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里的“百姓医院”
来源:
解放军报
2010年01月28日06:42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地处大巴山南麓的达州军分区医院。年过6旬的伤残复员军人黄金元流着泪告诉我们:“我与老伴在这里已住了整整8年。8年时间,医院免床铺费、免水电费、免护理费、免治疗费……”
这只是一个缩影。据统计,近5年来,该医院先后为驻地群众义务巡诊54万人次,捐建村级医疗站4个,结对帮扶乡卫生所13个,每年为贫困群众减免药品和治疗费近200万元。医院先后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多次被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集体。
夜行8个小时山路
一天晚上,医院门诊部接到求援电话:宣汉县一病人急需救治。内二科主任肖洪斌与护士长黄杏娣随救护车连夜赶到乡里,得知还需要翻越两座大山才能到患者家。医护人员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往病人家中赶。
天黑路陡,一行人借着微弱的手电光,在山路上艰难跋涉4个多小时,才赶到患者家中。他们没有休息片刻,立即进行处理,随后又轮流背着患者往山外赶,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夜行8小时山路,只为救治一个病人!消息传开,群众们交口称赞:“这样的医生,把自己交给他们,放心!”
在病房采访时,我们很少听见医护人员叫病人的床号,更多的是“爷爷、婆婆、叔叔、阿姨”,年纪相当的,大都以兄弟姐妹相称。他们与病人的感情就是这样增进的。
病人好像重活一回
去年9月,达县病人徐永红因胸腹部主动脉膜破裂送到医院急救。在医学教科书里,这种病的死亡概率每小时递增2%,48小时内死亡率达72%。考虑到徐永红又患有严重高血压,医院建议病人转院。可受经济条件所限,徐永红和家人都不同意。
“既然群众这么相信我们,我们就一定不能让群众失望!”在院领导支持下,医护人员结合临床经验大胆采取保守治疗。同时又通过多种渠道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专家教授请教,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个月后,徐永红奇迹般地康复了。
56岁的陈芸腰腿痛30多年,先后到20多家医院治疗,按摩、理疗、牵引等办法用尽了,还是没效果,严重时不能站、不能睡、不能走,病人感觉生不如死。不久前,她怀着“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来到医院检查,诊断为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骨科主任杨志才通过手术把压在神经上的骨头去除后,她当天就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30多年了,现在像是重新活了一回!”
医患沟通防生心病
“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光有过硬的技术还不够,还得有良好的医德。否则,看好了群众的"身病",又会给群众添上"心病"。”大会小会上,院长肖化石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大家。
为提高服务质量,医院建立医患沟通制度。入院导医、分诊、门诊检查、住院治疗、收费,每个环节都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向病人或家属解释清楚。涉及病情介绍、治疗方案、可能产生的后遗症、用药情况、药品报销类别、收费标准等事项,医护人员还要与病人或家属签字填写一份医患沟通书面记录。“医疗行业,90%以上的医患纠纷都是因沟通不畅引起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坚持与病人、家属交心,只有把病人当亲人,他们才会信你。”内一科主任胡昌益这番话,正是医院官兵的共同感受。
大巴山区的群众赋予了达州军分区医院很多赞美的话,但医院的医护人员最喜欢、最自豪的,还是那些简单朴实的称呼——“农民医院”、“百姓医院”。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