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5日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犹太人,1915年出生在波兰华沙,两岁时跟随父母移居中国,其后,他就在中国这块东方土地上成长、学习、工作、成家立业,并且加入中国国籍,做出了他人不可能取代的业绩。在二十世纪的风云时代里,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五岁就开始新闻工作生涯的爱泼斯坦,目击、报道、观察、并且深入地分析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
坚持社会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与观点的父母对他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深刻了影响。加上广泛的实践、勤奋的学习,使他早日快速成长起来。
中国人民百年来的苦难与抗争,使他逐步走上了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的道路。三十年代,中国青年学生与广大群众抗日救国大潮汹涌澎湃,震撼人心,点燃了他内心酝酿已久的激情,决意投入这一伟大事业,尽可能为之做出贡献。
他深入前线和革命根据地作现场采访,向世界各国真实报道了中国人民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英雄事迹。1938年秋,他参加了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从事国际宣传工作,为广泛争取国际上对中国进步事业的了解与支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抗日战争末期,他和前妻邱茉莉前往美国,同进步人士一起为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为加强美中人民的友谊,积极参加了当地的活动,做出颇具创造性、开拓性的努力。例如他把《黄河大合唱》译配英文歌词,用多种乐器演奏,使这部音乐作品深深地打动了美国人的心,从而更加尊重和支持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新中国建立以后不久,他们回到北京协助宋庆龄创办《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杂志,对外报道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变化,以增进世界人民对新中国的了解和友谊。在过去五十年里,他还密切关注着中国整个对外传播事业,并为它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作为杰出的新闻记者和作家,爱泼斯坦足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并悉心研究中国历史和社会,以他的革命激情和勤奋耕耘的精神,写下了一部部颇具影响的著作,其中包括《人民之战》、《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解放》、《西藏的转变》、《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为了写好西藏这部有历史意义的巨著,他在三十年间不顾高原的艰难险阻,四次入藏,进行长时间的采访,十分感人。为了完成宋庆龄传记,他更以惊人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足足花十年工夫,写出了这部杰出的著作。在这部传记中,这位伟大女性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他的最新著作是他自己的回忆录《见证中国》,他以独特的视角见证覆盖了百年来中国的历史沧桑。在这本书里,他说:“在历史为我设定的时空中,我觉得没有任何事情比我亲历并跻身于中国人们革命事业更加美好和更有意义。中国人民占全人类的五分之一,在整个世界的命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常说:“我走的是一条奇特的道路,从国际主义到爱国主义。”
我已九十二岁了,只有一眼还可用来看书。但拿到《见证中国》,我简直一开卷便放不下了。书中处处闪着智慧的火花,给人启迪,给人激励。中国革命事业从来不是平坦大道,经历过许许多多曲折与艰难。在“文革”中,爱泼斯坦和邱茉莉也吃过很多苦头——在秦城监狱被无端关了五年。但他被释放出来不久就上班工作。关于那一段苦难,在朋友面前从不提起。对中国,他真是一往情深,无怨无悔的!
在这里,对热爱爱泼斯坦的朋友,无论长幼,如还没有机会读过《见证中国》,我愿很真诚地建议你们抽时间浏览,如何?
我和爱泼斯坦的首次见面是在1944年的延安,我和他都是斯诺的朋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又有过长期合作的经历,我们是亲密的老朋友了。祝愿他像他回忆录最后一段中所说的那样,十年后继续写出他的“夕阳之歌”的续篇。我能为在他九十大寿时写下这段文字,感到特别高兴和荣幸。
作者简介 黄华: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国务院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长,中国福利会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主席、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等职。(供稿《今日中国》杂志)
中国网 2005年4月5日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爱泼斯坦”,共找到
10,68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