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6月11日电(记者 梁冬)近日,哈尔滨个人合作建房联盟倡议者葛建军对外宣布,哈尔滨个人合作建房联盟已经与当地的一家开发商合作拿到了土地,目前正在与建筑商商讨建设细节,如果一切顺利哈尔滨首个合作建房项目不日即将破土动工。
葛建军领导的哈尔滨个人合作建房联盟一直号称“我的房子我做主,我建我房”,并希望“通过个体消费者的联合,在房屋定价上与强势房地产开发商争夺更多话语权”。他对首个个人合作建房项目信心十足,但在尝试了多种建房方式之后,葛建军宣布的这一建房模式却加深了人们的疑惑:既然是个人合作建房,为何要联手开发商?这种团购式的合作方式能否真正实现“我建我房”的目标?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合作建房事业到底路在何方?
个人合作建房蹒跚起步 最终联手开发商 “合作建房绝不是空想,而是百姓针对高房价的一种现实选择。”对于合作建房的可行性,倡议者葛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信不疑。
葛建军的“合作建房”情结最初源于他个人的买房经历。
今年36岁的葛建军,大学毕业后曾在一家国企工作。2003年,他辞职创办了一家小型计算机公司。当他准备改善一下居住条件时,他才发现房价实在太高了,普通工薪族很难承受。不仅自己如此,周围的很多人在买房时也都有类似的烦恼。恰在此时,国内一些城市先后出现了“合作建房”组织。看着不断上涨的房价,葛建军萌生了在哈尔滨开展合作建房的念头,因为大家有一个共识——自己建房,可以挤出商品房房价中的水分,将房价压到最低。
2007年4月,在哈尔滨市召开的一次大型房展会上,葛建军打出了“哈尔滨合作建房见面会”的标语,他的提议得到很多人的响应,很多市民报名加入了他的“合作建房群”。大家在一起研究政策,出主意,学习其他城市合作建房的模式。
通过尝试多种建房方式,哈尔滨个人合作建房联盟最终采取了见效最快的建房方式:与开发商合作,先取得土地。葛建军认为,这种合作建房方式不仅工期短,还可以让开发商省去了销售成本、贷款成本、宣传成本及团队管理成本等,因而能大大降低购房成本。
葛建军表示,他们目前选择的地块虽然不是哈尔滨市区繁华地段,但在二环之内。在市区商品房每平方米均价已达到3900元,二环内难觅每平方米4000元以下的住房的情况下,他测算他们合作建房比开发商开发的楼盘房价会下浮30%左右,即使达不到市场价的70%那么低,但做到市价的80%还是很有可能的。
联手开发商是变相团购? 尽管葛建军一再表示他的新项目将给参与者带来价格优惠,但许多人还是对这种建房方式感到不解。
“我们当初是冲着合作建房的美好前景去的,可最终还是没有绕开开发商,实际上还是要从开发商手中买房,虽然价格可能便宜些,但总是觉得心里有点疙瘩。”参与合作建房的李女士说。
哈尔滨市民王为民认为,葛建军的合作建房模式能给参与者带来的房价优惠,其实是“团购”带来的砍价效应,它让地产商省掉了广告费、销售人员工资和佣金、资金占用成本和其他管理费用。这种合作方式将个人合作建房变成了地产商的附庸或推销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合作建房。
对人们的诸多疑问,葛建军不以为然。他坚持认为,个人合作建房不应局限于一种模式,只要能给参与者带来实惠的做法就该得到认可。就算缺乏资金实力和建设经验的合作建房联盟最终能勉强独立高价拿到了地,如果建成的房子和开发商相比没有差价,这样的结果对大部分参与者并没有实际意义。“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关键是我让参与者省了30%的钱,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葛建军更不认同将他的合作建房模式等同于“团购”的说法。“相比被动的"团购"方式,我们的参与者在开发商面前显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我们所有参加合作建房者将通过选举代表组建委员会,通过招标完成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审计等与盖楼相关的各项工作,每个出资人都可以参与各项评标,确保建筑质量。我们成立了内务、外联、法律、工程、专家顾问、财务6个工作小组主要起项目监管作用,对开发企业使用的建材型号、品牌进行监督。”
缺乏政策支持 联手开发商属无奈之举 面对当前个人合作建房的政策环境,葛建军说:“政府尚没有相关的政策,在实际操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障碍。从全国各地情况看,个人合作建房还都是采取与开发商合作的迂回策略。”葛建军认为,个人合作建房者的最大障碍就是土地及专业性,作为合作建房的组织者一定要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状况,创造出独有的模式。目前看来,合作建房联盟选择的“以开发商身份为百姓拿地,合作开发、建房,并向合作者公开开发成本,核算最终价格”的操作模式是较为可行的。
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有关人士也表示,个人合作建房能为百姓提供低价的房子,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件事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存在着法律和监督盲点,没有相应的监督。从目前哈尔滨的情况看,政策不明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合作建房困难重重,很难实现。
哈尔滨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房地产研究中心周广宁主任认为,个人合作建房可能最终也无法修成正果。“资金短缺和拿地困难是个人合作建房参与者难以逾越的天堑。即使拿到土地,他们还要保证不突破政策底线,综合来看是一个难度系数偏高的动作。”
据了解,自2003年,北京于凌罡率先提出个人合作建房构想,近年来,个人合作建房在全国各城市风起云涌,但却都面临着“拿地”等多方面难题,一些合作建房者被迫采取了与开发商合作的迂回策略。
“联手开发商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独立合作建房的目标,我们将两条腿走路,跟开发商合作和自主合作建房并重。”葛建军这样解释他当前的合作建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