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日子里,爱泼斯坦多次深入抗日前线和根据地采访。到了1944年的5月,爱泼斯坦还作为中外记者团的一员,来到延安采访。在这次为期近半年的采访活动中,他见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
而且,经过爱泼斯坦改写,新华社在延安向全世界播发了第一条英文新闻稿。
到了1945年,在同行中已经颇有名气的爱泼斯坦前往美国,任纽约《联合劳动新闻》总编辑,一去数年。
让爱泼斯坦遗憾的是,他没有亲眼看到新中国的成立;而让他兴奋的是,他却能为新中国做点什么。1951年的夏天,爱泼斯坦和夫人邱茉莉克服了重重阻力,先由美国转道波兰,再从波兰回到了北京,参加新中国的一份对外宣传刊物——《中国建设》的创刊工作。
这一来,爱泼斯坦就变成了真正的“中国人”,在1957年,周总理专门批示,同意爱泼斯坦加入中国籍;到了1964年,爱泼斯坦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化大革命期间,爱泼斯坦同样未能逃脱厄运。“文革中很多‘红卫兵’组织请我去参加他们的集会或者在会上讲话,希望借此显示国际上是同情中国这场革命的。对于这类邀请我一般都会参加,只有一次我拒绝了——有一群红卫兵要把刘少奇‘揪’出中南海,邀我同去……”
因为爱泼斯坦的这次拒绝,为自己招来了厄运。不久,他和夫人邱茉莉被“四人帮”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关进北京秦城监狱,一关就是5年。
即使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爱泼斯坦仍坚定他的信仰,他在自己的回忆录《见证中国》当中写到:“我从没有想过把离开中国作为一条出路。到了国境的那一边,在怀有敌意的新闻界面前,捶胸顿足地背弃我长期的信仰,然后在资本家的餐桌上赴宴享乐,这是我曾说过的抛下红旗、表示‘改悔’的逃兵表现。我对自己起誓:我永远不会那样做。”
直到今天,这位年过九旬的传奇老人,普通一兵,还在为着中国的事业而奋斗。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斯坦”,共找到
3,819,13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