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80后”择业 要稳定还是要梦想?

来源:四川在线
2010年03月12日00:03

  2009年12月24日,一次争执之后,25岁的晓琳受不了母亲念叨,赌气从25楼的家里纵身跳下。而她的母亲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深沉的母爱为什么会变成“杀”死女儿的凶手。女儿晓琳大学毕业后,通过网络从事自由职业,但在某市机关当领导的母亲却认为这份“工作”不稳定,四处张罗让女儿进机关端“铁饭碗”。去年12月,母女再一次的争执之后,女儿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晓琳的做法也许很极端,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如今很多80后面对的一个新困惑,当面对就业,是选择稳定的工作?还是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一场公务员之争引发的血案

  刘美艺(化名)是某市级机关处级干部,自己一手带大的女儿一直乖巧懂事,并且在2007年顺利从武汉大学毕业。在所有人眼里,刘美艺无疑都是成功的。但这一切在去年圣诞节前戛然而止。

  那天中午,刘美艺办完事特地回了趟家,想陪女儿吃顿饭。11点过进家门时,晓琳才刚起床。刘美艺有点窝火——女儿大学毕业后,一直都没有正式工作,靠在网上做设计为生,生活过得也无规律。饭桌上,她再次劝说晓琳去自己介绍的机关面试,还信誓旦旦保证,只要去面试就有很大把握能得到这份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工作。

  话没说完,晓琳就一口回绝了,“我说过不会去那些一张报纸一杯茶的地方混日子,你一定要我去,除非我死。”母女俩的谈话不欢而散,下午1时许,刘美艺离开家时,两人都气鼓鼓的。1小时后,惨剧便发生了。如此晴天霹雳,一向坚强的刘美艺被击垮了。女儿以前一直很听话,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啥都不愁,刘美艺怎么也想不通女儿为啥会跳楼。

  几天后,晓琳电脑里一篇日记解开了她们的疑惑,却让刘美艺陷入更大的痛苦:“毕业3年来,妈妈几乎天天念我,吃饭念,看电视念,睡觉也念……我不就是不愿意接受她安排的稳定工作,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吗?20多年来一直都是按她的喜好在生活,难道我真的不能有自己的选择?我又没有闲着,为了证明自己在工作,我每天拼命在网上找设计单子,每个月交给妈妈800到1000元不等的生活费,拼命证明自己,可在她看来,这都没用。我到底做错了什么?现在一看到她回来我就只想躲进自己房间,好多时候烦得都想一死了之。有时候想,要是哪天真的受不了了,就从这窗子跳下去算了,只是不知道会不会痛……”

  一直以为自己是最爱女儿的,结果自己却成了害死女儿的凶手——这样的发现让刘美艺后悔不已,难以接受。

  “铁饭碗” 想说爱你不容易

  80后,这个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实行计划生育而生的独生子女群体,曾被称为新一代的“天之骄子”。随着时间流逝,天子骄子们已长大成人。在跨入社会的同时,他们的就业也成了最紧要的问题。但面对就业,孩子和家长却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观点。家长普遍认为,找份稳定的工作是对一个人一辈子的保障。而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则更倾向于做自己喜欢的事。

  最近,在我市当公务员的小陈便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面对稳定的工作,他却变得不知如何是好。家住东坡区的小陈毕业于省外的一所重点大学,在大学专攻经济的他对经商情有独钟,曾经一度将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作为自己的梦想。但在大学毕业那年,他也因为工作与父母陷入了争执之中。

  “找工作的时候我就一直想到公司应聘,从基层做起,慢慢学习,等时机成熟再出来自己单干,做自己喜欢的商务贸易。但当我把想法跟父母一说,就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小陈说,当时为了他的工作,家里闹得很僵。最终想到父母也是为了自己好,加上他们身体也不好,不想再惹他们生气。他遵从了父母的意愿,参加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公务员考试,并成为了我市市级机关的一名公务员。端上了铁饭碗,父母高兴了,小陈却越来越沉默了。

  小陈告诉记者,公务员的工作往往都很单一,工作一年多来,除了写了一遍又一遍的公文材料,他并未学到任何东西。有时工作做完了也必须在办公室坐到下班,这让喜欢自由的他很受不了。而且公务员的工资同工同酬,无论做多做少每个月都是固定的工资,这也让他觉得根本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即使他想努力工作,希望能有所作为,但在单位仿佛都是论资排辈,他一名刚进单位的“小毛孩”,想在短时间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这些都让他觉得很郁闷。

  每当他受不了想辞职时,父母都会说他不知好歹,说不知道有多少人挣破头皮想要这份工作都要不到,他就不要再身在福中不知福了。而每每看到父母在外人面前说自己儿子是一名公务员时的骄傲神情,他又不忍心伤父母的心。就这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端着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不知如何是好。

  小陈说,他真的很害怕时间久了,自己也被这个铁饭碗压得无法动弹时,自己曾经对人生的激情和梦想也就这样被磨灭了。

  “80后”心声:我想要追逐自己的梦想

  “我不想当公务员,对我来说那就等于慢性自杀。”遥遥,是我市某事业单位的一名签约工作人员。她没有像小陈一样遵从父母的意愿成为一名公务员。大学毕业刚三年的她,在这期间已换过两份工作。在父母看来这种不稳定的生活方式她却过得很开心。

  “公务员的工作看起来应该是现在最稳定的工作了吧,但那种稳定有什么意思呢?运气好,在市级单位上班,每天的朝九晚五,闲时一张报纸一杯茶,一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去了。运气不好,分到乡下,还不知猴年马月能调回城里,激情也在枯燥中被扼杀了。”遥遥说,她毕业时认识了一名公务员退休的阿姨。阿姨告诉遥遥,如果能再给她一次机会,她绝不会再端着公务员的这个铁饭碗几十年,在闲适的生活和麻将声中荒度几十年。她会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为之努力,哪怕苦点、累点,但至少自己很开心,心里很充实。阿姨的话对遥遥的触动很大,当周围的同学都挤破头皮的去考公务员时,她也不为所动,搜寻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信息,去尝试着不同的工作。

  要遵从自己的心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在这个过程中,遥遥说她也碰过壁、失落过、彷徨过,当工作很不顺利时,她也

  曾试想如果自己也走上公务员这条稳定的道路,是否就会不用那么愁心、不用那么累了呢?但当挺过来后,遥遥却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我现在的工作性质,会经常到处跑,跟社会不同阶层的人都有接触,公务员也不例外,每当我走进他们的办公室,看到他们每天守在办公桌前,我真的很庆幸自己的选择。”遥遥说,虽然到处跑有时会比较累,但能看到很多新东西,学到很多新事物。如果让她去当公务员,现在连想象下心里都会觉得闷得慌,自己肯定受不了。

  当记者问到遥遥,她现在毕竟只是签约工作人员,并没有正式编制,如果哪天她失去了这份工作怎么办。遥遥笑笑说:“我觉得现在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真正的稳定的工作,即使是公务员也有被开除的可能,所谓的稳定也是相对而言。如果我失去了这份工作,就马上重新找一份工作呗,或者想办法自主创业。只有肯努力,总不会被饿死。”

  父母说理: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面对年轻人的看法,父母们又是作何想法呢?在记者的采访调查中,希望孩子能有一份稳定工作的父母占了绝大多数,在这其中,成为一名公务员也成了很多父母最希望孩子从事的工作。在他们看来,孩子毕竟还很年轻,很多事情的想法都不成熟,找份稳定的工作绝对没错。

  “我们这辈子的人吃过很多苦,也干过很多工作,在社会上工作并不是很多年轻人所想的那么简单。经常换工作不说,经济也没有保障,无论对自个儿还是以后的家庭都没有什么好处。”罗阿姨是我市金融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年就要退休的她正时刻敦促着自己已经大学毕业的孩子准备新一轮的公务员考试。在罗阿姨看来,公务员便是一份很稳当的工作。不操心、不劳累、很好的待遇和福利都是它的优点。

  “每年那么多人报考公务员,就是因为很好,所以才热门啊。”当记者问到有那么多的工作,为何偏要让孩子去挤公务员的独木桥时,罗阿姨如是说道。

  家住眉山城大南街的于先生也和罗阿姨有着相同的观点。虽然于先生的孩子现在还在读初中,但他对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有份稳定工作的想法也表示支持。于先生说,天下哪儿有不为孩子着想的父母。父母希望孩子有份稳定的工作也都是为了他们好。孩子刚出校门,趁着年轻,肯定会有满腔的热血和很多的想法。现在工作不好找,很多年轻人又挑三拣四,沉不住气,跳槽也是常有的事,奔波几年依旧一事无成也很有可能。到时候年龄大了,想再报考公务员找份稳定的工作也很难了,便只能继续在社会上漂泊,人累心也累。中国人那么多,你看那些靠自己奋斗出人头地的有几个,所以还是趁年轻便先稳定下来,稳扎稳打,也许当公务员年轻的时候会觉得很闷,但至少年纪大的时候不用在外漂泊,到时候孩子们就会知道当初父母的一片苦心了。

  专家建议:贵在尊重和沟通

  ●父母: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

  期望本无错,高压要不得。毫无疑问,很多家长都把孩子当成生命的延续,对孩子抱有各种期望,这本没有错,但当这种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现偏差时,家长的心理调节就显得特别重要。其次,要克服从众心理。“10个指头不一般齐”,人与人肯定存在差异,在对孩子期望上,父母往往忘记了这一常理喜欢“随大流”。父母期望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而不是用他人的行为确立期望。第三,改变急于求成心理。期望要可望也可及,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在某方面取得成绩时总以高压方式层层加码。如果这个目标并非孩子经过努力所能达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会失去信心。第四,消除唯我独尊心理。期望要取得孩子的认同,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应服从家长,孩子的事就应由父母决定,因而常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事实上,父母的任何期望只有取得孩子的认同,才能转化为孩子的实际行动。

  ●子女:要学会自我调节

  做子女的,遭遇父母“高压”到不能忍受时,除了看心理医生,自我调节也很重要。

  可以转移调节。转移注意力在心理保健中必不可少,心绪不佳有烦恼时,最好外出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换个环境换个想法,新鲜刺激可以使人忘却不良的情绪。在适当的场合,合理地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同样可以起到心理调节的作用。比如大吼、运动、砸东西等都是宣泄的方式,不过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场合等,不要无端迁怒于他人他物造成不良后果。交往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社会性需要,特别是情感与思想的交流。心情不愉快时,向朋友倾诉,特别是向关系好的异性朋友倾诉,会产生较好的心理调节作用。

  短评:

  尊重才是真正的疼爱

  丫头

  “一份稳定的工作”。不知从何时起,原本简单的一句话也因它被寄予的厚望,与人们的生活变得息息相关,渗透到人们人际交往、社会关系、择偶等多个层面。也正因如此,它也在无形中成了当今很多父母对孩子附加的一个无形的枷锁。

  希望孩子不走弯路;希望孩子能有一份安稳的生活;希望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保障……父母的疼爱本无可厚非,但当这份期望变成一种强迫,疼爱也便变了滋味。

  其实父母们也都知道,他们不可能代替孩子走完一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尤其是择业方面,只要不走歪路,就应该让孩子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作为家长,在疼爱子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并尊重子女的想法。不能因为害怕子女跌倒,就不给他们尝试的机会。有时,一个人的成长正是从跌倒后开始的。

  尊重孩子的选择,才是真正的疼爱!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