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不是导致性别比偏高的必然
资料图 |
记者观察:性别比失衡现象与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吗?
张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经济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还有文化原因,以及现实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的原因。转变“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统生育观念,是一场移风易俗的深刻革命。这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我们不要不切实际地幻想能一蹴而就。中国的发展很不平衡,各省(区、市)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本地的计划生育条例,总体说,是符合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基本思路的。
记者观察:人口计生工作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您认为农民群众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新型生育观念?
张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这些改变对促使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必须承认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在转变群众传统生育观念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正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出生人口发展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进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需要指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与性别歧视有着强烈关联,但是性别歧视的问题绝不是单纯地表现在出生人口性别比一个方面的。对目前农民群众消除“重男轻女”传统生育观念、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程度,不可估计过高。举几个近期我们在调研时发现的例子就会发现,群众“生男偏好”的潜意识还是相当顽固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有个女子已经生育两个女孩,却一直不愿意落实绝育措施。她对我们说:农村没个男孩不行,女孩长大要出嫁,发家致富和养老全指望男孩,所以全家还希望生个男孩。在安徽省临泉县走访一户农家时,户主人说:不管国家有多少奖励优惠政策,我也要生个男孩。像这样的群众,在农村地区并不鲜见,特别是在“双女”家庭中还占有很大的比例。
记者观察:作为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行政管理部门,你们近年来是如何引导农村群众减弱并逐步消除强烈的生男孩愿望的?
张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国家人口计生委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24个县开展了“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国家人口计生委及有关部门、省市及单位先后组织了专题培训班,举办了关爱女孩行动高层论坛,开展了“关爱女孩万里行”活动,在首都北京18所高校征募关爱女孩青年志愿者等等。国家人口计生委还力求通过宣传倡导、利益导向,引导人们转变“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通过加强对孕产妇产期的监护和保健咨询服务,减少意外妊娠;倡导住院分娩保证母子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通过建立健全对可以鉴定胎儿性别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的管理制度,严肃查处“两非”(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等一系列措施,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势头,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福建省安溪县发动副科级以上干部与“女儿户”结对子,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提高家庭收入,大大提高了“女儿户”在村子里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坚定了他们实行计划生育的信心,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2006年,关爱女孩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
去年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人口计生工作要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实行转变的要求。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由控制数量为主向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强调国家利益向兼顾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转变。工作方法由行政制约为主向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和综合施治转变;由注重完成人口计划向注重提高群众满意度转变。标语口号的内容更加人性化、理性化、规范化,更加符合群众的需求,语言更加亲切、温馨,内容兼顾群众的生育权利和义务。近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清理、规范、更新人口和计划生育标语口号,其中也包括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相关的标语口号,比如“男孩好女孩好,比例和谐更美好”“男女平衡家家乐,社会和谐代代兴”“自然和谐创造美丽世界,性别平衡构建幸福家庭”等一批内容规范、用语亲切的标语口号。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新的标语口号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工作,通过标语口号激励民众、凝聚民心,使党的政策更加深入民心,成为民众的一种集体意识,收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