就是儒家传统…… |
重构民族自信 |
战胜国意识真正牢靠的基石,并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胜利,也不仅仅是取得了台湾回归祖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成果——尽管这也很重要。真正的战胜国意识是一种对本己文明内在优越性的强烈自信,是一种对自身力量的强大和未来仍将长盛不衰的强烈自信,是一种对本民族必将有着光明前景的强烈自信。简而言之,战胜国意识就是自信![全文][评论] |
回顾抗日战争,对于屈辱的历史遭际,当然不应有丝毫的淡漠,同时,我们也应从抗战的胜利中领悟更多的历史启示。“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大小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泱泱中华,因为内乱无已,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指引下,自立自强,救亡图存,团结抗敌,中国人民才最终在抗日战争中以胜利者的身份出现在世界的面前。[全文][评论] |
|
毛泽东主席在1936年写了一首“念奴娇·昆仑”。这是中国无产阶级政治家的一个了不起的外交宣言。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将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值得注意的是,到了60年代,他修改这首词,变成“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东国就是日本。他亲自写了一个解释,说忘记日本是不对的。这就是他伟大的胸怀,太平世界一定要包括日本在内…[详细] |
当时,黄仁宇以国民党军第三方面军司令部参谋的身份巡视部队,发现一名连长竟用自己微薄的薪水招待被他监视做工的日军俘虏。“我刚一责问,他即辩说:‘报告贵参谋:人家打了败仗,亡了国,实在可怜啦!我不过带他们吃一顿饭,叫他们散散心,也没有旁的啦!’”黄仁宇感叹说,“我想只有中国之老粗军人,才有此胸襟怀抱。”其实想想也不奇怪,胜利者有足够的自信对认栽服输的失败者宽大为怀。[全文][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