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十一长假成“添堵周”“闹心周”
难得一遇的长假何以给国人“添堵”?
假期少且集中:中国人就那几天假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全国一年只有两长三短几个假期,人们的出游时间是有限的。加上带薪假期没有落实,人们都选择在黄金周出游。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王德刚认为,目前需求释放过于集中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带薪休假制度不能很好地落实,导致旅游需求只能在“十一”长假满足,“明知道会比较拥挤,但民众没有办法选择其他时间”。
高速路免费让饱受收费之苦的有车一族忍不住“占便宜”
这两天微博上流传这么一个玩笑:中秋、国庆双节最高人气的景点在哪里,答案是高速路。此次黄金周,国家实行重大节假日期间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费通行,但是在新政第一天便遭遇了一个严重挑战,全国多条高速公路出现了一个严重拥堵的情况。与往年相比,免收高速费,“鼓励”了有车一族自驾出游。平时饱受高速收费之苦的人们好不容易迎来一个高速免费的假期,很多人自然忍不住要占占“便宜”。这种“占便宜”的出行背后,一是因为平时高速收费之高令很多人望而却步,二是对整个节日的高速出行状况准备不足,抱有侥幸心理。
面对汹涌游客,景区准备不足,应对失措
双节长假,全国各知名景区再次出现天量客流,看景成了看人,游客怨声载道。不过,虽然这些景区均创下或者逼近历史最高接待量,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迄今为止,罕有景区主动发布客流预警,以分流游客。10月2日,华山景区游客数量激增,超过华山缆车运送能力,遭遇了极为严重的游客滞留,一直到晚上8点,由于景区内提供的中巴车运力不足,华山景区仍有上万名游客滞留山上,想下山只能徒步走完将近8公里的路程。中国的旅游管理者一般缺乏接待大量游客前来游览的应对机制。景区和政府有关部门,不仅要统计每日接待游客数量,还应该根据可容纳游客上限,通过广播、微博、网站等媒体实时传播信息,主动发布安全预警,方便游客进行出行选择。国外有些景点会采用预订的方式,将通过网络和电话提前订票给予折扣优惠,鼓励大家提前预订,景区提前做好准备。[详细]
一些人公德缺失,一边旅游却一边破坏
在故宫撒尿、爬到长城上拍照、把三亚海滩变成垃圾场……一些人欣赏景色的同时却也在破坏景色。在国外,中国游客的庞大购买力让许多商家纷纷打出“欢迎使用银联卡”“本店有中文服务”的标识,然而有的就不那么让人兴奋了,那就是明确用中文写的 “请勿大声喧哗”“请勿吸烟”“请勿随地吐痰”的提示语。美国曼德拉机构在线调查,列出一份全球最差游客排行榜,中国位居第二。在这份调查中,中国游客被认为不讲卫生、不懂礼节、不遵守公共秩序,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在机场禁区办手续和进行安检时践踏黄线等。大多数时候,旅游是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们的“集体行动”,每一处自然风光、历史遗物都应该得到保护,而不是被当成“私有物品”遭到破坏;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等也是最基本的修养。旅游若没有文明的束缚,难免败兴。
如何让出游不再“添堵”
旅游不能只指望黄金周,应普及带薪休假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要是每个人放长假的要求都通过一个统一的集中的时间放假,那就是一场灾难,就像这两天在十一黄金周所看到的。如果每个人要放长假,但应该是错开放假。1982年的世界旅游会议以及1985年的世界旅游组织通过的宣言都强调,各国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错开放假的时间,特别是要推行带薪休假。其实我们2008年中央政府之所以对黄金周制度做了一个调整,取下了一个五一黄金周,同时增加了清明、中秋、端午,也同时推行了带薪休假制度,就是按照这样一个精神,在减少集中放假这样一个情况下增加人们自由选择休假的时间。只要随着带薪休假逐步的落实,到时候恐怕广大人民群众自然会提出要取消黄金周这样一个强制的、被动的放假安排。[详细]
高速路免费何时不再只是假期的“礼物”
高速公路免费产生更严重的堵车,不能只是浅表地看到免费之弊,事实上是对收费弊端的一种诘问,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反思收费之苦和收费之弊。显然,大家都蜂拥高速,是因为难得一次免费体验,难得享受一次免费午餐,而且,这是第一次,有车族自驾游的冲动难以阻挡。反过来,如果高速公路免费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服务常态,又何至于大家都想体验免费新鲜呢?因此,今年双节高速公路免费如果堵车更加严重,要看到这是另类的民意“拥堵”。
这事实上在提醒,那些收费年限已经到期和那些还贷已经足够的高速公路,不能再继续收费了,要彻底取消收费,还公共资源的公益性,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免费公共产品,满足社会的需要,让公众享受应有的公共服务,而不是收费养人,甚至与民争利,更不能让少数人把公共资源当成印钞机。
“学着会玩”仍是中国人需要补习的一堂课
中国人过去很少能够旅游,后来终于开始旅游了,又正好赶上了有相机了,日子开始过得充裕了,所以中国人相当长的时间里头,旅游最重要一个特点就是到各地去拍某某某到此一游这样的照片。
“他们装备昂贵的莱卡相机,只为在景点前用十秒拍下‘V’字手势。他们用七天游遍欧洲十二国,每天都发条‘到此一游’的格式化微博。他们穿着短裤、白袜加皮鞋,却在香奈儿门店前大排长龙,他们是中国游客。”这是今年八月的《新周刊》对中国游客的描述。“学着会玩”对钱包鼓起来的中国游客来说,是需要补习的一堂课。旅游不仅是去最热门的景点拍张照,不仅是去奢侈品店里血拼,更应该是放松心情、寻找乐趣的契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