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万众瞩目中,曹操高陵考古发掘再度重启。但从出土陶猪圈到“假直播”,再到考古队称曹操口含翡翠价值千万消息不实,疑团丛丛。考古是严肃的科学,只有发掘完毕,对所有出土文物进行考证后,才能慎重地下结论,而先入为主的表现是与考古的科学性格格不入的。这不仅不能保护文化,反而对文化是一种亵渎。[专题:曹操墓被质疑]

有了曹操墓,便能吸引资金和眼球
古墓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也能显示出文明古国的底蕴
真有文化要上,没文化创造文化也要上
科学不科学已不重要,关键是有利可图
有一种挖坟叫做考古:历史很骨感,考古很丰满
以文化为名的各种逐利行动,最后会变得很没有文化
追求利益,学术逐渐堕落,越来越没有文化输出,这些环环相扣
 
有了曹操墓,便能吸引资金和眼球

有了曹操墓,便能吸引资金和眼球

古墓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刘庆柱与河南省文物部门一口咬定这是曹操墓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王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和社科院考古所一直不敢肯定讲这就是曹操墓!和我差不多岁数的老考古学家都认为不是曹操墓,考古最重要的是讲证据,有一是一,有二是二。[详细]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发现曹操墓就需要维护、申请资金

  随着近年大量基础设施建立,建桥、公路、水库等等,不断发现了许多被盗取过的墓穴和文化遗址。这是好事,但也面临一个很现实而急切的问题,发现了就要维护,维护就需要大量资金和许多资深考古鉴定专家。

有了古迹可以发展旅游,甚至申遗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指出,曹操高陵恢复挖掘,一时间世人再次把目光对准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他说,一睹曹操高陵庐山真面目,有望成为下一波大陆最热门旅游热点,这将给西高穴村带来滚滚财源。

这样就可以提前实现“小康”


 宋向清分析说,曹操墓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决定了它的投资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当地政府一定会尽最大努力首先实现通路、引水、造绿等,在此基础上,社会资本也会择机渗透,在景点(区)规划建设、经营、配套设施、附属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方面进行投资。有经济学家称曹操墓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会使该村实现小康的历程缩短十年以上。[详细]

 
也能显示出文明古国的底蕴

也能显示出文明古国的底蕴

真有文化要上,没文化创造文化也要上

  明星讲究人气,现在连城市也讲究起人气来,原本没有的用抢,抢李白故里,西门庆故里,诸葛躬耕地;原本就有的靠开挖,挖古都城古王陵,挖曹操墓。历史很骨感,考古很丰满。官挖文明叫考古,私挖祖宗是盗墓。活生生的文物挖出来全方位、多角度、高保真地塑造在纸上,从悦读的回味当中追寻失落的家园。

西高穴成为曹操墓,走的是行政路线

  徐苹芳表示:“该墓称为‘西高穴’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目前定性为曹操墓的话恐怕还有很多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主要负责人亦反复强调说曹操墓不能作为结论,只是认识。那么,为什么西高穴成为曹操墓,理由很简单,走的是行政路线,市长挂帅,文物局担纲。

与其说是文化之争,不如说是为显示文化底蕴

  近年来各地政府对历史文化名人的“资源保护”意识愈来愈强,各地争夺文化名人的事件一再上演,譬如梁祝故里十地共争,李白故里的安陆、江油之争等等;同时各种与历史名人相关的公祭活动、文化节庆活动也如火如荼。而这些活动背后,或多或少活跃着地方政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影子。[详细]

受关注是因为我们需要拿得出手的东西


 往事越千年,对历史文化的“百家争鸣”有助于今天的人们更深切地接近与认知历史的真相。持续升温的曹操墓真伪之辩,反映出大众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体现出对历史文化的重视。[详细]
 端午节再引屈原故里之争 地方为面子官员求位置:举个例子,几年前在河北巩义杜甫故乡,诗圣的故乡,为了所谓的打造杜甫的故里,结果当地的村子四次搬迁,周围的村民就杜甫今天的邻居,不得不为了故里的再造而搬迁。要记住,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文化的精神恰好与他的做法,与今天的做法相反了。我们今天打着文化的名义,有的商人得的票子,官员得了位置,一些地方得了面子,可是真正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如果不能从这种综合发展的角度去理解精神,文化说是名片,其实是“名骗”。[详细]
 
科学不科学已不重要,关键是有利可图

科学不科学已不重要,关键是有利可图

有一种挖坟叫做考古:历史很骨感,考古很丰满

  值得反思的是,部分公众对学术权威的不信任并非捕风捉影。近些年来,在功利泛滥的学术生态下,学术圈内造假、抄袭等丑闻不断,博士、教授、院士等高端学术权威的职业形象一落千丈。[详细]

部分专家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毋庸讳言,在商业利益的席卷下,一部分专家面对物欲的诱惑丧失了职业的操守,甚至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学术、文化成为其手中灵活运用的“工具”;在“经济唱戏”的指挥棒下,失去了独立尊严的学术也失去了公众的信任感。

对学术的态度玩世不恭

  考古,是这样一门科学,需要每一位工作者能够忍耐长期的寂寞,需要将历史典籍记载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需要学者的情操,需要多方调查论证,但如果把考古和当地的GDP结合起来,与个人的业绩结合起来,那就违背了科学本质,结果将充满虚假。

公众质疑背后,透露出当今学术权威、学术公信力不断下降的窘境

公众质疑背后,透露出当今学术权威、学术公信力不断下降的窘境

  公众的质疑背后,还透露出当今学术权威、学术公信力不断下降的窘境。从常识来看,专业学术领域的调查、研究成果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权威结论,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引方向,同时形成引导社会的知识。但是,尽管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门一再向外界阐释考古经过,并运用专业的考古论证证明结果的真实性,魏武王曹操高陵的真实性却饱受外界质疑。

 
以文化为名的各种逐利行动,最后变得很没有文化

以文化为名的各种逐利行动,最后会变得很没有文化

追求利益,学术逐渐堕落,越来越没有文化输出,这些环环相扣

  考古与功利结合的结果是丑闻,眼里只有钱,学术逐渐堕落,越来越没有文化输出,这些环环相扣。并不是哪一个政府,哪一个人的错。如果这种观念不改变,那么他们不是第一个,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

一场各取所需的“利益合谋”

  正像专家置疑的那样,并不排除所谓的直播就是一场各取所需的“利益合谋”。一方面不能排除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有借“曹操墓”发掘之机,提升本地品牌和GDP的出发点,从之前有关方面称发掘“曹操墓”每年可带来4.2亿经济效益就是证明。另一方面不排除政府为显示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掺杂利益的考古发掘本身也是对学术研究的亵渎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当地政府和专家会对其“不利”的证据和证明“三缄其口”,譬如社会公众普遍认为“曹操墓”中不可能有的“陶猪圈”(陶猪圈是家庭饲养的象征,反映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厚葬礼俗,但在魏武王的墓中,出土陶猪圈可能吗?)问题,却不敢正面回应。

以文化为名的各种行动,最后变得很没有文化

  王锡锌:我们今天看到可能问题不是这么简单,并不仅仅是一种学术观点之争,其实我们看到表面上的学术观点之争的背后,可能是对经济发展的那种浮躁,那种急功近利的那种背后推动。我觉得对这种背后推动,我们今天必须要去反思,不然的话,所有的文化现象最后可能都在你争我抢之中彻底变味,以文化为名的各种行动,最后变得很没有文化。[详细]

真正缺的是对精神文化的把握

  冯骥才:我想当前这个现象,还是跟我们当前社会的拜金主义有一个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无论什么事都把金钱放在第一位的话,什么糟糕的事情都可能会出来,文化的价值主要还是它精神的价值。因为我们有些文化是不能拿钱来买卖的,如果要是都把它放在金钱里面,我觉得反而对文化是一个破坏,这个文化一定会被低俗化、庸俗化,会对我们文化造成一个破坏。[详细]

对文化的重视不如搞点高科技发明创新

  日本飞行器“隼鸟”在外太空流浪七年,历经生死关头,最终要回到地球,并会带来除月球外第二个地外天体的岩土样。而我们却在为挖掘曹操墓而欢欣鼓舞。我们总喜欢沉溺于过去,沉醉于我们有多么悠久的历史,而别人却热衷探索未来。[详细]
  国外文化之争:争的是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对这个名人的生活遗迹保存得最多,最完善:我大学的专业学的是历史,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们有一位历史老师这么跟我们说,西方国家、欧洲国家对于这些名人故里,他们也有一番争抢,但是他们怎么争抢呢?比如欧洲的一位音乐他,他在很多国家生活过,他们在争的是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对这个名人的生活遗迹保存得最多,最完善这样他们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各方面的游客,他们的这种做法是不是对我们有点启示呢?[详细]


  更多>>
2010.06.13 2010.06.12 2010.06.11 2010.06.10 2010.06.09
南非世界杯:屎壳郎也有春天 陪审员不是2+1数字游戏 公租房但愿不是公主房 入城考试指南 把发津贴当做一种投资
2010.06.08 2010.06.06 2010.06.04 2010.06.03 2010.06.02
学生膝下金教师肩有责 留不住我的心,别怪我花心 雷剧越骂越成功 21世纪流行重口味 首相更替并非改朝换代 八天八夜,八心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