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冲突
作为一个比较典型的美国文化元素,迪斯尼乐园的驾临香港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文化影响?
迪斯尼国际公司总裁安迪·伯德则以迪斯尼品牌进入中国几十年来的商业成功为例,指出美国娱乐企业应稳扎稳打,重视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工作。
伯德向参加研讨会的主管们介绍了迪斯尼几十年前把动画片《白雪公主》介绍到中国以后在当地市场上取得的成功,包括电视上放映的迪斯尼动画片、大量销售的迪斯尼杂志、成功举行的“冰上迪斯尼”巡演等。
他说,迪斯尼成功的秘诀是:不急于求成,同时给予中国本土的高层管理人员自主权。“我们试图建立一个中国的迪斯尼公司,而不是迪斯尼中国公司。”其实除了乐园之外,迪斯尼近20年在中国内地始终是有条不紊地前进的,从卡通形象、电影、书刊,世界娱乐王国已经缓慢地渗透进入中国文化的大多层面,中国人对于迪斯尼的进入早已具备了相当的文化心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教授认为,迪斯尼选择香港作为进入中国的一个过渡是很有前瞻性的,“因为作为一个特殊的亚文化区,香港是典型的汉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区,因此其城市包容性强的特点十分突出,作为一种典型的美国文化元素,迪斯尼乐园直接进入中国可能稍显局促,但是以香港文化作为其进入中国的过渡期显然是一个好的选择。”
而对于中国是否需要迪斯尼乐园的问题,陆学艺认为,作为一个商业品牌,其决定性因素显然不在于文化的冲突而是投资方对于市场的把握。
张淑华坦言,把嘉年华引入中国之后,她曾经考虑过一些中西文化并存和外来文化本土化改造的问题,但由此产生的问题却是她始料未及的。
2004年嘉年华初到北京,由于时间仓促,选择了麦当劳作为餐饮的合作伙伴,这一纯粹的西方组合的结果是双赢。今年二次进京,张淑华开始考虑与本地文化的结合问题,餐饮方面很快就确定了具体的方案,于是在西方狂欢节的嘉年华中出现了一条中国小吃街。“本来以为打着中国饮食的旗号会带来很好的市场反应,但事实确实小吃街上门可罗雀,很多游客甚至要出去买麦当劳。”
张淑华感慨万分,“看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程度了。”
从麦当劳到肯德基,从白兰地到轩尼诗XO,从可口可乐到雀巢果汁,这些跨国公司的商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中国人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一代人,已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的文化观念,成为这些文化商品的忠实的顾客。文化的差异似乎已经不能成为选择商品的障碍,作为一个纯粹的舶来品,嘉年华近两年在国内的大放异彩也为迪斯尼的最终登陆提供了可能与心理准备。
人们曾经津津乐道迪斯尼乐园在中国发展的南北计划,即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分别兴建迪斯尼乐园,而同样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区,两个城市的城市特征又是如此的相像。但当香港迪斯尼已经浮出水面,上海仍在扑朔迷离中。但随后迪斯尼将其中国总部由香港迁至上海似乎又向人们昭示着什么。
世界之窗中“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微缩景观是开放之初国民渴望了解世界的见证。
主题公园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舶来品,这种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在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闲暇生活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本刊记者/常晟 特约记者/沈威风)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迪斯尼”,共找到2,391,883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