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进入11月,深秋的寒风让人感到阵阵寒意,然而对于各地财政支出而言,却是热情高,因为又到了突击花钱的时候了。上至总理下至财政部部长,再到地方首脑,都会三令五申禁止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况发生。但“年底突击花钱”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年年有今日,岁岁有金朝。”回想每到关系民生福祉建设之时,地方财政大多是同一个声音:资金紧张。可为何地方财政年底却有钱突击花费呢?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
今年突击花钱规模可能超过3.8万亿
突击花钱是岁末一景
是什么在鼓励政府年终突击花钱?
突击花钱已成为难以根治的"顽疾"
一面抱怨民生工程缺钱,一面年底突击花钱
很多突击花出去的钱跟民生不沾边
 
今年突击花钱规模可能超过3.8万亿

今年突击花钱规模可能超过3.8万亿

 ——突击花钱是岁末一景

  财政支出年底“翻跟头”,几乎成为惯例。对于“防止年底突击花钱”,总理年年强调,财政部部长也岁岁重申,但是,突击花钱的闹剧却仍然年复一年地重演,成为社会各界挥之不去的梦魇。行将年底,可以预见,新一轮年终突击花钱将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而据媒体估计今年的突击花钱数额将超过3.8万亿。

财政支出年底"翻跟头"几成惯例

  “必须想办法把钱花掉”现象并非始于今年,中央对此也并非没有明文禁止。几乎每年年底,中办、国办都要明文严禁“突击花钱”。但年年严禁“突击花钱”,年年“突击花钱”依旧。看来,年年为“严禁突击花钱”而发文的最大意义,不在于遏制“突击花钱”的势头,而在于证明“突击花钱”不仅确凿存在,而且还相当普遍。把钱花到哪里,如何少花钱多办事,是我们大多数人在花钱之时首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必须想办法把钱花掉”的现实表明,一些地方和部门其实并不在意钱花得是不是地方,是不是花得太浪费,他们在意的是“必须”、“想办法”、“千方百计”、“要花掉”。[详细]

随着财政收入的飙升,岁末突击花钱数额也越来越大

  2009年,全国财政支出56235.97亿元。而据今年全国人大批准预算报告,全国财政应完成支出76235亿元,与年初财政支出预算相差2万亿元,这就意味着这两万亿需要在年底前花光。2011年中国的财政超收收入将创新高,预计将达到1.4万亿元。而综合2000年以来的每年超收,近十年来政府的超收收入近5万亿元。有超收就有超支,近年大部分超收都在当年支出,尤其到下半年会增加很多年初没有列在预算的支出。据媒体估计,按往年前九月财政收入占全年实际财政收入的比例,2011年最后一个季度需要突击花出去的钱也超过了3.8万亿,并不比去年最后三个月突击花掉的38144亿元少。[详细]

 是什么在鼓励政府年终突击花钱?

 ——突击花钱已成为难以根治的"顽疾"

是什么在鼓励政府年终突击花钱?
  对于遏制年底突击花钱,尽管专家学者、媒体舆论包括众多网友,早已想出若干个好点子,好药方,可是,鉴于我国财政预算体制固有的弊病,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人大监督的疲软,以及公众监督的缺位,让各级政府在年底大手大脚花钱,已成为一种难以根治的“顽疾”。
预算年度制“鼓励”突击花钱

  预算周期设置不合理也是导致年底"突击花钱"的重要原因。欧美国家预算编制工作往往是提前一年就开始,而我国则只有短短三四个月来完成,并且常常是预算年度开始后,预算还处在编制和审批中,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上半年无钱可用,下半年钱多得没处花"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项目不够细致,对于预算申请者来说,宁可多报一点预算被打回来,也不能“量体裁衣”般报预算。 [详细]

花钱有功,省钱“有罪”

  对于一个地区和单位而言,倘若在年底前不能花掉所有的经费,那么在下一年度争取经费时,就失去"叫价"的权利。于是,每逢年底,有关领导在公开场合强调厉行节约,但私下却逼下属部门单位尽快完成年度预算开支。譬如,中国水稻研究所曾经向辖下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说如果达不到预算执行的要求,将会相应核减下年度预算规模。下属接到通知,自然心领神会,尽快把手中的公帑花光。 [详细]

花不掉钱,下年没钱

  按《预算法实施条例》规定,每个预算年结束后,各级政府部门要编制决算案,但“本年度的收支”和“下一年度的收支”无法相互转移。这意味着,预算经费‘跨年作废’,本年度结余的经费要被无偿收回。“这样一来,各级政府部门在年初辛辛苦苦争取来的经费就要‘泡汤’了。在‘不花白不花’心理的带动下,年终突击花钱也就在所难免。”

监督缺位,花钱顺手

  对于年底突击花钱行为,不仅人大监督形同虚设,就连当地纪检监察部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在这个时间节点,花钱为大,完不成预算开支,就会影响到当地经费来源,这个责任没有谁能担当的起。政府的钱怎么花,应该向民众交代清楚,接受监督,如果胡乱花钱应追责。这四个环节就是预算公开、监督、预算审计和问责。然而,在这四个方面,我们的差距都很大。[详细]

一面抱怨民生工程缺钱,一面年底突击花钱

一面抱怨民生工程缺钱,一面年底突击花钱

——很多突击花出去的钱跟民生不沾边

  央视评论员王志安10月底曾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年底将至,好几个大学同学来北京学习,有党校组织的,有行业内部系统组织的。一问才知道,今年的预算必须想办法花掉,否则就得退回去。现在的政府真是有钱,一年30%的财政增长,花不完也舍不得给纳税人退些税,而是千方百计要花掉。”

不怕突击花钱,就怕突击乱花钱

  财政突击花钱并不可怕,对13亿的人口大国来说,我们的养老、医疗缺口,10万亿的财政支出并不多,只要是钱都花在了刀刃上,突击花钱应该受到鼓励。可是事与愿违,有专家估算今年各项分类财政支出的总量。估算的结果是,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农林水事务和医疗卫生等几项支出前三季度的完成进度不到40%。按全年计划看,进度至少应该完成75%。40%是一个沉重的数字,回想起来每到关系民生福祉建设之时,地方财政大多发出一个声音——资金紧张,为何地方财政年底有钱突击花?[详细]

花钱“大跃进”为腐败提供机会

  进入12月份后,各种总结会、庆功会、表彰会接踵而来,跑部进钱成为各地年底重点公关工作,平日不敢动工的楼堂馆所,趁机上马,平时不敢购置的超标轿车,也可照买不误,这些突击式花钱的方式,免不了给贪官污吏可乘之机,跑部进钱,少不了孝敬实权官员的慰问金,高级楼堂馆所开工,更少不了给上级审批部门,上贡送钱。在09年上海两会上,政协委员骆新称,某个部门由于年终将至,为了用光全年的预算,将好好的路面挖开再填起来,理由就是“用不光这笔预算,明年的预算可能就会减少”。[详细]

民生难从突击花钱中受益

  其实,大家并不在意花钱的速度,甚至支出数额也属次要问题。花钱办好事就好,只要办好事就不怕花得快、花得多。作为民众,当我们饱受高房价之苦,当我们为子女教育、医疗开支而常怀忧虑的时候,当我们为了日常生计锱铢必较的时候,民众渴望的是一个更加健全的保障体系,一个更加合理的税负体系。而政府大把的突击花钱与民众为日常生计苦恼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政府的大手笔都游离于民众的视野之外,虽然官方也出台过很多支持民生的政策,而给民众的直接感受却不大,这无疑增加了公众的不满。[详细]

  要想真正杜绝“突击花钱”现象,靠中央文件不行,看国务院会议精神不行,靠相关部门的自律更不行,只有靠法律、制度的约束规范,只有从制权入手,规范权力,让各方的监督,特别是社会舆论监督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年终突击乱花钱。


  更多>>
2011.11.03 2011.11.02 2011.11.01 2011.10.31 2011.10.28
中国的 税改再起步 空气质量数据要对公众负责 落泪也难逃法律制裁 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
2011.10.27 2011.10.26 2011.10.25 2011.10.24 2011.10.21
是什么让我们连手都洗不好 农运会不参加又何妨 公益诉讼能够改变什么 动物自由,人类慌乱 城市为何容不下一个菜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