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英雄之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期
民主
■ 风云时代 随着二零零三年底深圳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和二零零五年初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的召开,曾为之骄傲的“速度深圳”成为过去,落实科学发展观便成了下一章节的主旋律。如何唱好主旋律?在深圳,有一股民间声部,他们的发声或低沉或高亢,让这首曲子充满弹性和空间——为体察民情,杨剑昌在办公室接访市民;为赢得选举,肖幼美“为自己贴海报”加大宣传;为传达民意,李红光自费买广告找代表……有一点可以肯定,任何人与事都不完美,而先行者的功过,就留予后人评说。
●论个性:
“我只是个小人物,但天生犟脾气,从小就好打抱不平,眼里揉不得沙子,见不得不公平的事。”
●论家教:
“我父亲这样告诉我们兄弟姐妹:群众有事找到我,说明信任我,我忠诚奉献,为民讲真话、办实事、办好事,将来社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我希望像父亲一样为民办事。”
●论资格:
“作为人大代表,不代表人民你代表谁?”
●论恐吓:
我杨剑昌不管过去、现在、将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动摇,只要命有一条,脑袋有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斗争到底。
杨剑昌说,他所经历的不单是白天吃不下、晚上睡不着的折磨,有时还要冒着牺牲身家性命的危险。但是,他不后悔。
杨剑昌:1994年进入深圳罗湖工商分局消委会工作,2000年4月当选深圳市人大代表,200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0年中成功处理3000多宗消费投诉,涉及消费者达20多万人,涉案金额近80亿元人民币,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4亿元。
2003年12月的一天上午,记者接到一个不太熟悉的电话,“我是罗湖区消委会的杨剑昌,听说他们要告你啊,让他们告大一点,我有一大摞他们那个部门被投诉的材料,为什么这样立项,为什么这样审批……凡是侵害公众利益的事,我就是要一捅到底,不要怕!”杨剑昌声音沙哑,但音量很大,而且句子中夹带少量脏字,情感充沛,一听就是仗义执言、疾恶如仇的火爆脾气。
记者之所以会接到被深圳民间誉为“维权斗士”的杨剑昌的电话,得从之前的几天说起。景田片区业主反对建设香梅北环跨线桥,与有关部门协商无果,业主们一商量,“得找杨剑昌”,“现在是新社会,人民要请人大代表出头,不管是民是官,大家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走合理合法的渠道争取公众利益。”
在罗湖区消委会,业主代表们挤在杨剑昌和其他同事共同工作的办公室里。杨剑昌椅子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大大的“剑”字,“剑”字的那一竖钩锋芒毕露。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这位“维权斗士”——花白的头发,瘦小的身躯,穿着消委会的制服,脸色不太好,看起来很疲劳,似乎有忙不完的工作。
他为什么会选择做“斗士”,图什么——这是记者当时看到憔悴的杨剑昌,以及他身后那幅透着坚定之气的“剑”字的感受。而这样的视觉冲击在不久前的《南方都市报》的封面上再度出现:2005年8月3日,作为人大代表,杨剑昌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访,而后为了查黑水厂,这个外表丝毫不“草莽”的“老头儿”居然翻过2米多高的铁门……这么多年来,杨剑昌的主张没变,还是这个脾气。他说,越来越多的百姓敢为自己正当的权益说话了,这样的觉醒是个好事,而作为人大代表,不代表人民你代表谁?
“我只是个小人物,但天生犟脾气,从小就好打抱不平,眼里揉不得沙子,见不得不公平的事。”杨剑昌这样解释他行为的根源,“我父亲这样告诉我们兄弟姐妹:群众有事找到我,说明信任我,我忠诚奉献,为民讲真话、办实事、办好事,将来社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我希望像父亲一样为民办事。”
2003年的一天,一位女老师拿着一个新买的、断了弹簧的塑料红发夹,来消委会找杨剑昌,说:“老杨,我前几天在友谊商城花6元钱买了这个发夹,第二天弹簧就断了,我去了3次商城,要他们赔退,他们就是不赔不退。”杨剑昌说,“我听了很感动,这位老师为一个6元钱的发夹跑了3次商城,这不是老师小气,而是她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要是为了6元钱,连跑3次路的车费都不够,她要索回的是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对她说,‘好,明天我和你去商城索赔’。”
后来,杨剑昌先后6次去商城找经理,次次扑空,第7次才找到。经理听了杨剑昌的诉说也很感动,当下拍板说:“你为她跑了7次,我赔她6个发夹,另外补偿她50元车费。”当女教师从杨剑昌手中接过6个发夹和50元车费,激动地对他说:“你为一个发夹跑了7次,真是消费者的‘青天’!”杨剑昌说,这桩小事让这位教师感动了很久,后来她花80多元钱做了一面锦旗送到消委会。“我认为她虽然感谢的是我,但内心一定会感谢我们的政府,因为我是一个公务员。我拿着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就有责任为消费者讨回公道。”
“在多年的维权工作中,他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无私奉献,不怕不法分子的威吓,不畏维权路上的艰难险阻。”这样看似空洞的字眼,却是杨剑昌的日常生活——
依法行使一个公务员的职责有时候不是那么简单的。奸商靠坑蒙拐骗赚钱,你要保护群众利益就肯定会得罪他们,所以你与他们的斗争有时是你死我活的。杨剑昌说,他所经历的不单是白天吃不下、晚上睡不着的折磨,有时还要冒着牺牲身家性命的危险。
“1997年到2000年这3年的斗争中,我几乎把命都搭上了,差点被人用车撞死,3次病倒住进医院,8次被泰明公司告上法庭。父亲得知我被告上法庭、被索赔1700多万元,急得发了重病故去,而我竟没能在父亲去世前见上他一面……我在处理案件期间,两次遭到黑色和蓝色小轿车的撞击,靠警惕心才避免了两场灾难的发生……我杨剑昌不管过去、现在、将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动摇,只要命有一条,脑袋有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斗争到底。”
如果说,杨剑昌用自己的命为消费者“斗争到底”,是他作为一个消委会工作人员、一个公务员的本质所在,那么2000年4月杨剑昌当选为深圳市人大代表后所做的,就更加值得思考。但是,当群众的利益与有关部门的决策发生了冲突,谁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个权怎么维?
时间再次转回2003年12月,景田片区居民到杨剑昌办公室抗议修建香梅北环跨线桥的那个下午。国土规划部门认为,修建香梅北环跨线桥是解决梅林出行难最有效的办法,但景田片区居民则认为,增加本没有的规划,居民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
差不多两年过去了,那个下午,在挂着“剑”字的办公室,杨剑昌与记者之间围绕“大我与小我”的对话片断,依然清晰——
“有关领导对变更规划的解释是‘与时俱进’,你对此怎么看?”
“这不是与时俱进,而是修修补补的短视行为。要从梅林内部根治,再谈修不修桥的问题。”
“有关部门领导也表示过,城市道路要成网,香梅业主是否应该做到‘小我服从大我’。”
“‘小我服从大我’是我党的宗旨,不能改变。但在这个具体问题上,首先要分清谁是‘小我’,谁是‘大我’。如受到伤害的众多百姓,他们就不能被称为‘小我’。”
“有关部门表示,这一方案的确定是符合法律程序的。”
“问题是权力太集中。制订方案、把关、监督,都集中为一套人马是不行的。”
对杨剑昌而言,一个角色是政府公务员,而另一个角色则是人大代表。前一个是拿纳税人的钱,为百姓干事,而后一个则要更多地替老百姓反映问题,甚至是给政府部门提意见——这二者之间没有本质区别,但其中微妙的关系,却把杨剑昌——民间维权斗士——挤在了中间。
2005年4月27日,“杨剑昌炮轰市消委会”事件把民间力量干预现行体制的矛盾明朗化,一层窗户纸被捅破,说杨剑昌是“英雄”和说杨剑昌“神经”的人都更多了。
杨剑昌在罗湖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连任深圳市第四届人大代表仅一周,4月26日,公开与深圳市消委会叫板。他奔走于深圳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纪委等主管部门,为了送一期“简报”。“简报”主题为《罗湖区消委会遭遇深圳市消委会通报报复的真实情况》,对深圳市消委会提出八大疑问。杨剑昌认为,深圳市消委会的简报矛头直指自己,原因是对他一贯以来的监督批评怀恨在心。而深圳市消委会副主任则明确表示,“通报”的目的是使深圳市两级消委会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并非指桑骂槐。
回顾杨剑昌揭过市消委会的“短”,哪项都不轻——11年未换届、招聘工作存在暗箱操作、2004年的“3·15”活动涉嫌捞钱……虽然市消委会对以上质疑一一作答,并表示“将严肃、冷静、认真对待,并接受媒体监督”,但杨剑昌表示,他提出的问题有凭有据,有人举报。深圳市监察局后来介入调查,并明确答复:我们已商告市消委会要加强“3·15”活动的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有政府工作部门参与的活动,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让群众和企业满意。
一场风波是否已被时间的尘埃掩埋也许并不重要,但这个事件,却显现了人大代表对政府部门的有力监督。
今年8月3日,杨剑昌首次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开始接访市民,近200名反映“老大难”问题的市民要排队拿号。市民反映的问题很多是多年得不到解决的,面对市民期望的眼神,杨剑昌坦言,感到会“麻烦”不断,但面对能否解决问题的质疑,杨剑昌显得比较有信心,更激昂地说,人大代表不是软弱好欺负的“病猫”。但是,“解铃还需系铃人,我设接访室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力,最终还是应该交由相关的政府部门处理。”
深圳人也不是“病猫”,他们从中国甚至世界的各个城市,带来敢于面对现实和争取民主权利的气质与行动力。而深圳能否利用民间高涨的参与健全民主、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使社会更和谐地发展?
■ 同领风骚
网络谏客:呙中校
呙中校:1975年生。2002年11月16日,以网名“我为伊狂”发表1.8万字的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旋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2003年1月19日,与时任深圳市市长的于幼军对话,共同探讨深圳的定位与未来。
呙中校到深圳的最初,没有什么浪漫想法或宏伟打算,只因为在武汉失业后实在找不到工作,甚至摆摊的权利也被剥夺,最后只有抛弃武汉。他在深圳谋职受过骗,度过了动荡不安的两年。
2000年,书生气十足的呙中校开始将个人命运与城市命运结合起来,开始审视和考虑他们的未来。两年时间,他搜集了大量深圳发展各方面的资料。厚积薄发,终于,2002年岁末《深圳,你被谁抛弃?》1.8万字长的网文,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发表,署名为“我为伊狂”。呙中校引爆了深圳人对深圳经济特区前途思考的集体意识,引发了一场有关深圳和深圳人的大讨论。在国务院调研小组、市长于幼军召见他平等对话后,呙中校以“网络谏客”、“深圳民间谏客”身份被人们所熟知。
网络使呙中校一夜成名,在与市长见面时,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金城和老亨,从此,呙中校成为“因特虎三剑客”之一。
呙中校赢得了名气,但是并不像很多人想像的一样,名和利可以双收。《深圳,你被谁抛弃》一文,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直接的好处与坏处,只是让他真正出名了。
之后,呙中校进入到百仕达地产。在一段被认为是极其风光的生活后,现在他作为香港某周刊的编辑,过着平静的生活,仍旧写有感而发的东西,做一些自我表达。
积极参政:李红光
李红光:深圳市民,今年5月在本报刊登广告寻找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请他们把她搜集到的12条建议反映给市两会。广告刊出后,在深圳及各地引起广泛反响。
“深圳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四届政协一次会议召开在即,我收集了反映民生及个人建议十多条,希望通过你们在‘两会’期间提出,有意者请与我联系。”2005年5月23日,深圳市民李红光在本报刊登广告——《致深圳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公开信》,当时她自费10770元。李红光创造了中国第一则“为自己的建议征召婆家”的广告,也成为中国第一个“以在新闻纸做广告的形式,来和人大、政协作意见的传递与沟通”的公民。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借此创造个什么中国第一,我不是那种标新立异的人。”李红光说,“我觉得我这个钱(广告费)花得有意义,你叫我花1万块钱去买衣服、买首饰,我不一定开心。”她搜集到的建议涉及降低的士起步价、建立公平社保、打破管道煤气垄断等方面。
广告登出第二天,深圳市有关领导点名让市人大代表杨剑昌接下有关民生的建议,并按程序提交到深圳市第四届人大会议。5月26日下午,深圳市委、市政府派代表接下李红光的全部建议。
海报竞选:肖幼美
肖幼美: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高级会计师。2003年3月,参加罗湖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自制竞选海报争取支持。此举开创国内先河,她立即成为新闻人物。
2003年3月,罗湖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进入候选人提名阶段,天景花园及附近小区居民一致推荐肖幼美为12选区候选人。已经身兼高级会计师、市人大代表和深圳市中院廉政监督员等数职,肖幼美决定再次参选。
选区内有800多名选民,其中90%以上是单位选民,而推荐肖幼美的选民多是退休、失业人员,一共只有30多人。她显然处于弱势。“如果我不主动去做工作,肯定要被差额掉。”
在参加了一场候选人与选区选民直接见面会后,肖幼美连夜收集自己担任市人大代表期间的新闻剪报,制作了6张彩色竞选海报。她还打印了3页纸,自我介绍担任市人大代表以来的表现,承诺当选区人大代表后为选民更好地服务。
不过,正如肖幼美所料,她最后还是被差额掉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她得到了191票。
此后,在深圳市各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出现了让政府部门始料未及的新现象:正式候选人要求向选民演讲、非正式候选人贴出竞选海报、选民要求罢免新当选的人大代表、被酝酿掉的代表候选人状告选举机关。
肖幼美几张小小的海报,引发了2003年的“深圳竞选风云”。
主笔:本报记者 温元元 采写:本报记者 方常君 见习记者 梁朗然 王莹摄影:本报记者 韩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