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预计今年9月中旬将实施试验性蓄水,蓄水目标是最终水位175米,已连续建设了16年的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终于迎来了即将正常运行的最后阶段。
  三峡工程从开始建设的那天,争议就没有断过。它能否达到最初的建设目标,能否避免世界上大坝建设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能否帮助中国解开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水资源难题,我们拭目以待……[详细]

三峡工程九月中旬正式运行

三峡工程九月中旬正式运行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初步建成

  三峡工程预计今年9月中旬将实施试验性蓄水,蓄水目标是最终水位175米,三峡工程由此将进入正常运行期。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现在已连续建设了16年,预计今年底主体工程将全部竣工…[详细]

三峡大坝将提前试验175米蓄水

  蓄水至最终水位及主体工程全部竣工,意味着防洪、发电、通航三大效益,将全面而充分地发挥出来。据介绍,届时,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将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起决定性作用…[详细]

三峡试验性蓄水不会造成大规模泥沙淤积

  有人担心蓄水175米后,泥沙淤积会影响重庆港。对此,这位负责人表示,蓄水135米时,库区回水到达涪陵,通过对不同流量、水位、冲刷时间的泥沙淤积情况进行加密监测,发现涪陵没有大规模泥沙淤积…[详细]

蓄水175米带来的新考验

三峡蓄水175米

对枢纽本身的考验已不简单

  在156米上再提高19米,枢纽建筑物是否能稳定运行;三峡五级船闸由四级运行改为五级运行,运行水头更高,运行安全及效率值得关注;三峡机组水头落差最高达113米,世界最大的70万千瓦机组从未经过如此高水位考验…[详细]

对库区生态也是考验

  库区蓄至135米后每年发生水华,去年观测到7条支流发生,今年也有多条支流发生,让人担忧的是优势藻类品种发生变化,今年在香溪河就首次大规模暴发蓝藻水华…[详细]

是否会引发大的地质灾害

  三峡的库岸线有几百公里长,而人们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要完全搞清楚每一米库岸段的情况不太可能。随着三峡水位的提高,局部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还会有所增加…[详细]

大型水坝诱发地震案例

时间
国家
水库名称
地震震级
1962年
中国
新丰江水库
6.1级
1963年
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卡里巴水库
5.8级
1966年
希腊
KREMASTA
6.3级
1967年
印度
科依纳水库
6.5级
1972年
苏联
NUREK水库
4.5级
1975年
美国
OROVILLE水库
5.8级
1981年
埃及
纳赛尔水库
5.6级

三峡千年文脉何处寻

三峡千年文脉何处寻

打乱重构之后,何处重续三峡文脉

  老三峡的背影渐渐远去,新三峡在期待中慢慢走来。旧的城镇淹没了,可以建崭新的县城,旧的峡谷消失了,会产生新的风景,但绵延千年不绝的三峡历史文脉割裂之后,将如何接续?许多年后,当三峡移民的后代追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将如何回答?…[详细]

抢救运动留下诸多遗憾

  由于时间太仓促,在这场与蓄水赛跑的抢救运动中,留下了诸多遗憾。大量的非重要文物和历史遗迹不得不放弃,一些重点保护的文物迁建工程也做得不到位。张飞庙不仅面临着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详细]

重建难以延续三峡城市灵魂

  三峡库区大批城市的重建本来是“白纸上画画”,避免重复其他城市“千城一面”的良机。但是,不少拔地而起的新县城都像移民新村的“放大版”,仍然是高楼、广场加绿化带,几乎看不到特色…[详细]

三峡文物:拨开巫山云雨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经历了16个春秋,投入人员数以万计。规划组四位领导成员——俞伟超、黄克忠、徐光冀、傅连兴——已有两位仙逝。1998年和2003年,傅连兴和俞伟超相继病故…[详细]

填补多项历史空白

  汉代、宋代县城遗址的发掘,不仅对三峡地区考古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中国考古学也是有意义的。此外,对该地区盐业、冶炼、陶瓷窑址的发掘和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详细]

中国水资源,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

大江大湖重病缠身

  几年前,沱江干支流均是“劣五类”。这条孕育了巴蜀文化的河流,在现代却成为了四川盆地城市群的下水道。釜溪河的困境正如同整个沱江的缩影。越往下游走,工厂越多,癌患越多。不饮沱江水,成为沿线大小城市的共识。 但跨界引水引发的困扰很多。沱江污染事故之后,沿岸城市争先恐后放弃沱江水,另辟新的水源地…[详细]

中国水资源

南水告急,“南旱北涝”时代开始?

      中国人从小学开始念书起,就知道中国是个北方干旱而南方多水的国家。但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闻,仿佛在颠覆这个基本概念。这究竟是偶然的暂时现象,还是中国的水资源布局已经开始发生改变…[详细]

水电围剿西南生态

  一个世界级的水电王国正沿横断山脉络走向的西南诸河上升起,一场“无河不筑坝,无江不搞梯级规划”的“大跃进”式开发正在进行,而这里,正是生态最敏感区…[详细]

世界罕见的河北地下漏斗

  南水北调,30亿立方米长江水从“天”而降。专家设想,引长江水回注地下漏斗,既可节约建水库的巨额资金,又可治理地下漏斗。长江水真的能让河北“解渴”吗…[详细]

三峡工程及移民大事记

三峡工程及移民大事记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
 ·1970年12月26日,葛洲坝工程批准兴建,作为三峡总体工程一部分先行建设。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实施大江截流。三峡工程转入二期工程建设。
 ·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在三峡工地成功吊装,标志着三峡首台机组大件安装基本完成,从此进入总装阶段…[详细]

“三峡电”惠及半个中国

“三峡电”惠及半个中国

 三峡电站全面发电后,全国将有一半的居民使用三峡电。根据有关供电路线图,三峡电将分别流入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共八省二市,包括上海、重庆、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江西…[详细]

三峡移民与被改变的命运

三峡移民与被改变的命运

 望着东去的江水,凝视已沉江底的奉节老城,张德礼说:“移民,是改变我命运的机遇,也是挥之不去的乡愁。”…[详细]

谁该为三峡珍稀植物负责?

谁该为“三峡珍稀植物”负责?

 在重庆市万州区五桥机场旁边,有一座植被茂密、溪水潺潺、四面环山、绿沁心脾的幽谷,这就是三峡珍稀植物园,也被称作三峡库区珍稀植物的“避难所”…[详细]

本期小编:

郭扬 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