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中农办主任陈锡文透露,十八亿亩耕地总线能够保住,但是耕地质量堪忧。我国的耕地当中有效灌溉面积大概只有八亿七千万亩,并且这些灌溉设施老化失修现象严重,造成耕地质量不高,产量受限。此外,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所占用的耕地均是好地,但补充的常常是差地,耕地面临质量危机…
[我来说两句]
中农办主任陈锡文透露二次土地普查数据
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未突破
人物
中农办主任陈锡文
主题
土地普查
本报讯(记者李静睿)全国政协委员、中农办主任陈锡文昨日在小组讨论上透露,“两会”后即将公布的第二次土地普查十八亿亩耕地总线有保住,但是耕地质量堪忧。他在会后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地方在考虑对于耕地占补平衡的方式进行一些调节,“比如可能你占用了一亩耕地,就要补充一点五亩,但是各地情况差异很大,措施也不会一致。”
农民增收根本在减少农民
陈锡文称,虽然中国耕地总量维持在十八亿亩以上,但是当中有效灌溉面积大概只有八亿七千万亩,并且这些灌溉设施老化失修现象严重,造成耕地质量不高,产量受限。此外,在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所占用的耕地均是好地,但补充的常常是差地,“数量平衡背后有质量危机”。
在农民收入方面,虽然去年农民收入达到5153元,为历史上首次超过五千元这一数字,但陈锡文强调目前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仍在扩大,“两者绝对差距前年超过1万块,去年超过一万两千快钱,这个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甚至可能转变为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对于农民增收的手段,陈锡文认为根本出路还是在于转移农村人口,使农民人均土地增加,“否则以当前中国农民人均一亩三分八的地,种金子也富不了”。
大企业进入农业令人堪忧
陈锡文昨日还对目前地方出现的大企业大资本进入农业的现象进行了批评,“中央明确不提倡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占用农民承包地,但是各地还是有很多这种情况,大公司进入之后大多种植经济作物,不种粮食,市场一旦变化,公司一拍屁股就走了,土地都挖鱼塘种藕了,农民拿这个地怎么办?”
延伸阅读:
专家呼吁“农地入市”政策缓行 危及18亿亩耕地线
农村集体建设土地一旦流入市场,变成商品房或是别墅,看似土地升值了,但与此同时农村土地也会随之流失,一些农民可能会面临与城市居民一样成为“房奴”的命运。并且,在利益的驱动以及监管不力的情况下,耕地也可能改头换面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这将直接危及18亿亩基本农田这一红线。[详细](中国青年报)
国土资源部: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不会推涨房价
再有两天将迎来第19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日前,有专家讲称,由于守红线,土地偏紧、地价偏高,影响房价。对此,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指出,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会影响到房价,说保18亿亩耕地红线推涨了房价,没有根据,也没有道理。[详细](中国新闻网)
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有难度 调查粮库要暗访
袁隆平坦言,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难度很大,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为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他建议政府改变补贴方式,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再平价卖出。同时指出,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储备最少要有100天,最好能够达到半年。[详细](中国新闻网)
2010两会发布台
2010两会热点关注
两会高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