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2010年6月起乳品安全新国标实施,却引发业界强烈争论。原因在于其中的一些标准远远低于国际和以往水平。这个标准到底如何制定?监管是否有效?一年过去,问题仍然没有答案,而争议仍在进行中。既然国内乳品行业参差不齐的现状限制了统一标准的制定,为何不尝试分级监管?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
参差不齐的乳品行业现状
“流水线上产品如流水,标准化也并非都标准”
“标准围着质量走”的尴尬
“是喝不上牛奶,还是喝低品质牛奶”
与其削足适履,不如分级监管
“产品线丰富多样,消费者各需所需”

 参差不齐的乳品行业现状

 ——“流水线上产品如流水,标准化也并非都标准”

  既然是标准,对应的都有个标准化工艺流程。但我国乳制品工业发展时间短,装备整体水平也较低。乳品机械进口量占到50%,国内乳品机械三化程度低、配套性差,尤其是通用关键机械上,离心机及乳品分离机械与国外差距大,品种少,性能差。既然乳品生产企业参差不齐,为何不能采取分级别销售的模式?生产成本高的奶制品适当高价,工艺简单的力求价廉,事实上,不少乳企也这样做了。

乳业产业链较长,需要相关标准来参照

  乳业产业链较长,涵盖奶牛养殖、饲草饲料、防疫灭病、乳品加工、消费运输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差异,需要相关标准来参照。生产普通消毒乳的各家乳品厂工艺流程的设计差别很大。例如:标准化可以采用预标准化、后标准化或者直接标准化,而均质也可以是全部的或者是部分的均质。最典型的工艺是生产巴氏杀菌全脂奶,从它的加工流程中,我们可以粗略的感受每个环节的标准化操作是多么重要。巴氏消毒乳工艺流程如下:①原料乳的验收→②过滤、净化→③标准化→④均质→⑤杀菌→⑥冷却→⑦灌装→⑧检验→⑨冷藏

  ①只有符合标准的原料乳才能生产消毒乳;②除去乳中的尘埃、杂质;③各国牛乳标准化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说来低脂乳含脂辜为0.5%,普通乳为3.0%。我国规定消毒乳的含脂率为3.0%,凡不合乎标准的乳都必须进行标准化。④均质可以是全部的,也可以是部分均质。许多乳品厂仅使用部分均质,主要原因是因为部分均质只需一台小型均质机。⑤巴氏杀菌的温度和持续时间是关系到牛奶质量和保存期等的重要因素,必须准确。加热杀菌形式很多,一般牛奶高温短时巴氏杀菌的温度通常为75'C,持续15~20s;或8O~85℃,10~15s。如果巴氏杀菌太强烈,那么该牛奶就有蒸煮味和焦糊味,稀奶油也会产生结块或聚合。⑥为了抑制牛乳中细菌的发育,延长保存期,仍需及时进行冷却,通常将乳冷却至4℃左右。而超高温奶、灭菌奶则冷却至20℃以下即可。⑦灌装容器主要为玻璃瓶、乙烯塑料瓶、塑料袋和涂塑复合纸袋等。包装不同,口味、质量和合格率均有差异。

不同的奶源奶质适合不同产品,高标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养殖户

  以奶牛食料为例,按照内蒙古奶业协会的标准,要想养好奶牛,必须给奶牛提供足够的青贮、优质苜蓿、优质牧草。其中青贮为奶牛的主食,每头牛每天要消耗20公斤左右,每年必须保证供应10个月。但除了少数大型养殖场,苜蓿和优质牧草对于绝大多数的散户奶农来说都是“奢侈品”。据了解,目前中国的优质苜蓿都从美国进口,到达内蒙古的价格为每吨2400元,合每公斤2.4元。虽然苜蓿有高达18%至20%的蛋白质含量,但高昂的价格让奶农们根本用不起。

 “标准围着质量走”的尴尬

 ——“是喝不上牛奶,还是喝低品质牛奶?”

  我国多数是手工挤奶,且一些个体户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突出。即使用机械挤奶,但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我国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国家颁布的质量卫生标准大多数是十几年前制定的,检测方法落后。现行国标为照顾多数生产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仍遵循较低的检测标准。一旦低标准的乳品曝出问题,势必损耗消费者对行业的信心。

☆新国标标准降低了吗?

  1986年《生乳收购标准》(即老国标)规定,最优级别生乳的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万个/毫升,蛋白质最低值为2.95克/百克。2010年3月正式公布的新国标规定,生乳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万个/毫升,蛋白质含量最低为2.8克/百克。
  质疑:新国标不升反降,反而不如25年前?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乳业协会常务理事南庆贤表示,世界上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个/毫升,丹麦是3万个/毫升,新国标将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标准拉得更开”。
  回应:新国标是为了照顾中小奶农的利益?官方解释: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实际情况是: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超过70%;100头以上规模,不到30%。由于不是标准化养殖,奶农经常是自家种什么,就给奶牛吃什么,因此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不稳定。通常,在5月下旬至8月下旬3个月的泌乳期内,相当一部分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据农业部调查,2007年和2008年夏季,北方一些省份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百克的比例分别达75%和90%;某乳品企业6月份西北、中南、东北等三个区收购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百克的比例分别达75.8%、33.8%和24.9%。

☆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标准下调,企业失去提高质量的动力。相关设备更新和工艺升级速度将会放缓,甚至还可能出现倒退。虽然在事实上,许多企业已执行更高标准。“国标是一回事,我们企业自己怎么做是另外一回事。”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许多企业表示其实对新国标并不在乎,新国标制定的只是行业“最低标准”,是一个奶源收购合格的“入门门槛”,企业都有自己的严格标准,甚至比发达国家乳品企业的还严格。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标准化运作,如果仅靠企业的自觉性来规范市场,那还要国标有何用呢?
  标准降低和乳品质量下降之间出现恶性循环。标准下降也为“标准围着质量走”开了口子,使企业产生惰性,将更多的资金投入销售环节而非生产环节,而销售环节的提升又会带来乳制品需求量的提高。当生产环节滞后于销售环节时,行业完全可以再次降低乳制品标准以扩大采购被淘汰的不合格原奶。如此一来,标准降低和乳品质量下降之间将出现恶性循环。

☆盲目适应国标的案例

  为提高蛋白含量,奶农为奶牛饲喂鸡蛋、白菜:为了解决牛奶蛋白含量低的问题,呼和浩特市土左旗三两乡前朱堡村的奶农间流传着一些提高蛋白的方法,给奶牛喂鸡蛋、喂白菜。一时之间,村里小卖部的鸡蛋也近乎脱销了。因为,蛋白含量达到指标的才能送交企业,不达标就想办法。倒奶的损失太大了,奶农就得想点办法解决,这才有了村里一时兴起的给奶牛喂鸡蛋、白菜提高蛋白含量的土法子。

与其削足适履,不如分级监管

 ——“产品线丰富多样,消费者各需所需”

  据前几年统计,发达国家酸乳上市的新品种有900多种,欧洲开发的乳制品品种占世界乳制品新品种的72%。而我国品种少,乳品产量中奶粉产量占70%,奶油的产量很小。液体奶消费仅局限于大中城市,产量也很小。而干酪这样的产品在国外都属大宗产品,在国内基本没有生产。既然我们呼吁电影分级、游戏分级,干嘛不对乳品也分级监管?企业自发的分级固然是好,但却缺少一个分级检测体制与其相对应。

1、 “低品质”牛奶被浪费之痛

  案例分析:牛奶交到企业2.4元/公斤,卖给喷粉的人是1.2元/公斤,差了一倍。奶站自己检测出来的2.96、3点多,但拉到企业蛋白低的不收,只能拉出来卖给喷粉的,给奶农兑现1元/公斤。如果不卖就只能倒掉,倒一车就是一万多块钱。奶农的心血就白费了。

2、 第三方检测机构亟待建立

  倒奶的焦虑成了奶农挥之不去的情绪,这也是一个牧场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倒奶,却找不到原因,企业、专家、自己检测,却没有能够说服的解释。只能拉出来卖给喷粉的,给奶农兑现1元/公斤。如果不卖就只能倒掉,倒一车就是一万多块钱。奶农的心血就白费了。

奶农说法

  李宝国认为牛奶指标化验还是第三方检测准确,他听说过一件事情,不是因为蛋白含量低,是因为其他牛奶指标。“有一个奶站的制冷罐交奶的时候分成两个罐装了,结果两罐检测的结果不一样,一罐收一罐倒。后来奶站不服,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第三方检测,结果出来后,企业后来两罐都收下了。所以我认为第三方检测相当有必要,不单是原奶指标需要第三方检测,而且原奶重量也应该有第三方检测。我们奶站在企业交奶的时候,在奶站里我们称的是一个重量,在企业又是一个重量,相差有几十公斤之多”。

盲目照搬国外不可取

  对此,业内人士的说法颇为惊人——“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大多数消费者将喝不到牛奶,甚至还会有七成奶牛散养户杀掉奶牛”。给奶牛喂优质牧草能提高蛋白质,可我们哪有那么多耕地种植优质牧草?提高蛋白质还需要改良奶牛。我们奶牛的产奶量和美国相比差一半,这是品种的差异,就细菌总数来说,我们有70%多的奶牛散养户,他们养牛往往就在房前屋后,卫生环境不那么好,牛奶采集后保存条件有限,不能做到全封闭下挤奶、挤完马上冷却。

如果标准可以分级管理

  根据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的建议,奶业国标可以分为两级或三级。一级是完全与欧美发达国家标准一致,另外一级或两级则降低标准。中国可以也必须制造一部分与发达国家标准一样的生乳,价格适当与国外生乳看齐。消费者可以根据经济状况自由选择。高级别牛奶:精饲料喂养(玉米豆饼羊草等),科学喂食,高标准加工储存、高标准的菌落控制——数量较少的高端牛奶。中低级别牛奶:一般草料喂养,规范喂食,规范加工储存,中等菌落水平(保质期差异)——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牛奶。

  如果说新国标是为了照顾中小奶农的利益,现实并不乐观。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表示,新标准实施一年了,奶农并没有从中得到很大实惠。按说国内的乳品需求增长很快,但是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奶农倒奶、杀牛的情况。有的地方一斤原奶价格掉到1.2元,甚至还有8毛钱的,连饲料和人工成本都不够。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也不买账。很多人都在想尽一切办法买国外的乳制品,在国内不惜高价买、出国大包小包带、冒着不辨真假的风险网上代购。如果能建立多样化的乳品市场,对消费者有好处,对奶农有好处,对乳品企业也有好处。

  更多>>
2011.12.23 2011.12.22 2011.12.21 2011.12.20 2011.12.19
快递的不是物品,是信任 快递为何卡在最后一公里 2500年不变的维稳策略 院士评选,名利江湖 三不管的城乡结合部
2011.12.16 2011.12.15 2011.12.14 2011.12.13 2011.12.12
少年宫还是那个宫吗 消失的学校 电动的幽灵 解振华发飙是一种态度 通途与生命,生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