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千里眼:巡视组派驻各省查贪官
中央巡视组靠什么找出“老虎”和“苍蝇”?
中央巡视组的工作方式主要有接待信访和约谈官员,除了到被巡视地方的下属地区或单位实地考察了解情况之外,巡视组成员也有权调阅、复制相关文件、会议记录,列席有关机关的会议。中央巡视组第二组原组长祁培文曾表示,我们也不像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你犯罪,我把你抓起来,中纪委不能搞这个,中纪委就靠谈话。所以,要说很多贪腐大案的线索都是谈出来的也不为过。
持久战:在巡视省市停留2-3个月
按照惯例,6个地方巡视组中,每个巡视组负责相对固定的省(市、区),以便巡视组可以持续关注、深入了解被巡视地等的情况。称其间会与当地100-200名干部谈话。在较长的巡视时间内,容易反映出现实问题。[详细]
海谈:省部级干部到下岗职工 一个都不能少
中央要求,省级干部全部都要谈话,也要找一些厅级干部、退休干部、企业领导、人大政协干部以及群众逐个谈。中央第二巡视组在一篇经验介绍的文章中说:“下到市(地、州)时,我们还要有选择地找部分老县委书记、县长了解情况,有时还深入到乡镇、农村、工厂,直接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下岗职工的意见。”[详细]
主攻:监督部门官员和退休老同志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第二巡视组曾撰文总结工作方法,介绍称,在个别谈话中,特别要注意那些在专事监督职能部门的同志,他们掌握的情况和线索比较多,且具体而可靠。还有一些刚从各种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由于他们思想包袱轻,顾虑少,了解情况多,谈话中往往能涉及一些重要的、实质性的问题。[详细]
暗访:从群众口碑中了解情况
巡视组的原则是,只要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在不张扬、不违纪、不违法、不引起社会轰动、不影响地方工作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固定形式。必要时,还要采取分散活动的方式,进行明察暗访。
中纪委、中央组织部第二巡视组非常重视从“民间故事”和群众口碑中了解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的情况。“民间故事”往往就是反腐的线索。比如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在倒台前,民间有“副科提正科,得花一万多;正科提副县,得要四五万”的说法。
话外音:李宝金吹嘘能干招致巡视组怀疑
李宝金巡视实际是很讲究技术的。大家向巡视组说话时,有的是直接说,有时还得听他的话外音。有人谈话时,他觉得这件事不是一件什么要紧事,顺便这么说了一下,这就要看听的人有没有这个觉悟,把信息捕捉到。
天津李宝金案就是巡视组在与他进行个人谈话时发现的线索。祁培文说,李宝金跟巡视组谈话时称“来天津你们想办什么事儿就找我,市长办不了的事儿我都可以办”,就是这句话引起了巡视组的怀疑,从而发现了李宝金案的重要线索。[详细]
案中案:上海社保案约谈官员牵出陈良宇案
2005年6月中央第五巡视组结束巡视,不到一年时间社保案爆发。巡视组就是在与上海中层官员的约谈中获得线索,陈良宇案也由此牵出。曾有熟悉上海政情的人士说,在2005年年中的中央纪委、中组部巡视组入沪期间,便有干部举报陈良宇的儿子与陈的秘书。[详细]
返京述职:问题高官严惩不贷
重要材料第一时间反馈回京 统一归档加密
2011年中央巡视组在上海期间,接近巡视组的人士介绍,在每位工作人员完成每天20位接待名额之后,会将材料逐项分类,归档加密。“重要材料也会第一时间反馈回京”。而从联系信箱中取出的材料,亦将被统一收入写有“保密”字样的白色布袋。[详细]
向省内一把手通报情况:曾和陈良宇反映秦裕问题
巡视组还要向被巡视省的两个一把手通报巡视的情况。除他们本人的问题外,尽可能详细地通报巡视中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和问题,使他们心中有数。
2005年下半年,根据巡视成果,中纪委主要领导便向陈良宇反馈巡视意见,指出上海不少干部对秦裕廉政问题反映颇大。但陈仍然坚持己见,在多个场合公开为秦担保,并在社保案爆发前火线提拔其为区长。[详细]
不一棒子打死:省委领导有一般性问题先提出警告
第二巡视组原组长祁培文祁培文曾表示,发现一些干部有苗头,跟某人的关系搞得很铁,或者他生活状况有什么问题,我就找他谈话,改了就好,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就是不改,非要掉下去,那没办法,只能用查案的办法解决了。也就是说,发现一些干部有廉政问题,但还没有掉下去,对这样的人,不是一棒子打死,要给他们提出警告,亮个黄牌,改了就好。比如,涉及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本人的问题,如果是一般性的,经中纪委、中组部领导同意后,巡视组要与他们谈话提醒,引起他们的警惕。[详细]
因巡视发现线索而落马的部分高官
人物 |
原职务 |
判处结果 |
陈良宇 |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上海市委原书记 |
2008年4月,一审被判18年 |
侯伍杰 |
山西省委原副书记 |
2006年9月,以受贿罪被判11年 |
徐国健 |
江苏省委原常委、组织部长 |
2006年1月,被判处死缓 |
杜世成 |
山东省委原副书记兼青岛市委书记 |
2008年2月,一审被判无期 |
李宝金 |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 |
2008年2月,一审被判死缓 |
何闽旭 |
安徽省原副省长 |
2007年12月,一审被判死缓 |
黄瑶 |
贵州省政协原主席 |
2010年12月9日,一审被判处死缓 |
宋勇 |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
2011年1月30日,一审被判死缓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