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报记者]请问行长,接着您刚才的话题,现在有合法合规的,境外和内地的资金交流,也有违法违规的。但很可惜,包括本人在内,香港的地下钱庄是合法的,我可以到旁边的药店,我用了100万的人民币,只付60元人民币,当天一个小时之内就汇到内地的个人账户。我的问题是,既然是地下钱庄、地下渠道,外汇管理局和香港金管局都没有一个可靠的测算数字,会不会这个数更大呢?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在CEPA基础上,香港和广东省可以先行先试。温总理也说,我们是一个金融试验田。易行长能否很快在香港和广东开一个合法的渠道,让“地下水”走向地上呢?谢谢。
[易纲]谢谢你的问题,在香港也要区分合法的兑换点和地下钱庄,香港的大街上满街都是外币兑换点,那些外币兑换点大多数也是合法的,他们由香港警察署管,不是金管局管的,香港那些兑换点很方便,是合法的。当然,也有一些所谓的你看不见的地下钱庄。如果你很方便地在街上就把钱换了,那是兑换点。
我认为你说的是对的,我们应当和香港的有关当局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在中国大陆,我们现在也在推行小额外币兑换点的试点,大家可能也看到了一些,北京、上海,最近好几个城市都在推动这件事儿。旅游者可以在机场等地兑换,就是为了方便市民、方便社会。在这个网络建立起之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缓解这一问题。
要真正治理好热钱,实际上还得发挥市场机制,一是我们要调结构,二是要完善市场机制,让市场发挥更多的配置资源的作用。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热钱存在的根源。
还有,就是要求我们的银行、金融、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服务要提高效率,为人家服务好,价格要低,信用要高。我想,银行等正规的金融机构服务都非常好了,地下钱庄、非法兑换点存在的必要性就会少了。
[中国经济网记者]易行长,您好。您刚才提到了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还没有开放,我想请问这个进度是否因金融危机而延缓了?关于人民币国际化下一步有何举措和计划?谢谢!
[易纲]稳步推动资本项下的可兑换是我们的既定方针。这可以一直追溯到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人民币最终要成为可兑换货币,1996年我们实现了经常项下的可兑换,此后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和推动资本项下逐步可兑换。
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确实学者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也对资本项目可兑换发生了一些疑问,甚至有些学者提出资本管制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资本管制,来论证管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我觉得,这种对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自由流动的反思,是对危机的一种总结和反思。
稳步推进资本项下可兑换,这个目标对我们来说没有改变,这场危机发生的事儿和大家对这个事儿的反思,使我们在推进资本项下可兑换过程中更加稳妥,一些事情做得更加安全。
[法新社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报告,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额在2009年是下降了,您是否预期今年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量会进一步下降?第二,有一些美国的银行家认为,中国持有美国大额的国债,对于美国是一种威胁。您是如何看待这一评论的?
[易纲]美国国债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国债市场。我们外汇储备的规模比较大,可以想象,美国国债市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买进和卖出美国国债,是我的投资团队几乎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是完全正常的。
至于说美国财政部报告的数据,由于我不了解它的统计方法,所以我不便评论。
这是一个市场的投资行为,我们不希望把这件事政治化,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投资者,在这种投资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达到一个互利双赢的结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