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调查
委员呼吁尽快推进垃圾焚烧
4年后本市垃圾将无处可埋
本报讯(记者孙颖)90%的垃圾进了填埋场,垃圾填埋一年要用掉500亩土地,按照目前每天处理能力缺口8000吨计算,4年后北京垃圾填埋场将会“寿终正寝”……本次政协会议上,垃圾处理问题引起了市政协委员们的热议。
垃圾填埋场4年后告罄
民建北京市委2009年就垃圾问题进行了系列调研。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任学良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垃圾处理主要有3种方式:填埋、焚烧和堆肥,其中填埋比例高达90%。而有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垃圾总处理能力的缺口每天高达8000吨,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可用寿命不超过4年。
北京市公布的计划是2015年前建成9座大型垃圾焚烧厂,以焚烧替代填埋来解决目前垃圾占有土地和“垃圾围城”的困境,然而这一工作从选址到建设都存在重重困难。
对于垃圾处理机构无法正常扩建的原因,任学良表示,其中很大的问题在于北京垃圾管理机构缺乏对垃圾中水量、氯量、重金属量、危险垃圾量以及对排放出来的烟气成分和量值的信息公开,使公众对垃圾处理的“公益企业”不信任,从而导致了一些扩建项目无法正常运行。
要及时公布运行数据
无论采取填埋或焚烧,必须先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回收和预处理。任学良说,除了垃圾处理技术,垃圾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垃圾行业缺乏长远的统一规划,收集、运输、处理缺乏整体规划, 垃圾资源化水平不高;政府投入不足,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设施缺乏保障;缺乏法治化的市场经济机制,管理体制单一等。
任学良表示,民建北京市委建议,北京城市垃圾的处理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基础上,还要加强垃圾资源化、产业化的建设,加大环卫行业的产业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垃圾资源化的建设,实行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特许经营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责任。北京市还应该加快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建设,应该定位在未来的5到10年实现50%的生活垃圾和70%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