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卫毅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8月27日在南通举行的“宏观调控下的江苏地产”论坛中坦言,我国房地产业中、长期看好不会改变,未来市场房价不会下降。他同时表示,房地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单纯依靠行政方式解决房价是行不通的,依靠大量提供土地来平抑房价也是行不通的,房价要按照市场规律办。(9月6日《新京报》)
纵观建设部这位专家的宏论,可谓为当前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又添了一把干柴。只可惜,这把干柴让老百姓忧心,对房地产商来说却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我国房地产业中、长期看好不会改变”,这个毋庸置疑。对老百姓来说,也仅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没有人会怀疑未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作为建设部的政策研究专家,理应研究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形势,剖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要提出如何遏制、化解房地产风险的对策。
“未来市场房价不会下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观点。前不久,福州市率先公布对房地产行业的有关统计,指出房地产利润平均在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0%。如此之高的利润,人们完全有理由质疑:房价凭什么不能降?是不能降,还是不愿意降?这恐怕是最为核心的问题。此外,“房价要按市场规律办”,这话本身也并没有错,但问题是房价必须以规范的市场为前提,不规范的市场只能带来超高的利润,制造房地产市场的不和谐。比如,据报道,在美国一套普通住宅,大约等于城镇居民3~5年的收入,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大约是10~15年。一般房价冲到户均收入6倍左右的区域被经济学家称为泡沫区。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10至20倍。这说明中国居民所承担的购房压力已经远远超出发达国家所承担压力的数倍。这不是泡沫又是什么?
“房地产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个观点也值得商榷。什么是支柱产业?哪些行业能够成为支柱产业?房地产能不能作为支柱产业?这些问题都值得重新认识和界定。不可否认,房地产在经济生活中的确有效拉动了内需,在某种意义上讲,也的确起到了支撑宏观经济大桥的某个“桥梁”作用。但是完全依赖房地产是不现实的,作为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这样的支柱我们还能依赖多久值得怀疑。况且,住房既是消费品,也是必需品,其中还应当涵盖国家的福利,让居者有其房,才是人本的最大化。住房不同于汽车、彩电等生活消费品,只有住房得到最大改善,老百姓安居了,才能乐业。如果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作为聚财、敛财的工具,就会扭曲房地产的原始功能和价值,沦落为赚取高额利润的机器,而不是人民大众迫切需要的“安乐窝”。
据报道,国际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最近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有两个泡沫:一个是需求方面,向沿海城市的移民潮增加了对房产的需求,导致大量投机。第二个泡沫,则是由供应过多引起。一些没有经验的开发商大量借钱投资,建的房产项目却无人问津。报告中惊呼:人均收入不到美国1/30的中国购房者,正在负担着和美国人一样高的房价!这样高的房价最终能坚持多久,我们拭目以待。对于国际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我们不可全信,但绝对不可不信。笔者以为,基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敏感形势,建设部专家的坦言是极为不妥的,明眼人一看就知,这是在为房地产商撑腰、打气。而对老百姓来说,其中隐含的寓意则是:人家建设部的专家都说了房价不会降,说不定还涨呢,赶紧“拉饥荒”买房吧。
说实在的,和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一样,笔者对目前房地产市场很是无奈。有钱人可以囤积好几套房,住一套、出租一套,甚至早早给孩子准备了一套。而普通老百姓却为一套房倾注了近乎一生的心血,甚至还要再“拉饥荒”若干年,不得不勒紧裤带过日子。要是按专家说法,房价还要涨,叫百姓如何过日子。
对于房地产市场,应当反思多于肯定,分析多于结论。房地产市场既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也需要国家大政上的宏观调控,这是保证房地产市场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否则,完全依赖市场,就会把国家赋予百姓的住房福利、社会公共福利吞噬掉,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房地产商一夜暴富的神话,活脱脱地展示出“富了我一个,亏了千万家”的尴尬场面。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房地产市场”,共找到14,515,39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