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尹晓冰副教授与同行交流时善意提醒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的言论再引道德舆论抨击。他把大学教师分在“金字塔”的各个部分,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虽然观点刺耳,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中国大学的事实,在一个萝卜一个坑,连生存技巧都难教出的教育模式下,苛求它要固守道德精神,实在是强人所难。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
大学基础学科教育:形而上的“理想国”教育
为何念书本念得教得越多,我们距离社会越遥远?
大学教育的定位错误:人才教育而非通才教育
传统的精英式教育,选出了精英,却让更多人荒废了青春
大学不是理想国,让学生成为学校主角
美国大学的成功教育模式或许对我们是一种启发
 

 大学基础学科教育:形而上的“理想国”教育

——为何念书本念得教得越多,我们距离社会越遥远?

大学基础学科教育:形而上的“理想国”教育”
  教师的困惑:课本对社会的背叛 大名大学教师的困惑:看着教室里那稀稀拉拉的十余名学生,我犯了难,这名,点还是不点?按规定,到课率是要记入学生平时成绩的。但我一直认为靠点名逼学生到课,是对我教学水平的侮辱。可现实状况是,尽管学生公认我课讲得不错,真正来上课的人还是不多。我时常内心苦劝自己放弃那没来由的自尊。[详细]

学生的困惑:大学所学难与社会衔接

  08年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已工作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绝大部分有用”的占被调查者的28.4%,认为“约一半有用”的占31.5%,认为“很少部分有用”或“基本无用”的占40.1%,四成大学生认为大学教育学非所用。在回答原因时,有42.8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技术更新太快;有25%的人认为大学“专业口径太窄”,导致学与用不匹配;另有21%的人认为大学“教育内容陈旧”。[详细]

“理想国”式的大学教育让“赚钱论”分外刺耳

  媒体评论:尹晓冰“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言论:大学房子越盖越高,地越圈越大,教授越来越不像教授,令人失望。-----也许正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太过失望,更加激发了公众寻找道德“伊甸园”的浓厚兴趣,教书育人的大学即是其中之一,人们对大学校园的“贞洁”以及代表“大学精神”的教师们的期盼愈加强烈,让教师们的各种“赚钱论”听起来就愈加刺耳。 [详细]

大学教育的定位错误:人才教育而非通才教育

大学教育的定位错误:人才教育而非通才教育

——传统的精英式教育,选出了精英,却让更多人荒废了青春

  大学成赚钱工具:快速膨胀某些专业是否有办学条件?易中天语:“自从教育部对高校进行所谓的教学改革,也就是采取量化管理之后,中国大学变成了养鸡场。在这个鸡场里,老师根本没有心思好好做学问,好好带学生,光忙着生蛋了。”这种管理模式的后果就是,一时间全国各地高校,各类热门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高校不管有没有招生条件、师资力量,先挂上牌子再说,这种模式能教出什么来呢?[详细]

大批学生荒废青春,成人才“海选”牺牲品

  10年来,中国高校从1022所增加到2263所,大学生的数量也呈现井喷式的增长,这不能不说是好事,但是,中国的大学教育过多地重视理论教育、精英教育,而忽略了技术教育。学生们像是一个坑一个坑种在田里的萝卜,在标准的水肥管理下失去了个性的色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教育模式,让我们在得到一个人才的时候,却同时失去了个百个的普通人,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详细]

 大学不是理想国,让学生成为学校主角

——美国大学的成功教育模式或许对我们是一种启发

大学不是理想国,让学生成为学校主角
  让社会走进学校:大学不是绝缘体。 在学校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间有好高的互动性,学生们在课前会做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上通过讨论争辩,总能迸发出思考的火花。在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中,产生了多位美国总统,也产生了其他各领域的众多领袖人物。他们在回答有啥秘诀时说,学校很注意鼓励学生建立各种各样的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对社会的感悟能力。美国校园时常发挥枪击等犯罪事件,但通过反思,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社会,自觉走到了罪恶的对立面。[详细]

给学生更自由的环境,谬误在辩驳中更能产生真理

  美国人认为大学本科教育是一个自由人最基本的教育,它帮助一个体成长为一个具有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健全人。美国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并无专业之分,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学习一些公共科目。这些科目一般要涵盖一些几各大系: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人文、社会、数学、科学等几大领域。学生在经过比较广泛的教育后,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然后才会选择专业。美国大学里不是没有偏激的观点,但通过自由的辩论、批判,反而能起到积极作用。[详细]

勿让大学背负太多道德负担,它首先是学习生存的地方

  在美国多数大学中,大部分本科生将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一份工作。对他们来说,大学时光是学好某些知识与技能的最后机会,因为这些知识与技能只有通过正规教育才能有效地习得。如果学校里有大量此类学生,学校绝不能剥夺他们学习这些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否则大学也很快会因报考人数锐减而关门。对美国人来说,大学首先的价值所在,是能够解决一个人的生存问题,然后才会延伸出其他的价值追求。

  大学里 “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在批评尹晓冰的同时,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大学的现实,在这样的举国机制下,要让大学产出道德的果实,就像非要让一只鸡下出鸭蛋一样不现实,在我们为大学精神沦丧而扼腕叹息的时候,也许我们忽视了,在让学生学会生存之道,这个简单的前提都不能满足的条件下,空谈什么大学精神,实在可笑。


  更多>>
2011.5.23 2011.5.20 2011.5.19 2011.5.18 2011.5.17
明辨是非比扣帽子重要 晚说比不说好 少年公民难能可贵 两级财政“不息”,公路乱收费不止 富豪住故宫
2011.5.16 2011.5.13 2011.5.12 2011.5.11 2011.5.10
电网电厂争利 领导视察慰问群众不满 评选荣誉市民嫌贫爱富 审判公正比该不该死重要 拆违建与保障房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