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骗术又登场了。最近,央视记者以亲身经历揭露深圳一些旅游团以低价为诱饵把游客拉到香港买高价货。这样的手段既不新颖,也不高明。旅游管理部门一直都在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的恶意行为,也经常揭穿骗局提醒游客注意。
要说明这个问题,得从旅游消费的特点谈起。在旅游消费中,游客身处陌生的环境,极易陷入信息不对称的境地。另一方面,旅游产品的买方数量巨大、极其分散。要把旅游市场的任何动向及时充分地知会到每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实现;游客再怎么做足功课、遍寻攻略,也不可能全副武装地去旅行。因此,只要信息渠道稍有不畅,就可能有人上当受骗。
可见,政府管理旅游市场,如果想把问题解决在源头,就必须把消除游客的信息不对称当作头等大事加以解决。要把政府的公开信息和风险提示,像骗子公司传递虚假信息一样,精确传递到那些需要帮助的游客手中,而不是随便在报纸上一登,就算履行了政府职责。
深圳市消委会曾接到这样一则投诉,外地到深游客在世界之窗游玩时遇上“黑导游”,后者声称“只需支付100多元,就可以到中英街购物和游玩大梅沙。”消费者信以为真,按照要价付款。谁知到约定的第二天,却再也联系不上该导游。那么,在这些游客集中场所,在已经发现的经常有游客上当的地方,如果有旅游部门的指引和提醒,有正规旅行社提供服务,骗子就难有可乘之机了。
游客的流入渠道和流动范围其实有规可循,在这方面做足宣传工作,相信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有一次去香港,刚过关,就有香港旅游局的工作人员递上小册子,除了介绍香港景点外,还有非常实用的购物指南,包括如何识别有信誉保证的商家和遇上纠纷后如何向政府监管部门求助。而为了保证游客的利益和维护“购物天堂”的美誉,香港推出了“优质旅游服务计划”,贴有“优”字标志的商户必须商品明码实价、货真价实。此外,团体游客由导游安排带往香港旅游业议会登记店铺购物,可享受14天百分百退款。这些措施无一不是为了扭转游客的信息劣势和维权劣势。而此次骗局中高价买了假珠宝的游客,全都是未获香港旅游部门认可的店铺中购买的。
面对骗子的精准营销术,管理部门也要有精准的宣传术。否则,管理部门就算说得再多、做得太累,一旦骗局发生,公众首先质疑的仍是他们的工作成效。而改变游客的信息不对称地位绝非一时一日之功可以完成,应该在传播时间的持续性、传播渠道的固定性、传播内容的明确性上下功夫,让人们一旦有出游要求时,很方便地就知道哪里有正规服务、知道怎样维权。
当然,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做的努力都只是搞好旅游服务的事前防范,我们还需要事中的监管和事后的惩罚。而事前防范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它能有效减少骗案发生,也相应降低了事中和事后监管成本;另一方面它能增加游客的满意度,提高城市的美誉度,从而吸引到更多的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