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万人争1.5万公务员职位,招录比几乎为100∶1。人们不再热衷于创业和创造财富,而热衷于一个消耗纳税人财富的职位竞争,放弃了不低的收入和曾经的理想,去选择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这仅仅是为了追求一种“稳定”。从社会发展来说,这不是好事,甚至是一种倒退。
公务员热的背后是对“不安定”的焦虑
年轻人为何丧失了拼搏精神而急于获得安稳?
“安逸与稳定”的生活固然是世俗普遍认同的好生活,问题是,当一个社会人人向往“安逸与稳定”,尤其是那些刚从大学毕业,原本是朝气蓬勃,有理想,想作为且有闯荡的时间资本的年轻一代,也把“安逸与稳定”作为人生第一个工作目标,这样普遍的社会追求总让人怀疑。
最关键的是,走进社会大门,你迎面碰上的就是住房、医疗、未来孩子教育这“三座大山”,它们那么清晰地横亘在你的人生之路上,你如何能放宽心,说“走自己的路”,无视它们的存在?[详细]
媒体说,经济危机,大家更看好公务员位置了,因为这个职业够稳定。还有正常的趋利避害的行为,连小孩子都知道公务员好,社会大多数择业者做出“公务员比其他行业发展前景更好”的判断也就不足为奇。[详细]
公务员福利好反映了其他行业在这方面存在问题
从血汗工厂到过劳死,从创业维艰到创新难,如果说《奋斗》是在为“富二代”唱挽歌,那 最近热播的《蜗居》可谓说出了国内职场中“不确定一族”的艰辛与苦闷。但我们都知道,在第三产业和技术创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而大学毕业生也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与业务技能,拓宽就业视野、树立多元化择业观念,本不是啥难事。[详细]
看似选拔人才,其实是一种人才浪费
高学历人才去公务员系统任职,造成企业优秀人才短缺或流失,影响社会财富的积极创造
公务员的工作是提供公共服务,是消耗性的,并不需要太多的创造性和冒险性。公务员考试过热,大量优秀人才,特别是高学历人才去公务员系统任职,造成企业优秀人才短缺或流失,不利于直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组织的发展。[详细]
“考公务员对于个体来说是一个理性选择,但对社会来讲则成为一种非理性的选择,造成了社会结构本身的不平衡。”毛寿龙说,如果公务员吸纳太多的社会精英,对于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详细]
前一段时间有消息说,博士最集中的群体是公务员队伍。换句话说,就是中国最顶尖的人才都在搞行政——哪怕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文员,都可能是北大、复旦的精英。而这种用人机制显然不正常。[详细]
人人都去考公务员,其他工作谁来做?
一个行业出现太大的吸引力,证明这个行业出现某种程度上的资源垄断
考公务员对于个体来说是一个理性选择,但对社会来讲则成为一种非理性的选择。商业社会的风险逼使他们逃离,而被掌握庞大社会资源的“大政府”所诱惑,这对我们这个正试图建立起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而言,实在是个坏消息。[详细]
企业的收入在于产能,国家的收入在于税收,只有广大学有所成者奔赴到生产第一线,才会为这个社会创造财富。而公务员群体,是为社会服务且吃财政饭的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庞大了、机构做大了,并不见得是好事。[详细]
可见,我们许多人还在热捧“金饭碗”、“铁饭碗”……“万年牢”成为就业的不二标准。但我以为,凡事皆有度。如果把热门变成“唯一”的价值取向,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毕竟,创造财富才是重要的。[详细]
社会的安定和前进更依赖于民间力量的强大
吸引更多的社会精英投身到市场经济第一线,才能对社会发展有益
要破解公务员报考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绝不是几句口号、几个红头文件就能搞定的。就业难、创业更难,要给毕业生创造实实在在的创业环境——一个国家,生产创造领域的纳税人多了才是好事!
公务员考试降温需要进行行政体制的改革,在市场经济中树立创业榜样。不仅要有经济地位更要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道德地位,以吸引更多的社会精英投身到市场经济第一线上。[详细]
要逐步的提高和完善社会上的各种福利待遇,要让人们明白,要逐步的提高和完善社会上的各种福利待遇,要让人们明白,干其他的工作,也同样可以享受到各种完善的好的待遇。[详细]
国家应该在政策层面扶持,实现就业多渠道和多元化
国家应该在政策层面进一步扶持、鼓励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的多渠道和多元化,让更多有志于自主创业的人,开创自己的新天地。同时,为让年轻人乐意到更多行业就业,要规范这些行业的用工行为,尤其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