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风格大不同:名嘴vs一言不发
当下新闻发言人遭遇的尴尬是制度的尴尬
“非典”成为新闻发言人成长契机
非典促生了中国发言人制度。 “后非典时代”才建立了中国的现代新闻发言人制度。资料显示,从2003年4月初到6月24日疫情解除,卫生部连续举办了67次新闻发布会,是举办发布会最密集的时期。“非典”事件中的“苦头”、“甜头”尝遍之后,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也应运而生。2003年国新办举办了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非典”对于各部门加快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完善,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详细]
敢发言的发言人遭遇的挫折也较多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称,在经历了近期几次事件后,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俨然已成为一个“高危职业”。面对公信力不断下降的政府,新闻发言人的难度被大大提高,“说了也不信,不说也不行”的现象屡屡发生。[详细]
“名嘴”继任者大多谨言慎行,遵循“少说为佳,不说为最佳”
面对记者能侃侃而谈的发言人不多。 相对于几大“名嘴”在任期间的主动、高调,他们的继任者越来越低调,发言也越来越少。“豪放”“大炮”王旭明的继任者续梅给人的印象是谨慎、中规中矩。卫生部毛群安接任者宋树立、国家林业局曹清尧的接任者程红、环保部潘岳的接任者陶德田等人都以非常低调的姿态登场。[详细]
一位曾在省级部门当过新闻发言人的干部告诉记者:当新闻发言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不接受采访是失职,但接受采访,说得合领导意是应该的,说得不合领导意,那就全是错了。”还有一位新闻发言人说:“希望我这个新闻发言人更多的是摆设,一年说不上几句话。”[详细]
发言人总数在增加,部分部门在减少
国务院所属部门的发言人总数在增加,比2004年增加了35人,达到了110人。且平均每个单位的发言人人数也有所上升,2004年62各单位共设75名发言人,平均1.21人,今年公布的75各单位共设110人,平均1.46人。
平均数上升是因为有15各单位增加了发言人人数,分为增加1到3人不等。增加发言人人数的单位都是近几年面对媒体事务比较多的部门。增幅较大的外交部因为增加了发布会的频率,发言人由2个增加到4个,经历了汶川和玉树地震后,中国地震局的发言人人数也由1个增加到了3个。在安全事故多发的2004年,安监局升格为安监总局,发言人由1个增加到3个。另外,还有3个部门减少了发言人人数,分别是质检总局、国统局和药监局,都是由2人减少到1人。[详细]
王旭明:发言人是个苦差事,当下的尴尬是制度的尴尬
中国新闻发言人只是领导传话筒。 王旭明认为,发言人出错是正常的,但现在对发言人的要求是只能说对,不能说错。一出错就拿发言人是问,让很多发言人宁可不说也不愿出错。作为曾经的发言人,王旭明认为当下在中国当发言人是个苦差事,最苦的是精神之苦,要根据领导的意思去说,想抓住时机该说的时候领导不让说,过了时机领导又让说。过了时机再说可能就会引起一些麻烦,出了麻烦领导又让发言人去“灭火”。“当下中国新闻发言人面临的尴尬是制度的尴尬。”王旭明说。[详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发言人?
武和平:百分之八十的事,都要向公众公开
诙谐中化解危机,是白宫发言人的绝活。 2005年的一个夏天,武和平和公安部一位领导面对面坐着,部领导突然问道:“发言人先生,你认为公安部的信息对外可以讲几分?”“二八开吧!”武和平几乎不假思索。部领导略显惊讶,再问:“比例倒还清楚,哪二哪八呢?”武和平再次脱口而出:“当然是说二保八,该保密的打死也不能说。”这位部领导陡然打断了武和平:“我告诉你,公安部包括全国公安机关,百分之八十的事情都要向公众公开。”武和平回忆说,这一场谈话,决定了公安部发言人的基调。[详细]
新闻发言人不是领导的雨伞
最近这些年,从上到下,包括县乡政府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的一些部门也设了新闻发言人,名曰“加强信息沟通”,实则在为遇到问题主要领导玩“隐身”提供方便,新闻发言人似乎成了为领导遮风避雨的工具、挡箭的盾牌。或许应该制定这样的规定:新闻发言人只发布正常工作信息,遇到重大事故,主要领导必须出席发布会,直接回答问题,不得由新闻发言人代替。[详细]
新闻发言人应该是搭桥的人
滚瓜烂熟的外交辞令让发言人丢分。 “在很多人眼里,新闻发言人是个官员,但我认为新闻发言人更应该是个搭桥的人,桥的一边是政府和制定各项政策的行政部门,桥的另外一边是公众,桥上走的应该是媒体。”王旭明说,“桥的旁边还有公路铁路,搭桥人如果功夫高,就能把人吸引到桥上来,并通过媒体把桥两头的声音都传达出去。”王旭明觉得自己能够胜任而且能够把搭桥人的工作干得很漂亮。[详细]
不能只关注发言人,不关注发言人制度
毛群安觉得,人们将视角过多地集中在了新闻发言人个人的得失上,而忽视了背后的制度问题。毛群安认为,目前政府的运行机制和公众、媒体的要求间,差距比较大。发言人在其中操作起来就很为难。不解决制度问题,只看发言人个人的技巧比较片面。复旦大学传播学教授张志安认为,最该反思的是新闻发言人制度。他在微博中说,如果系统自身出了大漏洞,单靠新闻发布这块小铁片,如何能补?过多强调新闻发言人的“会不会说”,实际上“能不能说”更加重要,一把手决策比发言人更关键;信息公开制度缺乏保障,新闻发布本质上是政治口红。[详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