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最 新 嘉 宾
香港回归十周年

  卢伟琦:中国香港(地区)商会房地产组组长。利星行房地产销售及市场总监。
  廉租房这部分政府是最关键的,私人企业可以参与的不多,我觉得还是从基础建设方面考虑。比如整个北京市的规划,铁路、公路是怎么样安排,政府应该有一个考虑……[详细]

  精彩语录
香港回归十周年
  现在总是说不要讲这些东西,先把经济弄好就行了。这是错的。千万不要把物质的东西看得那么重要,精神的还是重要。----香港专栏作家董桥
香港回归十周年
 人民政协报访谈专区

香港回归十周年
徐展堂:为香港感到骄傲
 十年来,香港依然保持着繁荣与稳定,依然在亚洲地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详细]
香港回归十周年
林树哲:在香港生根
  快速发展的香港给初到此地的林树哲提供了很多机会,使他能够凭着…[详细]
香港回归十周年
余国春:香港是我家
  回归前这些表演都是由外资财团赞助,回归后,广东社团总会一直坚持赞助…[详细]
香港回归十周年
陈鉴林:真诚为香港
  他所在的机构名称还是港英政府的立法局。那是最后一届香港立法局选举…[详细]
香港回归十周年
胡定旭:做好香港“大义工”
  1974年,胡定旭赴英国进修会计专业,毕业后即加入伦敦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详细]
香港回归十周年
李国强:收藏香港历史
  熟悉李国强的朋友,都知道他有很多“宝贝”。这“宝贝”不是什么…[详细]
访 谈 列 表

香港回归
董桥:媒体的不同声音对香港发展很重要
  董桥:香港专栏作家。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历任《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人及时事评论、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等职,现任香港一日报社长。
   文化是不分国界,没有鲜明的地方或者地域的概念,文化是一个很广的思维。[详细]

黎慧霞:香港大学内地招生培养国际化人才
  黎慧霞: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副总监,主要负责港大在内地招生事务及两地学生交流计划工作。
   我们学校从建校到现在我们的生源都是来自于全世界的,我们生源大概是三方面,一方面是本地学生,一方面是东南亚的华侨,一方面是内地的学生,我们有很多毕业的内地校友。[详细]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邱立本:中文世界需要在语言上统一
  邱立本:曾任台北《中国时报》编译、纽约《中报》副总编辑、主笔、香港《亚洲周刊》主笔、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1993年至今任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
   中文世界需要重新统一起来,不仅在语言上统一,还要在思想上、文化上消除误解。有统一的中文报刊,华人社会才会逐渐凝聚起来,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详细]

胡恩威:香港文化的明天需要体制和人才支持
  胡恩威:从事舞台导演、多媒体艺术、空间设计和文化建筑评论。并于九十年代后期创办次文化组织牛棚书院,是香港为数不多的多才评论员,最常见的是任香港《亚洲周刊》的特约评论员。
   所有伟大的城市的建筑都是很伟大的,我的伟大的意思是它追求的不只是钱,不是你的地价有多贵,而是你里面有一种空间是超越钱的概念。[详细]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郑耀棠:在殖民统治下认知国家很难
  郑耀棠:1995年9月当选立法会议员,2002年7月任香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是第七至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就业专责小组成员及中港关系策略发展研究基金主席。
   孕妇不论是到香港还是到美国去,全世界都有这个情况,我们不要对这些问题太多过敏,还是让它自然发展,说老实话生育率这么低,限制太多。[详细]

田川:《新香港故事》展示一个真我的香港
  田川:2001年开始在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工作,2005年任33集大型纪录片《儿女英雄传》执行总导演。2006年7月任12集大型纪录片《新香港故事》总导演。
   基本香港人都是从内地过去的,以前大家有一个过客的心理。到回归十年之后,香港突然有了自己永久性的身份,不再是一个过渡性地带。[详细]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黄宜弘:最盼望能够看到香港回归
  黄宜弘:祖籍福建泉州,美国修兰大学法学博士及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大学工程学博士,曾获颁金紫荆星章,现任香港立法会议员,第10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我最盼望的一件事是能够看到台湾的回归,我父亲他也是有同样的一个盼望,可惜他三年前已经去世了。我看所有的中国人都有这个盼望吧,不单是我。[详细]

周南:香港青年应加强国情教育
  周南:先后兼任中英“香港回归”谈判、中葡“澳门回归”谈判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中英联合声明草签人。曾为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外交部原副部长。
  历史上没有的并不等于今天和未来不能有,如果否定这样的历史上没有就不可以创新的话,那人类就不能进步了嘛。[详细]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香港内地式家庭:两地生活文化交流缩影
  他来自香港,紫荆花盛开的城市。她来自北京,大气包容的文化古都。Elaien和Avery,他们是香港回归十年来民间文化交流的缩影,他们也是有着同样经历的许许多多这样家庭中的一个,他们被成为“香港内地式家庭”。
   其实我觉得像我们这代年轻人已经很很多元化了、很开放了,所以不见得我们在生活上有很大的差异…[详细]

David Lo:经纪人模式是香港音乐发展的保证
  David Lo:中文名老伟名。香港华纳唱片公司音乐制作人,Montex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Company ( 简称 MIPHK )主办人,唱片监制、制作人。
   一些有内涵的东西包括文化上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把一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陈百强、黄家驹《真的爱你》那些歌曲,都是教小孩子他们有孝心…[详细]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刘细良:中国整体实力提升促进了香港发展
  刘细良:一九九一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硕士(社会学)学位。曾是香港著名跨媒体时事评论员,是香港民主党智囊,其后从事传媒。2006年2月10日,刘细良获委任为中央政策组全职顾问。
   大家在感觉上距离是拉近了,以前觉得中国大陆从农业过渡到工业的社会,现在过渡到服务业、金融业等…[详细]

陈冠中:香港文化本是边缘 与大陆融合会更好
  陈冠中:香港的著名文化人。先后就读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系及波士顿大学传播学院。曾出版《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半唐番城市笔记》、《香港未完成的实验》、《波西密亚中国》、《香港三部曲》等。
   英国人也不承认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只能说我们是香港人,而且我们唯一认同的,甚至有感情的地方就是香港…[详细]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曹景行:回归10年香港离大陆越来越近
  曹景行:祖籍浙江,1978年获复旦大学录取。年逾四十移居香港,转行新闻。曾任《亚洲周刊》撰述员,副总编兼《明报》主笔。1998年加入凤凰卫视,现主持《口述历史》和《景行长安街》。
  回归前大家担心的许多事情反倒没有发生,反而是那些觉得香港应该没多大问题的…[详细]

梁凤仪:最关心香港怎么回报祖国
  梁凤仪: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1989年起开始写作言情小说,在九十年代中期产生了所谓“梁凤仪现象”。其作品多以都市商界为背景,演绎职业女性的故事,被人称为“财经小说”。
   当时最关心的是香港的整体变化,现在我是关心香港怎么来回报我们的祖国…[详细] [梁凤仪博客]
香港回归

  媒体访谈专区


香港回归十周年
财经时报:香港特首曾荫权
“我对香港市民有信心,他们有一股很大的力量,他们有永不言败的心理,斗志很强”
香港回归十周年
南方日报:香港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
“十年时间证明一国两制很有效”

香港回归十周年

人民网:美国中国问题专家陈志武博士
“香港是中国的无价之宝”

香港回归十周年

广州日报:香港信德集团主席 一代“赌王”何鸿燊
“爱国资本家”,我很中意这个称呼的

香港回归十周年

广州日报:香港驻粤经贸办事处
“粤港间一座务实的桥梁”

香港回归十周年

广州日报: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任特首董建华
“做特首必须是个好人”


香港回归十周年

广州日报: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事务顾问曾宪梓
“香港发达靠内地”

全国两会

南方都市报:张志刚
“深港建大都会圈我很乐观”


香港回归十周年

新华网: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叶克冬
“香港在中国和平统一中将继续大有作为”

香港回归十周年

广州日报: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
“香港回归是人生里程碑”


香港回归十周年

新华网访谈: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佐洱
“央对港方针出发点就是保持繁荣稳定”
香港回归十周年

中新网: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回归不单是换一面国旗”

香港回归十周年

广州日报:香港特区政府现任财政司司长唐英年
“香港回归是台湾人民可借鉴模型”

香港回归十周年

羊城晚报:原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
“我的历史很简单”


香港回归十周年

广州日报:中英谈判中方代表团团长、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
“‘铁娘子’顶不过中国的‘钢铁公司’!”

香港回归十周年

东方早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伤心,但不会耿耿于怀”

香港回归十周年

广州日报:港英政府前高官钟逸杰
“预测香港厄运那些人错了”

香港回归十周年

广州日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金庸
“有‘不变’也有‘渐变’”

香港回归十周年

南方都市报:开国元帅叶剑英之女叶向真
“父辈分歧不影响后辈团结”

香港回归十周年

南方都市报:香港著名时事评论员、《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
“给我一个香港,可以撬起整个中国”

香港回归十周年

羊城晚报: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郎朗
“香港的吸引力超过任何地方”

香港回归十周年

中国网:1997至2002驻英大使马振岗
“香港回归为中英关系的快速发展开辟新路”

香港回归十周年

北京青年报: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
“亲身感受越来越多内地学生来港读书”

香港回归十周年

北京青年报:香港教育统筹局常任秘书长黄鸿超
“香港教育涵盖面越来越广”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