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索引
南京国有商贸企业改制再次出现重大转折,一度几乎就要具体施行的“1+X”捆绑改制方案近日被叫停。按原规划与中央商场捆绑在一起“整体改制”的南京友谊华联商厦、太平商场、南京商厦等企业将分头进行改制,与中央商场的改制已经不相干。其中原来与中央集团打包改制的华联商厦、市糖烟酒总公司等“X”企业在本月23日,突然在南京市产权交易中心集体挂牌转让。
“X企业”分兵突围
23日晚上起,在南京市产权交易中心官方网站上,一份编号为“宁产交20050027号”的招商信息高挂着。资料第一段显示:根据市政府有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现有南京中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转让其下属南京友谊华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市百货公司(含吴良材眼镜店、百货公司车站商店)、南京市糖烟酒总公司(含南京车站商店、南京太平村食品商店、南京鼓楼食品商店)国有产权(拟转让的企业资产通过资产重组后有增值空间)。
事实上,挂牌的这三家企业原来都是中央集团“1+X”改制方案中的“X”部分,也就是捆绑在中央商场一起的改制的附属企业。据记者了解,早在2002年,南京市成立了“中央集团”,旗下所辖企业包括南京商厦、太平商场、华联商厦、山百大楼、蔬菜公司及市百货公司。随后一段时间,山百大楼和蔬菜公司相继从集团中剥离出去,进行单独改制;南京商厦也在2004年3月份剥离出去,单独在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招商;而原本隶属新百集团的外轮供应公司,因单独改制未果,后来又转至中央集团旗下。
此次挂牌转让的三家企业,从账面资料看,经营状况都不是太好。南京友谊华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为2043.5万元,资产总额为20479.43万元,而净资产则为负的16683.16万元;南京市百货公司主要经营百货、针纺织品、五金交电等商品,资产总额为11672.88万元,净资产为负的3125.88万元;南京市糖烟酒总公司主要从事香烟零售,资产总额为12368.07万元,相比前两家,其净资产较好,为2545.84万元。
有意思的是,太平商场并不在此次挂牌改制的行列。不过记者获悉,太平商场事实上早就做好不随中央集团打包改制的准备,他们也正在积极寻求单独改制的机会。招商信息中,委托方对意向受让方的要求中,除了转让方案需通过企业职代会通过并妥善安置好职工外,还特意注明拟转让企业的经营团队也可参与竞争收购。此次挂牌招商的时间期限为:2005年3月23日至2005年4月19日。
“1+X”的坎坷之旅
2003年5月30日,在南京产权交易中心同时贴出了南京两大国有商贸企业新百和“中央”的“招商信息”,内容都是:受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进行整体改制,现对社会公开招商,寻求合作伙伴。这也就是所谓“1+X”改制的首度公开曝光。根据这个方案,资质好的大国有商贸企业,也就是新百和“中央”,将作为“1”,而体量较小、或者有些债务、经营问题的国有商贸企业就作为“X”,打包起来一起找婆家改制。
当时,根据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打了两个“1+X”的大包,一个是新百集团,以南京新百为核心,旗下包括南京市商贸局下属的7家商贸企业(金桥市场、交家电公司、天环集团等)。另一个是中央集团,以南京中商为核心,有8家企业(含太平商场、友谊华联商场等)。两个集团分别委托上市公司南京新百和南京中商管理,资产则划归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此后,天环集团、酿造公司和外轮供应公司因改制等原因,陆续脱离出了原来的“1”,自己完成改制。
“1+X”方案之所以成了“死局”,关键问题就出在两个“1”上。众所周知,南京新百和南京中商这两个上交所的上市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是商贸流通股中的翘楚,不仅资产负债率指数很优秀,而且各自的经营业绩也是既稳又好。有关主管部门的用意也很明白,外来企业来参加改制,不仅要吃下两个核心企业的蜜糖,同时也要咽下其他不太好的子企业。这样,子企业的巨额债务、富余人员安置等头痛的事情都能一揽子解决。
而实际操作却遇到了问题,参与改制的企业特别是一些私企认为:我要出钱出力来接盘这些包袱,同时要在市场上打拼,不可能做亏本生意,一些“X”企业实在是问题太多太大,从市场经济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来看,都不可能全盘收包袱。很明显,“1”是人人想要,但“X”却有些像烫手山芋。
第一个问题出在金鹰对新百的收购上,金鹰先是收购了除上市公司南京新百之外,全部新百集团的子企业,也就是所有的“X”。但正当金鹰兴冲冲地要顺势接下上市公司的甜果子时,由于涉及到所有“1+X”企业的债务、人员去留、安置费用等具体而复杂的问题,就直接和老企业发生了从观念到运作全方面的对立。最终,在白热化的对抗中,金鹰并没有按时间表拿到“1”。后来的故事就是南京人都很熟悉的,金鹰通过在股票二级市场的大笔收购,强行“买”来了南京新百的第一大股东,但至今也没能完成最终的并购。
有了金鹰的经验和教训,另一家民企江苏雨润在收购中央集团时,做法就更具有挑战性,雨润自始至终就没理那些“X”的茬,一上来就直接在股票二级市场收购南京中商的流通股,并且一举获得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南京市有关部门订立了“1+X”的改制规则,但很遗憾,民企们不理会这一套行政指令,他们的做法是以《证券法》和股市相关的管理条例为准则的,在法理上远比“1+X”有效力。
“退堂鼓”酝酿已久
事实上,从2003年“1+X”改制方案出台以来,其中的“X”部分就一直在“进进出出”。相关部门一直强调,如果是“优质”资产,能自己找到出路,就鼓励其单独改制,比如山百最早剥离出来成功实施了改制。后来,南京商厦也单独挂牌改制。剩下的都是一些特困企业,总的负债额高达四五个亿。
在随后的推行过程中,该方案更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所以,现在的全面推翻不是一个临时决定,而是有关方面深思熟虑的结果。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去年底,负责“1+X”方案的相关部门内部也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应当继续推行,适当的时候老大老二可以坐下来谈,所有问题都可以协商;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以中央集团为例,既然雨润已对“1”部分进行并购,“X”部分就应当分拆挂牌转让;还有意见认为,国企改革政策已发生变化,并非所有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都必须退出。
果不其然,从今年年初南京市召开的几次关于改革的大会上,就已经可以嗅出“1+X”方案开始失宠的味道。据中央集团旗下的一家商场的老总透露,早在今年2月份,南京市就专门召开了一次企业改制大会。会上相关负责人强调,鉴于目前的现实,国有资产可以不退出商业流通领域。会上对“1+X”改制的方案也重新作了说明,“X”部分不再强行要求随“1”打包进行,有条件与有机会的均可以单独改制。
今年3月初,南京市商贸局专门召集了市内各大商贸流通企业,进一步传达市里关于企业改革的精神。
记者在上文提及的那位老总的办公笔记上看到,“国有股不退出商业领域”和“‘X’部分企业各自分兵突围”被其作为“原则性的条款”记在上面。在该企业内部召开的干部大会上,这位老总又将这两条明确地传达给了下面的员工。这位老总向记者表示,“分兵突围”尽管有一定难度,但毕竟可以不再看“1”的脸色行事,这种形式他们能接受。
国有资产不应全退
对于国资是否一定要退出商业流通领域的问题,记者曾经采访过研究商业多年的南京财经大学的陶用之教授。
陶教授认为,国有资本不应完全退出南京商业领域。“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不是意味着全部退出”。陶教授翻阅了年鉴用数字说话:“2003年南京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当中,国有资产完成的销售比例仅占14.95%,但国有控股企业全年上缴的税收却占57.3%。这样的数据对比已经说明国有资本虽然在商业流通领域的比例变小了,但经营情况却非常好。这样看来,国有资产在商业流通领域根本不应该一退了之”。
南京市国资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对快报记者表示:现在看来,“1+X”有点一厢情愿,在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民企在二级市场收购违法的前提下,他们成了两个“1”,也就是两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情况,只能被视为既成事实。
在这种事实面前,“1+X”既没有施行的可能,也没有施行的必要了。所以,现在让这些“X”们自己分头改制,是一种切合实际的做法,当然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快报记者 陈初 石成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