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除一些基层干部和特权部门的强势思维,才能杜绝类似粗暴冷标语生存的根基,从根本上消除恶俗标语。 |
清除几个标语容易,但要清除一些人的强势思维,却是一个难题。计生工作的粗暴标语清除了,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是不是其他领域的粗暴标语就不管了?或者是一个一个地来清除?计生冷标语清除了,其他行业的冷标语肯定也不能任其继续存在。但是,我们要一个接一个,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去整顿吗?显然没有这个必要。破除一些基层干部的和特权部门工作人员的强势思维,才能够从根源上彻底杜绝类似粗暴冷标语生存的根基,从根本上消除恶俗标语。
BRIEF 1
计生冷标语易灭,管理硬思维难改清理计生标语,“洗面”更要革心 BRIEF 2
中国为何会有标语情结?每一个标语都是时代的产物,自上而下的传播是中国根深蒂固的模式 BRIEF 3
标语“从良”不应止于清理,更应祛除官方标语崇拜心理漠视公民权利、极度自我膨胀的执政文化还存在,就会有新标语沦为不良 |
![]() 一项政策也是有寿命的,要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土壤,野蛮标语走了,计生政策是否也该得到重新审视呢?计生是否适合继续作为国策,不是计生部门说了算的,也不是某个领导人说了算的,而是需要专家学者充分研究论证的,是需要全国人大公开讨论和表决的,这样才能防止国策取向被部门利益绑架,被领导人喜好左右。[详细] |
强横计生标语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从上世纪70年代-1993年:强制计生,充满暴力血腥气息 不良标语伤害群众感情,缺乏人本思想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标语口号过多且质量较差,影响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一些地方甚至依据“土政策”,制作出台一些约束群众的标语口号,使人民群众对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产生误解。 冷漠强硬,缺乏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思想。禁止性的多,倡导性的少;管理性的多,服务性的少;宣传公民实行计划生育义务的多,宣传公民权益的少;冷漠强硬的多,温馨可亲的少。[详细] 计划生育仅仅清理标语是不够的,更应该祛除权力暴力思维工作标语就是工作行为的外化。而这些落伍陈旧、用词粗暴的标语,从内容到用词都透露出一种野蛮的强制。这些标语也导致计生干部的粗暴行为落实在行动中。虽然能能控制一些人超生,但后果是严重恶化了干群关系,也加大了农民对计生工作的抵触情绪。这就导致全国很多地方的计生部门在工作中违法违规事件屡屡发生,在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的同时,也让计生部门和计生工作者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这与建设文明社会、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宗旨大相径庭。 |
孔子说“君子之德”是风,“小人之德”是草,草随风倒。孟子说,“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这种自上而下的传播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根深蒂固的模式。这大概是中国流行“始皇树碑”式标语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缘。[详细] |
![]() |
每一个标语都是时代的产物
1.追根溯源:“始皇树碑”式标语成中国标语根深蒂固的模式 |
|
标语情结透露出“口号治国”的思维作为对群众进行劝说与宣告的重要手段,标语曾经有着重要的政治功能,与正式的法律规范一起构成了社会控制体制的重要部分。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背后透露出的是一种“口号治国”的思维,延续的是片面强调通过政策来进行管理的理念。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标语的语气逐渐由冷漠强硬转向温馨可亲,其内容也由命令禁止转向提示倡导。这种变化所显露的,乃是服务型政府思维的逐渐确立,表明政府逐渐改变硬性管理模式,建设以人为本的执政文化,追求社会和谐。[详细] |
贴标语是硬性任务,数量成为衡量政绩的标准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把贴标语的数量列为衡量政绩的一个标准。比如,为了宣传《森林法》,林业局会给各林业站、护林办公室下达必须贴够若干条标语的硬性指标,贴不够就是没完成任务。基层护林宣传员只好开动脑筋,用通俗化的语言自己编出一些标语,如“谁烧山,谁坐牢”等,这和城市里常见的“严禁践踏草坪,违者罚款”一样,属于“与现行政策没有大的冲突,但表述方式不符合现在大的文化环境。”[详细] |
![]() 事实上,清除不良标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那种高高在上、漠视公民权利、极度自我膨胀的不良执政文化还存在,就会不断有新的标语沦为不良。在这种情况下,标语的审查和定时更新就成为必要。 也许,不能将所有的标语都清理殆尽,但是,那些凶狠而背离法治精神、公序良俗的标语理应被早日扫入垃圾箱,最关键的是应破除标语崇拜。[详细] |
标语的基层异化直接关系到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标语本质上是一种传播手段,但它的传播具有重复性、直观性和强迫性,常被用来表达政治动向、意志和号召。政治标语可以被看作是政府对民众说的话,而说什么话,怎么说,直接关系到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不终结“精神主义”政绩论,清理标语是虚妄之谈 一是惰政思维,希望标语一出就能达到上可传达中央政策、下可百姓接受的目标,因此在炮制标语时故意注入恫吓之气,以期“不战而屈人之兵”。 让标语口号回归民间,映射社会民主开放程度从政治原理上说,标语口号跟集会演讲、出版书籍、发表文章一样,是言论自由的一种,天然地归属于公民社会。很多人在国外看见人家的标语口号五花八门,机智风趣,也希望中国人能够学习。但这类比较往往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人家的标语口号大多出自民间和个体,所以可以自由挥洒,多元表达,而中国的大多出自庙堂,难免刻板空洞和炫耀权力。你可以看见一个英国人在议会大厦前的草坪上扯着横幅,上书“求求你,让我们的孩子从伊拉克回来吧”,却很难想象落款为“白宫宣”的大幅标语:“当兵不打萨达姆,不如回家卖红薯。”[详细] |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