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谁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民主党派人士


2005年胡锦涛等探望雷洁琼
雷洁琼: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朋友
  2011年雷洁琼逝世后,新华社称其为“著名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和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她是第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七届、八届、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十届、十一届名誉主席。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朋友。[详细]


2001年王选获最高科技奖
王选: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增光添彩
  2006年2月13日,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两院院士、北大教授王选在北京病逝。他被称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王选的遗体在京火化时,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赴王选葬礼。王选去世后,中宣部、统战部、教育部联合决定,在广大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中开展向王选同志学习活动。决定中说:他(王选)衷心拥护和坚定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始终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不断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增光添彩。[详细]

拥护共产党的宗教界人士


赵朴初(中)与毛泽东
赵朴初:杰出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赵朴初生前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他被称为“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他还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抗战时,他积极与中共地下组织联系,参加抗战;抗战后,他与社会各界进步人士一道,积极参加争取民主、反对内战、解救民众的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赵朴初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详细]


2007年吴邦国等为傅铁山默哀
傅铁山: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真诚合作
  曾担任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的傅铁山被称为“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是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他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真诚合作,在多年交往中,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详细]

文体界人士


1985年江泽民看望巴金
巴金: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与中共肝胆相照
  2005年10月17日,巴金因病逝世,在其生平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巴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几十年来,他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在民主革命时期,他积极参加进步社会活动,拥护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巴金曾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详细]


冰心逝世后江泽民等前往告别
冰心: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著名作家冰心逝世后,中国共产党给她以高度的评价,称她为“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冰心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冲破阻难,从日本回到中国。建国后,她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至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和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详细]

爱国实业家


周叔弢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周叔弢:毕生精力兴办民族实业
  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周叔弢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以毕生精力兴办民族实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是一名藏书家。全国解放后,周叔弢决心在有生之年为国效力的同时,决定将凝聚着自己毕生心血的藏书,奉献给国家。周叔弢曾经说过:“对共产党、国家、人民,我无所保留。献书的决心,从我来说,不是轻易做出来的,既然作出了决定,就要坚决实现,不搞藕断丝连,献书工作,还要继续进行下去!”[详细]


邓小平与霍英东
霍英东:与中共中央几代领导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2006年霍英东去世时,新华社对其的评价为“香港知名实业家、著名的爱国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霍英东历任政协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霍英东生前曾与广东省有关部门合作兴建广州白天鹅宾馆,受到邓小平的好评。香港回归后,他一如既往地运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长期致力于香港繁荣稳定发展,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充分肯定,并与中央几代领导人结下了深厚友谊。[详细]

亲密朋友除了用于个人外,还用于一些组织上

“亲密朋友”不仅常见于知名民主党派人士个人身上,而且还被用于民主党派组织上。随着党务、政务信息公开的不断推进,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一些文件来往也逐渐可以公开报道。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每次中共代表大会结束后,媒体被授权发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感谢信》,信中民主党派被称为是“久经考验的亲密朋友”。 虽然,这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致民主党派的感谢信,也不是第一次称其为“亲密朋友”,但却是首次授权媒体公开,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宣传“亲密朋友”。[详细]

亲密朋友在法律上无严格概念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最早出自于党内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这一表述最先出自于党内。早在1946年,周恩来在谈到国民党二中全会时就称党派为“朋友”。1950年,彭德怀在参加民盟西北总支部第一次代表大会时也称民盟为“患难朋友”、“创造新中国的朋友”。十年浩劫结束,邓小平恢复工作。1979年10月19日,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宴请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代表时说:“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同我们党有过长期合作、共同战斗的历史,是我们党的亲密朋友”。

 

“亲密朋友”充满感性色彩

在法律上,“亲密朋友”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在中国的语境里,“朋友”一词充满着感性色彩,往往与理性无关。就用词精确而言,“朋友”一词用于政治学领域是不太严肃的,因为它不是中性的,它含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亲密朋友”为什么能成为政治文本表达方式?

“朋友”一词是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等关系的历史回顾


中共长江局负责广交朋友
早在抗战初期,中共中央在武汉设立了长江局,它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广交朋友,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民主人士自然属于工作的对象。二战结束,民主党派及一些无党派人士以国内和平、政治民主、经济发展与人民自由为己任,奔走于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在共同反抗国民 党统治的斗争中,民主党派等与共产党走到了一起,成为了朋友。解放后,一起建设新中国,历经文革磨难,又共同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因此,“朋友”在一定程度准确描述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拥护共产党的无党派人士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政治中,公共关系常常表达为私人关系

中国传统政治常常是公私不分,公共的关系往往表达为私人关系,以拉近双方的感情。比如君臣如父子,上下属的行政关系被演绎成师生关系,将领士兵则互称兄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中国政党的建党理论、效仿对象虽都来自于外部,但政党的主体毕竟是中国人,成长的土壤毕竟是中国,因此,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渐渐在当今政治领域表达出来,将自己的合作者表述为朋友即是其中一例。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